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11-0091-01
新課改要求我們要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科技,身體心理素質得到全面和諧的提高,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的培養。這是一項長期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改革。因此,作為“班集體靈魂”的班主任應充分認識到自己所承擔的歷史重任,我們中學生起點低,教師上課難;學生兩極分化,班主任工作難,我認為班主任工作是一次宏偉的工程,又是一項艱巨的工程。下邊是我的一些觀點和做法。
1 樹立威信“征服”學生
古人云“有威則可畏,有信則樂從,凡欲服從者,必兼備威信”。班主任威信是班主任具有的一種感到尊敬和幸福的精神感召力量。在工作中我深刻體會到;班主任威信要用廣博的知識和扎實的底子去“征服學生”;要用崇高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去“感染學生”;要用真誠的愛心和無私奉獻的情感去“打動學生”;有用以身作則表里如一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剛開學的時候,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都不熟悉,學生的行為也都“文明”。多年的經驗告訴我,學生之間的“文明”是暫時的,他們都在互相觀察,尤其也在不知不覺的洞察著我的一言一行;在摸我的脾氣和習慣,以便伺機“行動”,基于這類情況,我特別注意在各個方面發揮自己之所長,力求用最短的時間“征服”他們。工作中,我言必行,行必果。與學生相處更是言而有信,實事求是,憑借一顆真誠的心去感染每一位學生,讓他們切實體會到——我是他們最好的朋友。
2 進行常規教育參透教育理念
新生來自不同的學校,學習行為、生活習慣各不相同,為使學生早日適應生活,我把學生當客人,每天有計劃的灌輸我校的常規。在軍訓期間帶領學生學習《學生手冊》。通過《一日常規》使學生知道在校的一天各個時間應該干什么而不應該干什么;通過《違紀處分》使學生懂得在校期間哪些行為為不文明行為以及不文明行為將受到的處罰;通過《學生十大學習習慣》使學生理清了學習思路,確定了學習目標及為之奮斗的恒心;通過《德育量化細則》使學生明白自己的一舉一動對個人對集體的重要性,從而端正個人的學習態度。通過常規教育使學生在最短時間內熟悉我校的各種規章制度,如有違反,反復糾正和強調,直至全體習慣為止。同時向學生滲透做一名合格高中生必須學會做人的養成教育理念;向學生滲透高中教育的重要性理念;向學生介紹我校一些畢業生事跡,讓他們樹立愛校愛師愛自己的思想;讓他們樹立“大中為我自豪,我為大中驕傲”的感恩教育理念。為此,開學初我緊跟班、緊抓干部、緊管學生、多方面搜集有關教育素材,給入校新生“洗腦”,讓他們迅速適應生活,揚起生命的風帆,建立正確的成長坐標,設計好自己的理想大學,然后為此而努力奮斗。
3 建立學生成長檔案客觀評價學生
通過學生對學校規章制度的學習,每個學生都制定出個人的學期目標和三年計劃。通過主題班會進行交流總結,最終確定班級目標和三年計劃。為確保班級和個人的目標與計劃的實現,通過討論制定出班級操行評定辦法(即班規),分學習、紀律、衛生、安全、雙操,活動等七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管理量化,一周一通報,一月一總結并將結果記入個人成長檔案。班級操行評定方法的實施,班級各項工作都走在同頭班的前列,各項活動學生們都積極參與,出現問題有章可循。執行時一碗水端平,對待學生一律平等,沒有厚薄遠近之分,論事不論人。對每位學生都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
4 營造良好的班級氣氛
我所帶的每次月考、期中考試、期末考試成績都處于年級前列,在政教處對各班的量化評比中也領先于其他班級,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班級良好的學習氣氛和競爭環境。在班級理念上,我主張“一條主線”:我們的身份是學生,我們的任務是學習,我們的目標是升學。自從學生入校開始軍訓的第一天我就把這一理念教給學生,“一條主線”貫穿于治理班級的整個過程。平時學生一言一行的是與非均以“主線”來衡量,行為符合“主線”的正確,不符合的改正,同時記入個人成長檔案,使每個學生行有可依,思考有章。紀律管理上我提出“先盡義務,后享權利”。要求學生在校期間首先嚴格執行學校的規章制度,為個人和班級榮譽著想,然后在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去。一個班級必須有鐵的紀律,一切行動聽指揮,每個學生都盡了義務,步調一致了班級才能取得勝利。凡是未盡義務造成班級榮譽受損的學生一定要受到紀律處分,相應的他們安心學習的權利才能得到保證。記得有一次第三組(班長、學習委員均在該組)因天氣原因衛生區打掃不徹底而班級受到政教處通報,我就立即將第三組的課停下來,重新打掃衛生區,并給該組每位學生記過處分,同時記入個人成長檔案。在起初的處理過程中,有少數學生認為停課影響學習且處分太重,認為班主任“小題大做”對處理不滿。我就及時進行疏導,同時召開以“權利與義務的關系”為話題的主題班會,通過班會學生的思想得到了統一,對“先盡義務后享權利”的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從而全班學生為共同的班級建設全力奮斗。
5 自主管理、自主體驗、自我教育
教學活動中,學生是主體,是班集體的主人。我在班集體建設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為使學生“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特制定出本班的一系列活動計劃,讓學生享有明確的解決班級問題的權利。如班級崗位管理制;將班級各個角落分包到人,從衛生到紀律責任到人;值日班長制:使每個班干部都有機會當“一把手”,學會決策和處理班級的事務;班干部輪換制:打破終身制,干部和學生的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這一系列的活動和要求,使每個學生都有擔任班干部為班集體服務的體驗。為提高學生自我管理水平我還利用班會、晚集、集合、雙操等活動給學生提高自我管理的平臺。如一年一度的學校運動會,我先召開班干部會聽取他們的籌備計劃,在充分聽取和尊重學生意見下,我提出自己的建議,余下的事由學生去操辦、去組織。我作為學生運動會忠實觀眾,給學生們喝彩、鼓勁加油!通過活動調動了學生的自我管理的積極性。學生在我管理中展示了自己的才華,表現了自我,實現了自我,達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
育人無止境,管理無邊際。作為班主任,累并快樂著。李鎮西說過:“實踐、思考、讀書、寫作是每位教師自己培養自己的最好方式。”我愿意在班主任工作這個大舞臺上,做一個更勤更智慧的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