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TG174.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11-0106-01
摘要:地質測量工作被喻為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眼睛”,在煤礦安全生產工作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一項不可缺少的特殊性的工作。要做好煤礦安全生產工作,首先要從地質測量工作抓起,本文重點闡述地質測量工作在煤礦安全生產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地質 安全 生產
1 地質測量工作是做好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基礎
煤礦井下生產工作是一項地下施工的艱苦工作,危險性大,不確定因素多,特別是地質條件復雜多變,給巷道的掘進、煤炭的回采工作帶來諸多不便,給安全工作提出一道難解的課題,也是需要我們必須破解的問題。為處理好這項工作,必須要有準確的地質預測預報資料。準確的地質預測預報資料是煤礦從事安全生產工作的最好的“預防”工具。例如我礦在掘進施工井下第一水平大巷過程中,發現一個不明斷層,且巖石比較碎,節理裂隙發育,給施工帶來很大困難,在地質勘探和礦技術資料上沒有這個斷層。針對這種情況,我礦地質測量技術人員及時入井,現場測量分析,為施工單位提供斷層產狀,提出了具體的施工建議。施工隊組按照“先探后掘、有疑必探”的原則和技術部門重新制定的安全措施,采用超前支護、掛網錨索、錨桿噴漿等聯合支護方式,安全快速地過完了該斷層。地質測量部門為開采提供了第一手地質資料,確保了安全施工和安全開采。
其次,準確的測量為煤礦從事安全生產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安全技術保障,特別是井下導線點和高程點的精度控制尤為重要。沒有高精度的導線點,必將給地質測量工作帶來較大的誤差,也給生產工作帶來不必要的損失。有了精確的數據,才能使施工單位合理、有效地控制施工中遇到的復雜多變的地質條件,才能正確處理好貫通巷道的安全生產工作。我們在施工一水平運輸巷與一水平回風大巷之間的聯絡橫川時,要穿越井底水倉,為確保安全施工,我們在兩條巷道設置警戒,在放炮掘進的同時,測量部門根據設計,對巷道的貫通點進行了誤差預計,并在兩頭的開口處各設了一個導線點,來控制貫通距離。當離貫通還剩20米時,測量部門就下發了貫通通知單,通知施工單位,變兩頭掘進為一頭掘進,從而使貫通工作安全優質的順利完成。
2 地質測量工作是煤礦安全生產的有力技術支撐
由于煤礦所處地質環境不同,造成礦山開采煤層、開采規模、開采方式各不相同,且上覆地層的巖性、厚度也因地而異,故造成煤礦山環境地質問題的程度和模式是有較大差異的,從而顯示了地質測量工作在開采過程的重要性。特別是地質測量工作不論在礦井前期設計規劃,還是在在施工過程中都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按《礦井地質規程》要求,采區設計所需地質說明書應在兩年前通知地質部門,并在正式設計前3個月提出采區地質說明書。地質人員再根據精查報告及開采情況,對本區域采區、工作面及掘進巷道提供正確的地質預測預報,水文工作亦是如此,這些基礎資料是搞好煤礦安全生產的必備材料。
二是地測部門要對設計、施工、采回等部門提供的地質、測量資料的質量全面負責,如出現與實際情況有出入時,負責重解釋或重新調查。針對每個掘進工作面,都要實際及時編錄、整理,如發現疑難問題,及時向公司總工程師匯報,共同分析、研究,提出處理意見,使生產正常進行。還要經常分析研究周圍已采工作面資料,結合現工作面的地質情況,預報未開拓區的地質變化,每季度末對該季度內的地質預報的準確程度做一次全面總結,為下一季度地質預報提供借鑒。
三是在施工中,回采工作面設計前,必須根據已有的地質資料加以綜合分析,提出回采工作面連續推進和斷層和褶皺形態。在回采過程中,掌握工作面的地質變化規律,經常分析研究工作面有無影響回采的各種地質隱患,若有應及時提出補救措施。綜采工作面必須用物探、鉆探、巷探等方法查明工作面中間有無隱伏斷層或陷落柱等。同時還要根據地質資料預測工作面及掘進巷道內巖層、煤層的厚度和結構變化,觀測搜集煤層偽頂和直接頂的巖性和厚度變化,為頂板管理和安全施工提供強有力的依據。在每一工作面回采結束后,都要認真進行采后總結工作,對提供的掘進、回采地質說明書的準確程度做出評價。另外,地質部門還要對有巖漿巖侵入的煤炭測定煤的變質帶范圍及變質程度,測定煤層沖刷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薄煤帶范圍對煤質及回采的影響,通過核實后的煤厚,計算工作面儲量,為生產銜接提供可靠的依據。測量部門現場實測的數據,為導線布設,預計導線誤差提供了基礎性的資料。在巷道掘進50米后,進行提前安裝激光指向儀,保證巷道盡可能筆直,使回風巷與皮帶巷盡可能平行,以使采面等長度回采。特別是皮帶巷更應接近直線,以免皮帶跑偏撤煤。地質測量圖(包括地質剖面圖、采掘工程平面圖、主要巷道平面圖、井上下對照圖等)的及時繪制,為礦井的規劃.開拓巷道的設計,巷道的立交施工,提供了可靠的依據。在井巷工程結束后,要及時將實際標定值與設計資料比較,計算偏差是否在誤差允許范圍內,若誤差較大,要查找原因,總結經驗教訓。特別是發生地測事故時,要實事求是,認真追查,查明事故原因,認定事故責任抓好責任落實,為以后工作提供借鑒。如果不及時校對和更正,必將對安全生產工作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甚至帶來災難的后果。
3 提升地質測量人員在煤礦安全生產工作中的地位,增強安全責任意識
地質測量工作主要是為采礦工程服務的,煤礦的最終產品是煤炭,雖然地質測量工作在煤礦生產實際中占有至關重要的地位,但做為地質工程技術人員由于專業單一,升遷空間機會少,造成地質測量技術人員流失大,改行的多,造成煤礦極為缺乏地質測量技術人員,現場無人管理,遇到地質發生變化了無人知道如何處置,給安全生產工作帶來不利影響。要改變這種現狀,就要從根本上解決地質測量技術人員的待遇問題和地位問題,要在煤礦安全生產過程中形成良性循環,要讓地質測量技術人員充分發揮自身特長。在工作上、生活上和政治上等各個方面給予特殊的關心、愛護,讓地質測量技術人員安心工作,努力專研。在關心愛護的同時,努力提升其社會地位,在社會上形成尊重人才、重用人才的良好風氣。
另外,要提升地質測量人員的安全意識和責任意識。由于部分地質測量人員認為地質測量只是為生產提供數據服務,沒有從安全生產的角度來提高自己的認識。要想改變這種觀念,必須加強對地質測量人員的安全知識教育,確實使他們認識到這項工作在煤礦安全生產中所處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