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11-0019-01
摘要:利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對比各項活動中不同學生組織和團隊的表現和凝聚精神,總結并提出學生工作的改革和發展方案,為今后學校及學院的學生工作提供新的理論依據,著手于當前團隊的發展,打造精品的部門團隊,并通過各項實踐對比研究,得出系統的研究結論,通過了解和對比不同學生組織的管理及發展模式和工作效率,用量化的數據分析產生差距的原因,并具體開展對比單一變量實驗活動,得出一些影響工作效率及團隊精神凝聚力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學生組織 團隊 發展模式 工作效率
隨著教育的深化改革,當代大學生正在逐步由單一的第一課堂教育向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與傳統教育相結合的方式轉變,提高大學生團隊建設、創業技能與實踐能力。采用科學合理的模式進行團隊管理是當今世界的一個大的趨勢,其結果是大大提高學生工作的效率、減低成本和經費、增強各種學生工作團隊的應變能力,在大學第二課堂積極探索,快速發展的今天,讓我們來關注一下各種影響大學生團建及學生工作效率的因子。
1 項目研究背景與意義
當前社會是合作性社會,需要團隊合作意識和有效的溝通,研究大學生團隊建設和學生工作效率,可以從一個側面體現出整個社會藍海模式的發展情況。并積極引導教育改革。
該項目通過了解和對比不同學生組織的管理及發展模式和工作效率,用量化的數據分析產生差距的原因,并具體開展對比單一變量實驗活動,得出一些影響工作效率、團隊精神凝聚力以及各種活動能否順利開展的重要因素。
2 項目的整體概況
研究方案:單一對比實驗,量化數據統計,專業分析。
研究規模:在學校(主要調研地集中在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華大學)和學院各團隊(西華大學各協會、組織團隊)合作調研。
3 調研過程
說明:問卷共發放1000份,回收846份,其中有效問卷822份,抽樣400份調查統計,目標人群主要為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華大學本科學生,年齡段18-22歲,結果呈現如下:
3.1 團隊基本屬性的認識:調查反映,大部分的大學生團隊為學校的官方組織,為服務性質團隊,并且有較為完善的制度,團隊成員的加入方式也有一定的固有標準,團隊也有一定的目標,但是有明確目標的團隊并沒有超過調查總數的半數,而成員對于整個和團隊的認可度評價的數據與目標制度建設數據基本相似,說明完善的制度和明確的目標對團隊的發展是很重要的影響因子。
3.2 團隊管理模式:對這一組的調查,顯示管理者的負責程度圖表與團隊管理制度完善程度圖表較為相似,說明整個團隊制度建設的前提是基于一個好的負責人,因此,大學生團建和學生工作依賴于優秀的指導教師和負責人。
3.3 學生活動形式:該組調查數據很直觀地說明學生工作首先應該注重團隊的定性與所做的活動的意義,價值。團隊活動的參與度與學生在活動中鍛煉學習的圖表可以說明,大部分的調查者是能夠在學生工作中得到成長和收獲,而更重要的因子在于工作和活動的性質。
3.4 團隊發展:調查過程中的數據驗證了上述得出的2個結論,在大學生的學生工作中,管理制度的完善和活動的形式是影響其效率的關鍵因子,該組數據反映健全內部制度,加強管理和提高活動的質量,凝聚人心是調查者期望的團隊建設改改革的2個重要方面,與其他組數據的相似程度充分說明,影響大學生團隊建設和學生活動效率這兩個問題的因子是吻合一致的。4 結束語
在青年大學生素質水平和能力全面發展的今天,無論是從自身發展還是服務學生角度來講,團隊建設和學生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調查影響大學生團建及工作效率的因子,強調的是服務于工作改革,是一項全面而難以量化的系統工程,本次調查更多采用數據圖表的形式,量化分析,依據心理學和人文學以及日常的學生工作管理經驗,以及科學的控制變量實驗方法,將主攻方向集中在學生工作管理效率的提高、團隊合作精神及大學生心理及價值觀的建設,其實質是為提高團隊效率。結果主要顯示為:①在一定的范圍內,時間沖突不是成為大學生團建和學生工作的主要障礙,只有當學生工作影響到學習等更為重要和迫切的時候,才會影響到效率,因此,把握和正確引導大學生第二課堂的實質是各個學生團隊需要慎重考慮的一個問題。②完備制度和團隊文化是影響大學生團建和學生工作效率的主要因子,其中涉及到許多問題,由上文的論述,只有在完備的制度和工作中明確的分工下,團隊中成員的價值感才能足夠得到體現,團隊的建設才能取得預期成效。③針對學生工作中的活動,最能影響其效率的因子就轉化為活動本身的定位和性質,有價值有意義的特色活動才更能夠調動團隊合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其他方面如明確分工等也作為影響團建和學生工作的因子也起到較為重要的作用,但調查顯示在心理學層面團隊成員更加認可從事工作的意義和價值感的體現。④大學生團隊建設發展還有一個重要的因子:擁有一個優秀的指導者、負責人。這就要求在學生工作中學校應當重視學生團隊干部的培養和分派優秀教師對學生工作的指導。
參考文獻
[1] 張霞,韓留柱. 學生社團黨建工作的思考[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10,(21)
[2] 曹小華,吳青,李文鋒. 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團隊培養模式探討[J]. 高教發展與評估, 2007,(03)
[3] 孫勁松. 對構建大學生科技創新團隊的思考[J]. 中國輕工教育, 2008,(04)
[4] 杜瑋, 王宇華, 滕曉黎. 大學生創新團隊黨建工作的思考與探索——以上海大學環化學院為例[J]. 赤峰學院學報(科學教育版), 2011,(06)
[5] 王曉燕. 以質點立足,實現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多向度和諧進程[J]. 科協論壇(下半月), 2007,(08)
[6] 李倩. 淺談行政管理學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運用[J]. 科技信息, 2011,(09)
[7] 魏春燕. 提高大學生合作能力的操作性探索[J]. 職業圈, 20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