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11-0018-01
摘要:無處不在的網絡使學生享受著便捷的資訊服務,開闊了大學生的知識視野,拓展了大學生求知手段和交往時空。但不正確的使用網絡習慣,可以使有些大學生對于網絡產生強烈的依賴感,形成“網癮”,從而給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帶來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因此,深入研究大學生網癮問題至關重要。
關鍵詞:大學生 網癮 原因
1 大學生網癮原因分析
1.1 環境因素。
1.1.1 社會因素:學法律的人都知道,對特定的人而言,特定環境的不作為也會造成社會危害。既然網絡本身,學校教育都存有“軟肋”,即網絡運行環境存有問題,那么長官公權力的管理者則應該積極作為,加強對網吧的管理,協同抑制青少年沉迷于網絡逐年遞增的發展態勢。筆者考察網吧運營管理的現況,發覺無論是網吧的管理體制還是管理方式,都相對滯后于形勢發展的需要。、
1.1.2 學校因素:大學生沒有中學生那樣大的學習壓力,擁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自由的大學生活使他們有了更多安排學習和生活的自主權。但是,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較差,對如何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行為和時間往往缺乏理性的選擇和控制。
而學校只要學生最后考試及格就行。至于學生平時的生活,學校管理不到位,甚至學生已成網癮,管理者還不了解。
1.1.3 學生本身因素:大學生沉溺網絡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精歷了高考壓力之后突然放松,找不到方向、目標,從而被豐富多彩的網絡世界所誘惑。對互聯網大量的信息缺乏判斷,選擇能力,由此,在虛擬的世界里無法對自己的行為驚醒控制,因而一味地沉溺于其中。
1.2 自身因素。
1.2.1 大學生生活的認識誤區:新生從拿到錄取通知到報道的這段時間比較空閑,家長通常也認為高考都結束了應該讓孩子輕松輕松了。于是,這段時間成了空當,學生玩網絡游戲不節制,很容易成癮,進了大學也無法戒除。再加上對大學生活的誤解,讓學生有了放松的情緒,更難戒除網癮,多數大學生把網絡當成娛樂平臺,不少網癮者折不等下線僅僅是為了將游戲中的某個角色練到更高的等級或為了獲得某件高級裝備。
1.2.2 尋求精神慰藉:進入大學后學習壓力的驟然減輕,就業壓力的加重,生活目標的迷茫,人際關系的淡薄,讓不少大學生進入網吧打發時間,宣泄心中的苦悶,逃避不愿面對的現實,不少大學生在網絡的虛擬世界里尋找心理滿足,對網絡的依賴心越來越強,沉溺于虛擬世界,與現實生活產生隔膜,網絡成了他們精神生活的支柱,久而久之,影響了正常的認知,情感和心理定位,進而影響健康的性格和人生觀的養成。
1.2.3 自我意識強烈:大學生是人生中自我意識最強烈的時期,急于確立自我價值,網絡具備平等性、匿名性等大學生追求理想生活方式的特性,切合現在社會表達感情方式、網絡自由平等的特性,為大學生創造了“海闊任魚躍,天高任鳥飛”的天地在網絡上人人平等,在匿名的保護下可以暢所欲言,不用擔心受到什么審查,帶來什么懲罰,而且觀點越新、奇、特可能得到反響越大,回應越多。
2 防治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對策
2.1 加強對大學生的教育引導,構建心靈“防火墻”。
2.1.1 加強對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提高他們的自律能力、自控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幫助他們建立起心靈“防火墻”,完善其人格。教育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互聯網,更好地利用網絡便利的功能,抵御網絡的各種不良信息的侵害。
2.1.2 加強網絡安全及案例教育,把沉迷于網絡游戲、無節制上網聊天所帶來的危害,通過一件件活生生的事例展現給他們,特別是有網絡成癮傾向及已患有網絡成癮的學生,讓他們從思想深處認識到網絡成癮的嚴重后果,盡早改變這一不良行為,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專業學習中去。
2.1.3 加強網絡道德教育,對剛進入大學的大一新生,要及時進行網絡知識教育和網絡道德規范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合理使用網絡的意識,使他們正確區分虛擬空間和現實空間,能夠在發生心理沖突時做出合理的判斷和選擇。
2.2 重視對網絡成癮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積極開展心理調適和咨詢活動。
2.2.1 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強對大學生上網心理、網絡人際交往的心理特征、網絡性心理障礙等網絡心理問題的研究,培養大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和評價自我的能力、人際交往能力以及角色適應和扮演能力,學會正確地處理網絡世界和現實社會的各種關系。
2.2.2 在學校里全面開展各種形式的心理咨詢和輔導,進一步做好大學生心理咨詢室和心理檔案的建設工作,在充分利用傳統的門診、電話、信函、現場等咨詢方式的同時,大力開展網上心理咨詢,引導大學生學會調整不良交際情感,要提升大學生的情感境界,維護其心理健康。
2.3 加強對自控能力較差的大學生的教育引導:網絡成癮的大學生往往自制力差,學習基礎薄弱,性格內向,不善于和別人進行交流溝通。輔導員、班主任、學生干部和學生家長要配合起來主動干預,加強對網絡成癮者的教育引導。
2.3.1 建立家長陪讀制度,對于自制力差的網絡成癮者,學校要和學生家長保持經常性的聯系溝通,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議家長在校陪讀。家長要幫助網絡成癮的學生合理安排課余時間,幫助其制訂學習計劃,監督其學習過程,使其學習生活逐漸轉變到正常軌道上來。
2.3.2 充分發揮黨、團組織的作用。針對經常出入網吧的學生,學院可以安排黨員、入黨積極分子、班干部對他進行監督,以“一幫一”或“多幫一”的形式,進行幫帶。如陪同他自習,給他做必要的輔導,同時可督促其按時休息、按時上課,在學生中盡量營造一種團結互助的氛圍,做到以情動人。另一方面,班干部可在班級活動中有意識地給其安排一些任務,積極帶動其參加班級活動,使其增強與人溝通交往的能力,逐漸融于班集體。
3 結束語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網絡成癮給當代大學生所造成的危害。但我們相信,只要正確地認識網絡、對待網絡,科學構建適應網絡化時代教育的新模式和新管理體制,大學生一定能自覺抵制有害的網絡信息,消除網癮,以良好的姿態去迎接信息時代的挑戰。
參考文獻
[1] 孫婷婷.關于青少年學生網絡成癮現象的分析[J].成功:教育版, 2008(9).
[2] 戴鴻.網絡成癮的成因和預防措施[J].發展研究, 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