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11-0194-01
我們認為,人力資源是學校發展的第一資源,說到底,根本就是教師的專業素質和專業化程度。我們確定振興白塔小學教育的工作思路是: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走近教師發展學校。采取的具體策略是:以課題研究引領教師的專業成長,以教師素質的全面提高,推動學校持續發展。
發揮主課題的輻射作用,使教師獲得持續有效的專業發展功能。
多年來,我們白塔中心小學課題研究幾乎是“空白”,教師對它懷有一種高不可攀的畏難情緒。
2010年秋,我調任學校擔任校長以后,親自主持了《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途徑的研究》、《自主、合作、探究的策略的研究》兩個市級課題。在這兩個課題的指導下,派生了若干個短期子課題。中心小學教師人數較多,專業水平較高,有科研引領人物,便于集思廣益,容易營造濃厚的研究氛圍。因此,我們重視發揮中心小學在教育科研中的龍頭作用,把他們的研究觸角伸向村小。目前,我們鎮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覆蓋面中心小學達80%以上,村級小學達50%。
因為我們在農村小學開展了一些命題較小、周期較短、又貼住教學需要的研究項目,所以能夠直接改善教學實踐,解決課改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從而提高了行動質量。
打造學習型的團隊氛圍,使教師具有扎實、深厚的文化專業底蘊。
課程改革成在教師,敗也在教師。而教師理念的轉變更是成與敗的關鍵。我們從學校現實情況出發,對教師的師德修養、專業知識、專業技能、教育科研等方面提出了富有挑戰性的目標,努力轉變他們的基礎教育觀、學生觀、教學觀和評估觀,對新課程改革產生思想、觀念、情感上的認同。
轉變教育觀念關鍵要抓好理論學習。我們對教師的學習,除去認真組織集體學習、強調自習外,還采用了“積累卡”的辦法。我們設計并印制了大量的積累卡片發給教師,要求他們在平時讀書學習、聽講座、同伴相互溝通時,把一些對自己富有啟發作用的格言警句、片斷理論、精辟經驗等,隨時摘抄在卡片上。因為卡片攜帶方便,摘錄費時不多,適用性又強,因而大家使用“積累卡”的積極性很高。一個學期,全鎮教師就寫了近萬條,不少教師寫了百條以上。
知在行先,不知無以先。在新課程實施已近十個年頭的今天,我們仍向教師提出了“在崗多少天,學習多少天”的培訓要求,把對教師的專業培訓與教師的改革實踐、體驗、嘗試、探究、思考緊密結合,同始共終。近年,我們圍繞實驗課題,先后舉行了“團隊優質課評比”、“說課評課展示”、“現代教育技術運用”等研究活動,組織這些活動時,改變過去簡單的優劣評比,巧妙地轉化為校本培訓的學習提高。
狠抓課堂教學主陣地,使教師課堂教學的專業技在突破性飛躍。
毋庸諱言,我們農村小學為數不少的教師,課堂教學基本上遵循以往的“形式單一、內容陳舊、缺乏互動”的程式。課堂教學質量的低下影響了其它改革的奏效,制約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我們把教師培訓的著力點放在案例反思上。對案例培訓,我們主要采取了學、用演進的方法,沿著“教學實境——理性透析——矯正行為”的思路推進:分科組織教師認真觀摩名師課堂教學實錄,觀后立即進行評點:這堂課好在什么地方?有什么不足?如果讓我來上,我將怎么上?然后,推舉教學水平較好的教師,運用案例中某些可資借鑒的方法,運用到自己的課堂中去,然后進行反思對比寫出案例剖析文章。因為這是一種現場培訓,有鮮活的教學情境模仿,所以,學習起來可接受性很強。這種活動一般讓全鎮大部分學科教師參加,所以,使那些人數很少的村校教師“獨來獨往”的課堂教學局面有所改變。
例如,我們在看了孫雙金《只揀兒童多處行》的課堂實況以后,通過反思吸收,請中心小學一位語文骨干教師也上這篇課文,讓村小老師都來觀摩。大家聽課以后,結合自己的學習體會寫出案例分析文章。我們從教師寫的大量案例中精選部分,編印了《“行動研究”的必由之路》論文集、案例集各一冊。因為寫案例就要讀書、實踐、反思。讀書,使教師“腹有詩書氣自華”;思考,使教師“北去南來自在飛”;寫作,使教師“領異標新二月花”。案例的寫作增強了教師的文化底蘊,培養了反思能力和創新能力。
構建和諧協作的研究氛圍,使教師專業發展學校能夠良性運作。
課題研究是一種學術研究,它是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構筑起教育教學實踐、研究、學習合一的新型專業生活和學習方式。在實施過程中,必須有一種和諧、平等、合作、民主的運作關系,創立起人力、物力、財力等共生推進的基礎。對此,我們著重處理好這樣四個關系。
一是課題主持人與參與人的關系。課題主持人是課題實施的主要責任人,課題的參與教師是主持人的協作者。因為學校的課題研究涉及到教師、學生乃至家長,因此,主持人要善于將參與人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讓他們都能圍繞課題的旨意積極投入到具體的研究活動中去。例如,《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途徑的研究》這個課題,我們除去建立校內觀察、調查、分析、研究、記錄等行動組織外,我們還專門建立學生家庭跟蹤調查訪問研究組,以掌握學生在家庭語文學習習慣的表現。
二是學校要提供便于研究的工作條件。開展課題研究必須具備一定的人力資源、信息資源、物質資源,才能確保其順利進行,達到預期效果。我們對老師們的課題研究,都能盡最大努力滿足他們的合理需求。如我們學校給教科室配備了臺式電腦、手提電腦、打印機、數碼攝影機等,為實驗老師添置了課堂教學用的無線話筒、實物投影等,為他們購買一些必需的學習書籍、光盤,定期編印有關課題研究信息資料供大家參考。
三是要善于營造寬松的研究環境。課題研究一定要建立起以人為本、和諧運轉的管理機制,樹立合作的心態,擺正平等的角色地位,體現民主作風。一句話,要為所有研究人員搭建敢于放手的工作平臺,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形成在宏觀計劃指導下的獨立思考、主動出擊、創造性地完成任務的工作局面。
四是為課題組成員提供外出學習的機會。近年來,我們千方百計緊縮其它開支,保證“請進來,走出去”的教師學習活動的經費開支。僅2011年,我們先后請了縣內特級教師給教師作專題報告3場,聽了幾十節課。邀請特級教師參加了我校課題研究促進會,研討了課題研究中的好多實際問題,大家受益匪淺。僅上學期,我們先后組織教師150人次到縣兄弟學校聽課學習。部分教師去市內名校、徐州、南京、昆山等地聽課、聽專家講座、參加短期培訓。沒有厚積就沒有薄發。本學期縣教育局小學視導聽課,我校教師課堂教學優秀率位居前列。對此,有位老師說得好,沒有平時學校不斷地指導我們讀書學習、認真研究,能取得這樣好的成績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