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B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11-0058-01
摘要:“生態人”以全人類利益和追求為基礎,在自然生態價值觀和社會生態價值觀等方面提出了比較系統的價值理念。它不僅是對傳統價值觀和主流價值觀的否定,是比較具有挑戰性的社會思潮之一,而且它對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和解決全球生態危機等問題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生態人”;價值觀;自然生態;社會和諧
1 “生態人”價值觀的理論基點
“生態人”是指具有保護生態環境意識的道德人,其行為總是以人與自然的和諧為準則,追求的目標是人的生態性存在。在“生態人”的理論架構中,居核心地位的是其具有多維立體結構的價值觀體系。在“生態人”的視野中,生態問題不是純自然的問題,它體現的是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人類社會關系的整體協調性本質。它針對現代社會所面臨的生態問題,從價值層面對人與世界相互關系的一種整體性的求解。“生態人”的價值觀體系以建立良性的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人類社會之間的關系,其價值指歸在于建立一種良性互動的和諧關系結構,以實現自然解放和人的解放。與一般生態主義思潮不同,“生態人”認為解決全球生態危機問題只能是承認人與自然都具有內在價值,而且二者的價值必須是和諧統一的整體結構。為確立這一價值取向,“生態人”著重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1.1 和諧的自然觀:在價值創造上,各種“人化物”作為價值客體是由人創造的,甚至連人作為主體也是由人創造的。人由自然生命物演變成價值主體在實踐過程中實現的人的價值、人生的價值也是在實踐過程中實現的。恩格斯說:“從最初的動物中,主要由于進一步的分化而發展出了動物的無數的綱、目、科、屬、種,最后發展出神經系統獲得最充分發展的那種形態,即脊椎動物的形態,而在這些脊椎動物中,最后又發展出這樣一種脊椎動物,在它身上自然界獲得了自我意識,這就是人。”[1]又說:“整個所謂世界歷史不外是人通過人的勞動而誕生的過程。”[2]由此可見,一切價值都是作為社會主體的人創造的。正是在人的這種價值創造思想的支配下,傳統價值觀的理論基點都是人類中心主義價值觀。“生態人”的價值觀主張人與自然要構成一個和諧的整體; 只有人與自然和諧,人才能得到生存和發展,人在本質上是先有自然性后有社會性,人與自然的和諧是人的本質和生命需要。在現代社會中,由于人的原因而造成的人與自然的矛盾也表明,人必須與自然和諧共生,未來的人類才可能持續地發展。人與自然關系的平衡、協調與和諧,既是自然解放的前提,更是人類最終得到解放的基礎。
1.2 科學的人生觀:“生態人”認為人生的價值在于生命過程的和諧,生態之美很大意義上就在生命的不斷延續和循環之中。把生命看作是一個過程,重視生命過程的價值和意義,而不是在拼命滿足物欲中使人走上異化的道路,這就是“生態人”區別于“經濟人”、“道德人”的本質特征[3]。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生態人”的科學人生觀就是一種科學價值觀的體現,它解決了在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人類社會之間的價值沖突,使人在價值取向上能夠沿著一條有利于人的解放和自然解放的正確方向發展[4]。
2 “生態人”的自然生態價值觀
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是“生態人”自然生態價值觀的核心內容。在現代工業社會中,長期占主導地位的傳統價值觀認為,人類已擁有占有自然資源的能力,自然是人類取之不盡的資源寶庫,人類不斷占有自然資源,擴大消費,才能促使經濟社會的發展。不計后果的掠奪自然的價值觀產生了兩個結果,一是人類征服自然能力的無限擴大,二是自然對人類加倍地報復,其結局是人與自然關系異化了,而且人本身也異化了。
“生態人”的自然生態價值觀不僅揭露了傳統價值觀人與自然關系異化的現實,而且探討了人對自然關系認識的深化和發展過程。值得注意的是,“生態人”的自然生態價值觀沒有停留于人與自然關系的一般分析,而是進一步揭示了控制自然和控制人之間的不可分割的聯系[5],從而把人與自然的關系的討論提升到了一個更高的價值層面。從這個意義上講,應該先解放自然,然后才能談得上人的解放。可以說,“生態人”價值觀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實現人的完全意義上的解放。“生態人”還強調在實現了自然和人的完全解放的生態社會里,人與自然的關系是平等友好的,這種友好關系的前景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協調發展。我們現在提倡建立“環境友好型”社會,就是這種生態社會的初級階段。“生態人”的自然生態價值觀在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上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統一論的。
3 “生態人”的社會生態價值觀
就社會生態價值觀領域來說,“生態人”價值觀的核心是“社會和諧”。它把“社會和諧”作為自己的核心價值觀看待,其目標體系應包括人與自然和諧、經濟和諧、階層和諧、政務和諧、區域和諧、民族和諧、文化和諧等方面。要達到這些社會和諧的價值目標,最重要的是要求人要有“社會責任感”,反對各種利己主義思想,使一切私人的或公共權力機構的決策和行為符合社會正義。在這里,顯然包括了從人的社會解放到個性解放的價值精髓。
從“社會和諧”的核心價值出發,“生態人”提出了與這種價值精髓相一致的促進社會和諧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要求。這些要求歸納起來是從人與自然和諧著手,促進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和經濟和諧幾個方面。促進民主法治就是要加強民主,鼓勵公眾參與環境保護。促進公平正義就是嚴肅執法,它是達到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標志。促進經濟和諧就是要發展循環經濟,循環經濟能夠促進經濟和諧。發展循環經濟不但有利于保護日益惡化的生態環境,減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還有利于降低生產成本,減少或消除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而帶來的經濟損失[6]。
參考文獻
[1] [德]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德]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 丁永祥.生態美育與“生態人”的造就[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2004,(3).
[4] 李承宗.“生態人”價值觀新論[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5).
[5] [加]威廉·萊斯.自然的控制[M].重慶:重慶出版社,1993
[6] 李承宗.論我國城市社區的生態文化建設[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