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TU7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11-0073-01
摘要:建筑企業不僅是我國,也是世界各國國民經濟中的重要產業部門,它是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物資技術基礎的部門,提供生產能力和長期耐用消費資料的物資生產部門,建筑生產具有生產場地流動性大、生產周期長、可變因素多、耗費勞動量大等特點。因此,在建筑生產中加強管理科學研究和應用,不斷提高建筑企業的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不僅對建筑企業的發展,對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都具有重大經濟意義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建筑企業;技術管理
1 技術管理概述
1.1 技術管理的基本概念:技術管理是建筑企業生產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技術管理對提高企業的生產技術水平,穩定企業生產技術工作秩序,保證安全生產以及生產全優的建筑產品,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建筑企業技術管理,就是對生產技術工作進行一系列組織指揮、調節、控制、協調、教育和激勵的總稱。
1.2 技術管理的任務和內容:正確貫徹執行國家技術政策和上級有關施工技術工作的指標與決定,科學地組織各項技術工作,保證工程質量,建立良好的施工秩序,保證企業文明施工,充分發揮各級技術人員和工人群眾的作用,不斷更新原有技術,在先進水平上不斷進行技術開發,提高企業素質,提高勞動生產率,考核技術工作的經濟效果,不斷降低工程成本,多、快、好、省地完成施工任務。
企業技術管理的內容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施工組織設計、施工工藝管理、工程質量管理、標準化管理、技術管理制度、技術組織措施管理、環境管理、工程技術檔案管理和技術開發管理等方面的組織工作。
1.3 技術管理的原則:
①從實際出發,正確貫徹國家的各項技術政策、規范和規程。
②嚴格按照科學技術規律辦事,堅持一切經過試驗的原則。
③注意節約,講求經濟效益。
2 標準化管理
2.1 標準化工作的重要性:首先,標準化是合理組織建筑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科學依據,其次是標準化是組織專業化生產的可靠技術基礎,最后標準化能夠從技術上保證建筑產品高質量、高速度、高工效、低成本,從而使產品具有較強的競爭能力。
2.2 標準的分類和企業標準化:
①標準和標準化。
②標準的種類:技術標準、管理標準、國家標準、專業標準、企業標準。
③企業標準化:企業技術標準的制定,修訂與貫徹執行。
3 技術管理制度
建筑企業的技術管理制度主要有:
3.1 技術責任制。我國建筑企業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一般為四級技術責任制。
一級,總工程師責任制負責企業的全部技術工作,貫徹執行國家的技術政策,領導技術開發工作,編制大、中型的施工組織設計等。
二級,高級工程師責任制,全面負責工程技術和管理工作,主持編制中小型施工組織設計,組織重點工程的圖紙會審和技術高低等。
三級,專責工程師責任制,負責施工隊伍的技術管理水平,主持編制單位工程的施工組織設計,貫徹各項技術方案,參加圖紙會審等。
四級,單位工程技術負責人,開工前施工預算的編制,參與編制單位工程的施工組織設計,負責單位工程的圖紙會審等。
3.2 施工圖紙學習與會審制度,經過認真學習圖紙后即可進行施工圖紙會審,圖紙會審一般應由建設單位負責組織、設計、土建、機械化施工、設備安裝等專業施工單位參加。
3.3 技術交底制度,在工程正式施工以前,為了使參與施工任務的技術人員和工人了解所擔負工作任務的特點,技術要求,施工工藝等,做到心中有數,以便科學地組織施工和按合理的工序,工藝進行作業,所以必須執行技術交底制度。
3.4 材料、構件實驗制度,做好建設工程材料和檢查工作,是合理使用資料,確保工程質量的重要措施。
3.5 工程質量檢驗和驗收制度。
3.6 工程技術檔案制度。
4 技術組織措施管理
技術組織措施,是建筑企業為完成施工任務,加快工程進度,提高工作質量,降低工程成本,在技術管理上采取措施。
4.1 技術組織措施計劃的內容:技術組織措施計劃一般包括下列內容,加快施工進度方面的技術措施,原料,材料,動力和燃料的節約措施,提高和保證工程質量的技術措施,充分利用地方材料,綜合利用廢渣,廢料的措施,推廣新技術、新工藝、新結構、新材料的措施改革機關,提高機械化施工的措施。
改進施工工藝和操作技術,合理改善勞動組織,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措施,改進施工機械設備,提高設備完好率,設備利用率的措施,保證安全生產的措施,保證環境的措施,充分發揮職工所創造的質量信得過小組的作用,發動群眾廣泛提合理化建議的措施,各項技術、經濟指標的控制數字。
4.2 技術組織措施計劃的編制。
4.3 技術組織措施計劃的貫徹。
5 環境管理
什么是環境:所謂環境,是指以人為中心的所有一切客觀事物的總和。
人類社會生活環境,有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兩種環境都給人類和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的重大影響。
社會環境是指人類為滿足自己日益增長的生活需要,有目的有計劃地改造自然環境的活動產生的政治,經濟制度以及為政治經濟服務的精神生活。
自然環境是指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的物質條件,如大氣、水、土地、動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各種礦物資源和圍繞人類周圍的各種自然因素等。
環境管理就是人類在生產,生活的社會活動中,對自身的危害實施控制,并轉換為有利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 吳柯編.《建筑企業管理學》.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 嚴映銘、嚴治仁編.《建筑企業管理學》.重慶建筑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