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11-0170-02
摘要:日語的體是日語動詞重要的語法范疇之一,也是日語語法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其中,テイル形是日語體的重要表現形式,其研究成果頗豐。本文擬通過對日語動詞進行分類,結合テイル形的具體用法,探討動詞類型與“體”的意義的關系。
關鍵詞:體 テイル形 動詞分類
日語的“體”和“時”是兩個比較容易混淆的概念。“時”是表示動詞所指的動作或作用在什么時候發生。而“體”則表示動詞所指動作或作用進行的狀況。也就是說,“時”是把時間作為點、而“體”把時間作為線來考慮。如果“體”要表達動作發生的時間,必須要借助“時”來表現。所以,日語的“時”與“體”往往是結合在一起出現的。例如:
①風が強く吹いている。
②風が強く吹いていた。
①的“ている”作為“體”,是持續體,“る”作為“時”。 ②的“ていた”也是“體”, 也表持續,但只能通過“た”來表示過去的“時”。由此可見,有時候日語的“體”和“時”是統一的。但有時候,兩者又是對立的。比如,表示過去時的“た”,不一定表示完了的“體”。
③さっきから、ここにいました。
“た”表示過去時,但是作為“體”,它表示的是繼續。
1 “體”的定義
從語法角度看,“體”的概念來源于俄語等斯拉夫語,英譯為Aspect,日語為アスペクト。在俄語中,“體”主要指完成體動詞與不完成體動詞。把“體”對應到其他語言中,就不完全相同了。比如中文的“體”是“著、了、過”。日語的體是表示動作或狀態展開的各種局面的一種語法形式,包括動作的開始、過程、完成、有無結果、有無反復、有無時間限制等。日語的“體”除了テイル形,還有テアル、テシマウ、テオク、テクル、テイク、テミル等。本文以其中有代表性的テイル形作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奧田(1977)把“體”的主要形式總結為:
體時 完成相持續相
非過去形スルシテイル
過去形シタシテイタ
由于“體”表示的是動作或者狀態等處于某種進行情況的語法范疇,所以和動詞直接相關。動詞為了表示動作狀態的局面需要依據“體”來表現,所以動詞的分類對于“體”很重要。(工藤:1992)
2 動詞分類和テイル形的意義
2.1 金田一春彥的動詞分類:金田一(1955)根據動詞后能否接テイル形以及其意義將日語動詞分為四類。1)狀態動詞,一般不加テイル形;2)持續動詞指在一定時間內可以持續進行的動作或作用的動詞,テイル形表示動作或作用正在進行;3)瞬間動詞指瞬間發生并馬上結束動作行為的動詞,テイル形表示動作或作用的結果殘存;4)第四種動詞的テイル形表示某種單純狀態。但是日語中并非所有的動詞都能按以上分類。比如,有些動詞就不能接テイル形;能接續的有一些是往往用テイル形,但不代表就不能用ル形。以下將具體結合動詞分類,分析“體”的具體意義。
2.2 從“體”看日語動詞:
2.2.1 狀態動詞:狀態動詞是指表示主體的狀態、性質的動詞。日語中的狀態動詞是接近形容詞的動詞,テイル形表示一種單純的狀態。其動詞本身就表示某種狀態,不需要使用テイル形。這類動詞的特征是,可以不接テイル形來表示現在的狀態。這些動詞不是表示動作作用,而是表示存在、潛在能力,所以是不含時間概念的動詞。金田一(1955)和奧田(1972)都將其稱為“狀態動詞”。具體又可以細分為:
①表示存在的動詞,如ある、いる。不能說あっている或いている。
②表示可能或潛在能力的動詞,如話せる、できる、見える、由來する、
基づく、臭う等。表示一時達到某種狀態的時候,可以接テイル形。
③內在情態動詞。工藤(1995)指出,日語中的思う、考える、信じる、
分かる、心配する、驚く、感じる、疲れる等表示思考、感情、直覺、感覺等心態和心情的動詞可以歸類為內在情態動詞。這類動詞接不接テイル形對“體”的意義沒有大的改變,本文暫不考慮其對不同人稱表達感情意思的影響,把這類動詞也歸為情態動詞。
2.2.2 性質動詞:這類動詞經常接テイル形表示現在的狀態,如ひいでる、馬鹿げる、際立つ、似る、にやける、大人びる、行き屆く等。這類動詞金田一(1950)稱為“第四種動詞”,和狀態動詞一樣都表示狀態,區別是其表示帶有某種狀態,不單獨使用,一般以テイル形出現。而且,這類動詞和表示動作結果的動詞也不同,它不考慮動作發生的時間和過程,所以把其稱為“性質動詞”。
