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11-0242-02
摘要:新課程的核心是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它倡導在課堂教學中多實施課堂探究式學習,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科學課堂將通過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與方法,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可取,發展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
關鍵詞:新課程 科學課堂 有效性
“有效”是教學的本質特性,是當前深化課堂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更是教育事業實現內涵發展的必然要求。有效性教學應該是引導學生學習收到實效的教學;應該是訓練學生從“不懂”到“懂”,從“不好”到“好”的教學;應該是引導學生力求更高效率有所收獲的教學。在新課程理念的引導下,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就如何提高初中科學課堂有效性教學,談幾點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1 什么樣的課堂是有效的
教育部新課程改革專家組余文森教授認為: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展,讓學生在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者(三維目標)的協調發展。
與課堂教學“有效性”相對應的是課堂教學的“低效或無效”。無效低效也可以說是不需要教師教,學生也能理解。從專業角度來說,就是沒有發展。所以高效的教學就是學生獲得充分發展,內容包括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和諧統一發展,這是從新課程基本理念來規定“發展”。從時間上來說,學生的發展有當下發展和終身發展。任何一個有效教學必定要促進學生當下發展,同時對學生長遠發展也會有影響。以前教學太注重當下發展,實際上教學還要關注學生的未來發展,可持續發展。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沉淀下來的是一種思維方式和精神。
2 新課程下如何提高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2.1 強化科學課堂教學目標意識,提高教學目標達成的有效性:強化科學課堂教學的目標意識,就是要求課堂教學要根據新課程的課程標準,制定合理教學目標,并在課堂教學中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最大限度的減少隨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學方法有效性、針對性。教學目標制定的是否科學合理,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及教學目標是否達成。新的科學課程標準要求“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三方面的目標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有機整體,強調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必須有利于其他目標的實現為前提。它不僅強調知識與技能的理解掌握,而且要求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經歷知識與技能的形成與應用過程;不僅強調讓學生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科學活動過程,而且要求學生在掌握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合作與交流,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在關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的同時,關注學生學習科學的情感與態度,弘揚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對科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2 如何科學合理的制定科學課堂的教學目標:一直以來,大多教師制定教學目標,往往是根據經驗或者直接照抄參考書,造成教學目標過于籠統,也成了一種弊病。新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明確指出了“學什么”、“做什么”的意義,體現“學為主體”的理念。因此,要明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目標是師生共同的目標,而不是只由教師操縱。我們在制定科學課堂教學目標時不僅要兼顧全班學生,也要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使各種學生在原來的基礎上都能夠充分的提高,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該表以自我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創造一個人人都能參與科學學習的環境。課堂上教師能夠尊重學生的各種不同見解、技能、實驗,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創造性,鼓勵學生對他人的觀點持合理的懷疑態度,為學生提供多種表達自己想法和開展科學探究的機會,允許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學為主體。
2.3 優化教學內容是重點:要實現科學課堂有效性教學,讓學生參與到廣泛的學生活動中去,教師在整體把握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基本理念和教學方法聯系起來理解。然后帶著“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思想創造性的處理和使用教材,合理結合、整體優化、強調體驗,不為形式而形式。
①把握教學重點。
②精選教學內容。
③找準教學突破口。新課改教材給我們教師留下了很大的備課空間,特別是實踐教學是我們的重點備課內容,更是教學重點和突破口。
④合理整合教育資源。
2.4 選擇靈活的教學機制:在新課程下的科學教學過程中,每一個學生與特定的教學環境都存在著一種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動態關系,學生的各種認識、動機、態度、情感等都是在特定的氛圍中產生的。因此,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方法,以什么樣的教學機制來管理課堂,創造氛圍、環境,促使學生良好的學習狀態和持續的新鮮感,激勵他們信心,激發求職欲望。
①有效質疑。要將就提問技巧,問題要準確,要有思考價值,要問在關鍵處,問在要問處,切不可濫問。提問必須有預設,要考慮是不是學生力所能及的問題,以此不斷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在課堂上教師必須對每一位學生進行積極的溝通。
②恰當點撥。學生的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需要教師及時、恰當點撥,教師要放下“架子”,要轉變角色,變“主角”為“導演”,變“向導”為“設置路標的人”。
③利用媒介。在新課程下的科學課堂教學中選擇和充分利用電化教學手段和有效教學媒體是必要的,它能引起學生有意注意,激發興趣。我們教師要能以高超的教學藝術和教學手段有效管理課堂,課堂教學定會做到高效。
2.5 加強課后反思是增強教學有效性的有效手段:“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難以成為名師,但如果寫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也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的成長模式。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教師應該是反思型的教師,通過課后反思,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過程,肯定成功之處,修正和完善不足之處,并且不斷的完善教學過程,才能更好的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學反思包括課前反思,課中反思,課后反思。對特定的教學環境反思至少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對教學環境的具體內容進行反思,通過回顧教學案例,思考案例中的問題,并進行常識性重構。二是對過程進行反思,教師在此過程中反觀教學情境,反思自己的教學策略和組織行為。
三是對不同時間點的情境經驗之間關系的思考。教學反思不僅可以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更可促進教師理性的升華,以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新課程理念的更新與推行,促進了課堂有效性的發展。新課程下科學課堂有效性的提高,更好的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最少的時間里獲得了最多的知識,使學生充分發展。
參考文獻
[1] 余文森.“三維目標”就像一個立方體的“長、寬、高”.中國教育報新課程周刊(17)
[2] 教育部.《科學新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3] 張緒培.《初中科學教學案例專題研究》.浙江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