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11-0236-01
摘要:教師教學的目的首先不是老師講解書,而是引導學生看懂書理解書,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探究能力、解惑能力——亦即通過培養學生的良好的求學素質,獲得自學能力、探索能力、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高中數學 問題導學法 能力
1 在教學中,加強了對問題導學法的初步認識結合教學實際
目前,我們普通高中學生的數學水平參差不齊,知識面也大小不一,就是對同一數學內容在理解上也會有不同側面、不同深度上的差異。數學學科的特征是抽象的,是以先前思維活動的形式或結果作為直接的研究對象,新知識的學習離不開舊知識結構的鞏固和完善。多年來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思想禁錮著許多教師,使他們熱衷于講、滿足于灌,不厭其詳、滔滔不絕,生怕學生聽不懂,唯恐自己講不細,囿于一種僵化的模式,其結果對于學生來說,是無法消化吸收。數學教師的責任其實不僅是讓學生知道所學內容,而且要聽懂,理解數學教學的內容,領悟數學學科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掌握其基本技能。這需要數學教師充分利用發揮導學式教學方法的功能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使用問題導學法是提高學生成績和能力的有效途徑。從根本上改變以傳授為目的舊教育思想,完全地摒棄滿堂灌輸的“授魚式”教學方法或“填鴨式”教學模式,使教學工作真正轉到“以學生為中心”的新軌道上來,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之成為教學的主體、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有真才實學的能人、成為新世紀所需要的創造性人才。
通過實施該教法之后,也都能參與到小整體中學些知識,不再干坐了;原來學習好的同學,在課堂上能多學不少新知識,提高了掌握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并能同其他同學互相研討問題,出新招、想新辦法,創新能力得到發揮;在師生互動方面,也有了很大改觀,學生能隨時與教師交流,情感相融;更主要的是學生的學習興趣比以前濃了,課堂氣氛活躍,學生主體性體現明顯,很具現代特色。當然,這只是一個初步的嘗試,有不少缺點和不足,需要進一步探索和研究。
2 針對學生的特點,對問題導學法的實踐
在數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導學式教學方法主要對學生啟發引導,激發學生學習動機,使用布魯納的“發現式”學習方式,產生學習需要。根據教學規律,導學式教學方法體現在以下三個階段。
2.1 創設情境:任何一門課程都有一定的課堂教學環節。轉入新課之前都要求學生進行預習,使學生對新知識產生感性認識,產生認識性興趣。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是產生學習需要的前提,也是“漁”之方法的起點。否則,上課時就會感到無趣,感到吃力,這是提高學生分析能力、自學能力的重要階段。在預習階段,教師應極力培養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提高其自學能力和學習積極性。引發學生預習興趣的方式可根據教學內容靈活多變。例如,學習橢圓知識時,我們可從前不久我國“嫦娥一號”衛星開始談起,暢談我國的科技進步以及人造地球衛星的運行。問:“大家知道我們地球衛星如何運行呢?”我們這時可談衛星軌道是橢圓曲線,再聯系到行星軌道等等。此時,學生從通過內心愛國、愛科學的思想,慢慢產生了對橢圓知識學習動機,進而對數學整體知識產生興趣。
2.2 課堂中思索、研討:在二項式定理教學中,教學實錄:那么在(a+b)n的展開式中,大家能猜想出a、b的指數規律嗎?
S,C:a、b的指數規律——a的指數,從n逐一減少到0,且等于組合數的下標-上標;b的指數,從0逐一增加到n,且等于組合數的上標.每一項a的指數與b的指數之和等于n.
T:牛頓有句名言:“沒有大膽的猜想,就不能有偉大的發現和發明.”請大家大膽地猜想二項式定理.
S,C:猜想:
評述:1.認識事物的規律,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的歸納過程.在這里,考察二項展開式的系數和字母結構,猜想二項式定理,就是這樣的認識過程.歸納思想是一個重要的數學思想,提高學生的歸納能力,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重點.
這一階段是整個課堂教學鏈的關鍵一環,也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教育思想的最好體現,因而須力求做到引之有理、導之有序,“要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不要老等人家給,要學會自己拿”(葉圣陶語)。具體做法可分為三大步驟:首先,啟發學生分析問題,了解問題的實質,再聯系有關數學知識和解題方法,最后,求解結果。例如,對于橢圓問題時,利用數形結合的方法,通過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學生間的互相討論,深刻理解問題的本質,聯系橢圓的標準公式和函數知識,根據橢圓的性質去求解。當然對于基礎知識點不必面面俱到、平均用力,而是在交流時得到回憶。而對于有點難度或牽扯到的知識面較廣的題目,則可引導學生分析,適當提醒點化,甚至需要補充所需知識點。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粗到精的原則選擇課堂訓練題目,啟發學生自覺理解、自行釋疑,以便使學生沿著正確積極的思維軌道進行研究分析,解決問題。在課題講完后,教師要善于啟發引導學生對所講數學知識點進行小結,指導學生做好小結筆記,不足之處再做補充,以便復習記憶。
3 拓展互動
經過前兩個階段的啟發引導,完成了精講、設疑、釋疑、討論、答辯等一系列教與學的雙邊活動,課堂教學進入尾聲,課堂教學階段基本完成任務。此時,教師可將課后練習題交給學生去解決,去體會“漁魚”之樂。最后,少而精地選擇作業題,讓學生鞏固提高。
總之,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學比教更為重要。這是因為學是內因,教是外因,外因只有通過內因起作用,運用上述“導學式”教學方法的宗旨,就是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挖掘學生的最大潛能,培養數學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提高數學應用能力。其最終目的可用葉圣陶先生的至理名言概括:“凡為教,目的在達到不需要教”,就是通過讓學生參與教學全過程的方式,達到“不需要教”之最高境界,從而提高學生從事職業專業技術工作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科研態度、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