除了狀態動詞和性質動詞,其它接テイル形的動詞有表示動作進行的動詞和結果持續的動詞,有關如何分類很多學者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根據動作是否為瞬間(金田一:1955);除了瞬間性,也有必要把有無結果殘存作為基準(藤井:1965);根據動作判斷主體的狀態是否有變化(高橋:1972);是主體動作還是主體變化(奧田:1977)等。
動作是否是瞬間的首先可以排除。比如死んでいる、乾いている等雖然沒有動作正在進行的意思,但也不能肯定動作一定是瞬間。其次,有關有無結果殘存,如散っている、落ちている的確可以視覺確認結果有殘存,但是止む、治る等表示的是動作的結果,即一直存在的狀態(雨、病等)的消除,很難說表示結果的殘存。其他學者的說法雖然表達不同,但都說明發生某種變化使狀態改變。所以本文對テイル形的動詞表示動作進行或結果持續的分類基準,采用奧田(1977)依據主體動作或主體變化的說法,分為“動作動詞”和“變化動詞”。
2.2.3 動作動詞:接テイル形表示動作進行的動詞,參考奧田的說法稱為“動作動詞”。以下還可以具體細分為:
①無界限動詞:接テイル形,通常表示動作的進行。如歩く、走る、泳ぐ、叩く、蹴る、見る、聞く、歌う、話す、願う等。
這些動詞從原理上看,是可能無限持續的無界限動詞。如果添加賓語和時間副詞,則對動作進行了限制,表示有限的動作。但是叩く、蹴る等一般都添加賓語使用,有時只有一次動作也可以表示多次連續進行,而接テイル形一般表示動作多次連續的持續。所以,無界限動詞分為兩種:一種是像歩く、走る等表示一個動作的無界限。如:この道を歩いている(在走這條路);一種是像叩く、蹴る等表示單獨一個動作就可能包含多次無限的反復。如:トイレのドアを叩いている(在敲廁所的門)。
當然,除了表示動作的進行,這類動詞的テイル形還可以表示習慣·反復,即同一動作或作用在一定期間內習慣性的重復(工藤,1982)。一般會和いつも、毎日、ずっと、~するたび等表示習慣反復的詞連用。如:あの子は、毎日アニメを見ている。(這個孩子每天都看動畫片)
②界限動詞:接テイル形,通常表示動作的進行。如読む、書く、作る、建てる、彫る、剝がす、まとめる、集める等。通常這些動作進有較長時間,接テイル形和無界限動詞一樣表示動作的進行,但是在意義上所包含的動作的結束不同。也就是說,這類動詞的本質不是動作本身,而是動作的達成。一般為他動詞。
這類動詞的テイル形也可以表示經驗。“經驗”是工藤(1995)提出的パーフェクト的叫法,之前稱作“經驗”(吉川,1976)、“回顧”(寺村,1984)等,是指回想過去的事實在頭腦中再現的用法,有時也可以和“昔、以前、高校時代、一度”等表示過去的詞連用,也可以不用。如:その本なら、一度読んでいるよ。(那本書讀過一次)
2.2.4 變化動詞:接テイル形,通常表示動作或行為結果的持續。如落ちる、倒れる、消える、開く、死ぬ、結婚する、卒業する、知る等。
這些動詞表示動作完成后主體發生的變化。接テイル形不是表示動作的進行,而是表示動作完成后,其結果發生變化的持續。這類動詞的特征是為了表示動作的結果,一般動作行為部分的時間范圍比較短。自動詞居多,也包括他動詞的被動態。像たつ、寢る、座る等表示姿勢的動詞也屬于其中。
這類動詞的テイル形也可以表示習慣·反復。如:この頃は、よく、人ががんで死んでいる。(最近有很多人死于癌癥)
像著る、履く、かぶる、負ぶう、つける、はめる、かける等動詞,接テイル形,既可以表示動作的進行,也可以表示動作完成后結果的持續。日語界將其歸類為變化動詞,本人認為有爭議之處,限于篇幅,不在此詳細論述。
3 結論
日語的體關注的是動作自身的各種變化、發展、持續和結束。日語的動詞類型決定了“體”的意義。為了分析日語“體”的典型形式テイル,本文參考以往的研究對日語動詞進行了分類。認為可以分為狀態動詞、性質動詞、動作動詞和變化動詞。不同動詞具有不同的性質,狀態動詞和性質動詞表示狀態、性質;動作動詞表示動作的進行、習慣·反復、經驗;變化動詞表示動作或行為結果的持續、習慣·反復。有的動詞的テイル形既能表示動作的持續,也能表示結果的存續,需要看上下文來判斷。同時,表示經驗、習慣·反復的用法也不能光看時間副詞來使用,這些將作為以后的課題來研究。
參考文獻
[1] 金田一春彥編(1967)『日本語動詞のアスペクト』 むぎ書房
[2] 工藤真由美(1995)『アスペクト、テンス體系とテクスト』ひつじ書房
[3] 寺村秀夫(1984)『日本語のシンタクスと意味Ⅱ』 くろしお出版
[4] 砂川有里子(1986)『する?した?している』くろしお出版 PP.26-46
[5] 町田健(1989)『日本語の時制とアスペクト』 アル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