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11-0205-01
新課改形勢下對教師的教學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新課程的實施,對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有責任感、求知欲,扎實的學科知識,合理的工作方式,教師要適應這一形勢必須再下幾個方面努力。
1 在職業道德上,要求從一般的道德要求向教師專業精神發展
即要培養具備堅定教育者的品格和素質,為人師表,終身奉獻給教育事業的教育者。世界各國都越來越重視教師的專業精神培養,把教師專業精神的培養看成搞好本職工作的重要保證和內在動力,以保證對本職工作充滿事業心和責任感,把終身奉獻給教育事業。
2 在專業知識和能力上,要求從“單一型”向“復合型”發展
科學技術的綜合化,教育的社會化,教育 、科研一體化的趨勢,要求教師具有一般的、較寬廣的科學和人文素養,即要求教師一專多能、知識面要廣。 教師專業能力上的要求包括:
①要求教師具有教學能力,實驗指導能力,書面與口頭表達能力,示范能力,以及推理思考能力;
②要有善于與人交往的能力,即與學生、與學生家長實現有效的雙向溝通能力;
③組織管理的能力。如組織好班集體,使這個集體能為每個學生提供施展才華的機會;
④教育研究能力;
⑤熟練而有效地運用信息手段的基本能力。因此,復合型的教師應具備的能力既有基礎能力,也有一般能力,還有創新發展的能力,這些能力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綜合發揮作用。
3 在勞動形態上,要求從“教書匠”到“創造者”
教育是復雜的創造性的勞動,而不是只要按陳規操作或簡單重復的機械性勞動。教師的職責現在已經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是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職能以外,他將越來越成為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給出現成真理的人。教師勞動的復雜性表現在:
3.1 教師的勞動是一種高級的腦力或者精神勞動。一般來說,教師往往要在先掌握有關知識、能力和社會生活規范的情況下,才能起到幫助學生學習的積極作用,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學生的積極學習,最終才能造就個性完美、德才兼備的學生。
3.2 教師勞動的對象是具有個性的、正在迅速成長中的兒童和青少年。由于學生的個體性差異以及教育內容、教育環境的不同,教師的勞動應該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面對未來的社會,人們善于在機會出現時抓住機會已經是不夠了,而是應當“創造機會。”要求每個人從“等待就業”到“創造就業”。只有具備創造性的教師,才能培養出適應未來社會生存的創造性的學生。
另外新課改形勢下對教師的教學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教學技能上要做到:
①開發課程資源意識的能力,包括課程資源的選擇(如教材不僅指課本,也包括音像制品及其他可利用的資源)、課程參與、重構、研究、創新、開發、評價、積累的意識等等。
②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包括運用信息工具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創造并使用信息,發揮信息效益、加強信息協作、增強信息免疫能力等等。
③改變教學方法的能力,教學過程應穩中有變,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發展為前提,能指導學生進行社會實踐與探究學習,并能駕馭課堂,應對教學突發事變的能力。
④具有教學機智,富有幽默感,能熟練發揮語言(特別是肢體語言)功能的能力,具有極高的語言素養,善于反思、總結,并能進行教學科研的能力。
學校應加強化學課程資源建設,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內現有化學課程資源,建立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建設有利于引導教師創造性實施課程的環境,使化學新課程的實施過程成為化學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過程。
總之,高質量的教師不僅是有知識、有學問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專業追求的人;不僅是高起點的人,而且是終身學習、不斷自我更新的人;不僅是所教學科的專家,而且是教育的專家。具有像醫生、律師一樣的專業不可替代性。對教師專業化的認識應該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教師專業化的發展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