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11-0191-01
摘要:“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發展創造性思維,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今天,課堂教學的導言技巧問題更加為同行所關注。課堂教學的導言技巧問題,存在于各學科的課堂教學中,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導言的技巧,有其本身的特點。
關鍵詞:高中化學 導入 方法
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在內容上可分為新授課、復習鞏固課、實驗課等。本文就新授課的課堂教學導言技巧問題,結合課改實際,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1 滲透化學史導入新課
運用化學史的一般常識導入新課,展現了人們追求真理時的上下求索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激發學生學習、探索的欲望,培養學生面對困難時無所畏懼,勇于開拓的創新精神。通過對知識規律產生情景的再現,培養學生將凌亂的知識進行整理、組織并系統化的良好學習習慣。有機地滲透化學史中科學家們的創造性工作和他們的思維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的靈感和意向。
在講授元素周期律的笫一課時,利用學生已學過的相關知識,提出問題。師:“你們知道元素周期表最早是誰排列的嗎?”生:“是俄國的著名化學家門捷列夫”。師:“那么,他是怎樣排出來的?為何排成現在的樣子?按什么原則排列?你們能否重新排一下?”
通過這一系列情景問題的設置和提出,使學生把原有知識與將要學習的知識相聯系,課堂氣氛立即就活躍了,學生們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并開展了激烈的討論。
2 無聲的語言導入新課
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的一場革命。精心制作課件,以圖文并茂、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以跨越時空的非凡表現力,極大地增強了學生對抽象事物的理解與感受力。從配音到動畫設計,可以讓學生愛不釋手,流連忘返。通過多媒體這個“助手”,也強化了課堂的主題,使枯燥乏味的知識學習變成了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活動,使學生形成認知上的沖突,激起了他們的求知欲,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我想學”。
在講授氧化還原反應這節課時,首先根據教材內容利用“幾何域板”、“Flash”、實物投影儀等媒體工具設計制作一些模型、圖表、動畫等進行展示,讓全體學生觀察、分析。聯系初中教材上的定義來設計氧化劑和還原劑在化學反應中得失氧的情況,制成課件向學生展示,進而發現相關問題、分析“化合價升降的觀點”,激發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由此導入新課。
3 學生報告導入新課
探究式學習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讓學生從所學的化學原理、方法、公式、規則等根源上探求,有助于他們對新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我們可以讓學生課前上網搜索查詢相關資料,并輔以適當的指導,上課時讓學生以報告的形式開課。
在講授勒夏特列原理這一課時,首先要求學生課前搜索有關“平衡原理”、“溶解平衡”、“電離平衡”的知識,結合生活中與平衡原理相關的實際,寫出書面報告。經篩選后由學生代表在開課時宣讀,進而導入課題。
4 巧用補白導入新課
我們用過去學過的知識解決新知識中面臨的問題,得出錯誤的結論,通過分析比較,以錯糾錯,進而發現一些新的問題,由此導入新課。
在講解溶液pH值計算時,pH=12的NaOH和pH=10的NaOH等體積混合物,求溶液的pH值。
【錯解】 C(H+)=(10-12+10-10)/2再求pH值。
錯因分析:主要是忽略了水是弱電解質。在兩種溶液中產生的氫離子混合后會改變,得到的氫離子濃度不是混合后總氫離子濃度的平均值,這樣得到的pH值是錯的。
從錯因分析中可知,不能按照常規的思路直接求氫離子濃度,而應根據溶液中隱含的條件:水的離子積KW=C(H+).C(OH-)先求C(OH-),再求pH值。這種方法是正確的,進而發現新問題——水產生的離子在混合前后不能直接相加減。
5 實驗“跡象”創設問題懸念導入新課
問題懸念是一種學習的心理機制,它是由學生對所學對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決時所產生的一種心理狀態。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思維活躍、想象豐富,吊起學生的學習“胃口”,有利于教學難點的突破,有利于學生克服困難意志力的培養和新學知識的掌握。
在講授濃硫酸的性質這節課時:
師:“你們能不能不用火柴,而是用一根玻璃棒將酒精燈點燃?”
生:“不能。”
師:“不妨我們來做一個實驗?!豹?/p>
【實驗】取少量高錳酸鉀晶體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在高錳酸鉀上滴2、3滴濃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觸酒精燈的燈芯,酒精燈立刻被點燃了。由此基礎上產生的問題懸念,導入新課。
6 分組實驗導入新課
探究式學習主要的是培養學生分工合作的團隊精神。分組實驗,小組內學生相互合作,互相支持和配合,協調解決大家所面臨的問題,生生互動,使學習困難的學生也參與其中,因“生”制宜,從而為達到最佳課堂效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教學堿金屬第二節課《鈉的化合物性質》時,讓學生分別進行過氧化鈉、碳酸鹽的分組實驗。實驗結束后,找出存在問題,根據問題的產生過程以及問題的發展趨向,按照問題思考的具體步驟以及問題演化的方向,順理成章,自然而然地導入新課。
7 習題問題導入新課
一般的高中科學“實驗”不太真實:試驗中研究的課題由教師來決定,而不是由學生自己決定;策劃或設計什么方案,包括使用什么方法或儀器,收集哪些數據,如何組織整理這些數據等,都由教師或實驗手冊決定或框定。在整個呆板的、照方抓藥式的“實驗”過程中,學生沒必要動腦思考。通過習題問題學生以體驗知識儲備,達到以熟導生,激發學習的興趣,從而達到課前心理高漲。
講解等效平衡的時候,學生通過對前面習題轉化率的計算,發現在相同條件時,從左邊投入量或從右邊投入量相當時,得到相同的量。根據這個問題導入新課,學生自然而然地容易接受新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