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830.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11-0082-01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的商業銀行在促進國民經濟穩步增長的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相關歷史原因及其自身存在的某些方面的問題,使我國的商業銀行金融風險控制面臨嚴峻挑戰,一方面是不良資產不斷增加,另一方面是同業競爭伴隨中國加入WTO而日益加劇,金融風險的傳導方式和渠道越來越多,經營風險越來越大。因此在新形勢下加強商業銀行金融風險管理已經成為十分迫切的問題。本文主要針對當前我國商業銀行面臨的金融風險,綜合國內外的研究成果,吸收國外金融風險管理的相關理論,,提出當前完善我國商業銀行金融風險管理的思路與措施。
關鍵詞:商業銀行 金融風險 對策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而國有商業銀行是我國現行金融體系的主體,對國民經濟和金融運行起著主導作用。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將對未來經濟和金融發展產生“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應,對國家的經濟和金融安全具有決定性作用。同時,在世界金融業的迅猛發展中,國際金融競爭的新格局正在形成,這對加入WTO后的中國金融業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客觀上要求我國必須盡快提升金融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安全性。
1 國有商業銀行金融風險現狀分析
1.1 資本充足率很難維持和提高:資本充足率是保證銀行經營安全性和穩健性的一項制度安排,它是制約商業銀行資產規模擴張的界限。資本高低反映了銀行抵御非預期損失的最終能力。因此,資本充足率指標是衡量單個銀行乃至整個銀行體系穩健性的最重要指標。理論上,沒有資本充足率的約束,商業銀行幾乎可以無限制地擴張。鑒于銀行風險的隱蔽性、滯后性和長期性,如果任由商業銀行無限制地擴張,那么就會給商業銀行帶來巨大的風險,甚至導致銀行破產,誘發“多米諾骨牌”效應,引發金融體系不穩定,爆發金融危機。正是出于這種系統性風險的擔心,國際清算銀行在80年代就頒布了旨在加強資本監管的《巴塞爾協議》。在市場經濟成熟的西方國家,利用資本充足率的限制管理商業銀行資產是一個通用的辦法,這種管理會影響到銀行資金的運用。
1.2 盈利模式單一、盈利水平低:近年來,國有商業銀行在總體上都處于盈利狀態。但是,盈利主要來源于利息收入,是政策性盈利。我國的存款和貸款利率由中央銀行規定,商業銀行只能在有限的范圍內適當調整。這樣,政策規定的存貸款之間的利差形成了利息收入,是商業銀行的壟斷性利潤。當前,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利潤來源的90%以上依靠利息收入,中間業務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平均僅為8.5%。(中間業務產生利潤的比例在中國工商銀行為5%,中國農業銀行不足4%,中國建設銀行約8%,由于國際結算的優勢,中國銀行約17%)。相比之下,國外大銀行的利潤來源中,60%左右來自于利息收入,其余40%左右來自代客理財、資本營運和其他收入。美國花旗銀行收入的80%來自于中間業務。這意味著,我國的商業銀行市場競爭力較低。如果實現利率市場化,我國的商業銀行前景堪憂。國有商業銀行盈利能力極度低下,從資本收益率和資產收益率來看,排名都在700以后,尤其是資產收益率,居然還不到0.4%,換言之,國有商業銀行運用的每100元錢在1年里還賺不到4毛錢。
1.3 體制不完善,內部管理落后:從銀行內部看,國有控股商業銀行的股份制改造尚處于初級階段,公司治理結構、經營機制和增長方式、風險防范機制與國際先進銀行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從現代商業銀行的標準看,經營機制和增長方式還需進一步轉變,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尚需進一步加強,人員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高素質人才緊缺,特別是管理類、專業類人才奇缺與低素質人員過剩并存是國有商業銀行文化素質結構的現狀。大批銀行從業人員,尤其是一線人員知識陳舊,難以適應新經濟形式的要求。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還應進一步健全。由于外資金融機構在國際聲譽、薪酬待遇、激勵制度、培訓計劃等方面比中資銀行有較大的優勢,國內銀行人才外流將不可避免。
2 我國國有商業銀行金融風險的防范對策
2.1 加強法制建設,加大執法力度:國家控制國有商業銀行的手段主要有三種:行政手段、產權手段和法律手段。控制國有商業銀行的程度也有三種情況:深度國有商業銀行控制、中度國有商業銀行和輕度國有商業銀行控制。目前,我國只是初步進入了對國有商業銀行進行中度控制的階段,即主要依靠產權和法律手段控制,估計這一階段將持續10年左右的時間。要進入輕度控制階段就要更多使用法律手段,弱化其他兩個手段。所以法制化既是國有商業銀行現在改革重點,同時又是未來的改革趨勢。
2.2 加強對商業銀行風險的監管:監管部門的監督檢查時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借鑒發達國家銀行監管的經驗,提出下列改進我國銀行監管有效性的制度路徑,以保持銀行體系的安全與穩定。
2.3 完善我國商業銀行金融風險內部控制體系:我國商業銀行內部控制諸多矛盾的形成和沉積,既有其自身管理理念、管理體制、管理手段的問題,也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即國有資產產權界定不明晰的問題。這些問題不解決,我國商業銀行就沒有資格和能力參與國際同業競爭。當前,我國商業銀行一方面要借鑒發達國家商業銀行的經驗,同時,又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尋找改革和深化的突破口,從而形成健全的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系統。
3 結論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金融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趨重要,而占據我國金融業總資產近九成比例的商業銀行對于對國民經濟實現宏觀調控、使社會資源得以合理配置與流動等方面也必將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相關歷史原因及其自身存在的某些方面的問題,加之金融全球化也使我國金融領域的活動越來越多地受到國際金融活動的影響,因而使我國的商業銀行正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金融風險,其中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是商業銀行面臨的最大風險。金融風險的管理就是在準確識別和測量風險的基礎上,利用各種技術和途徑對風險進行規避、分散、控制和防范的過程。所以必須采取相應的方法及策略對金融風險進行管理,以保證金融安全、維護金融穩定、提高金融效率,進而確保商業銀行能夠更好地服務于經濟、服務于社會。
參考文獻
[1] 蘇國華.銀行危機論[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0
[2] 趙曉菊.銀行風險管理[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
[3] 宋清華,李志輝.金融風險管理[M].中國金融出版社,2004
[4] 蔣還,劉少波.金融監管理論及其新進展[J].經濟評論,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