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DF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11-0025-01
摘要:二戰后,美國、德國、日本等國家先后制定了行政程序法典,然而我國由于具體國情目前仍沒有制定出統一的行政程序法典。雖然也在征收征用制度中規定了一系列相應程序,但籠統和抽象,缺乏具體的可操作性。我國公民私有財產權的行政程序保障基本需位缺空。本文分析了當前我國私有財產權行政程序保障的現狀,探討了我國行政程序性保障機制的構建,提出了一些完善思路。
關鍵詞:行政法 私有財產權 保障
1 我國私有財產權行政程序保障的現狀
二戰后,美國、德國、日本等國家先后制定了行政程序法典,然而我國由于具體國情目前仍沒有制定出統一的行政程序法典。西方國家有尊重程序的良好習慣,甚至認為程序正義高于實體正義,所以在征收征用中的程序規定上比較的詳盡。我國雖然也在征收征用制度中規定了實施前的調查、審批和命令發布,實施期間的當事人異議、聽證以及實施后的補償、安置等程序,但在規則條款上都顯得過于籠統和抽象,缺乏具體的可操作性,并且還存在某些程序短缺等問題。行政補償法缺乏,行政程序性的規定散見于單行立法中而沒有專門的規定,內容缺乏明確性和具體性,這都不利于保障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并且由于我國行政執法中“官本位”的傳統觀念嚴重,程序觀念淡漠,行政執法活動不按正當程序的基本要求已成為普遍現象,“釣魚執法”屢見不鮮。這種虛位空缺,已嚴重滯后于當前經濟發展的需要。
2 我國行政程序性保障機制的構建
2.1 “自己不做自己的法官” 。在西方國家,“自己不做自己的法官”是正當法律程序原則的首要要求。例如在對土地征收征用中,關于確定補償金的主體和補償金的標準與范圍,法國1958年公用征收的法令規定,“確定公用征收補償金額由公用征收法官來管轄”,也就是說,補償金的確定是由行政機關和相對人之外的第三人來完成的。這一規定對于避免行政機關根據自身的判斷決定補償金的數額意義至關重要,對于我國補償程序制度的完善也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2.2 行政公開原則與說明理由制度。行政公開是行政主體的法定職責,同時也是行政相對人的權利。2011年1月19日國務院《國有土地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第10條規定,“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對征收補償方案進行論證并予以公布,征求公眾意見。征求意見期限不得少于30日。”第11條規定,“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將征求意見情況和根據公眾意見修改的情況及時公布。” 等條文為公開提供了法律依據。
根據我國《行政處罰法》的規定,當行政主體在對相對人處以罰款或者沒收違法所得等實體性權力時,必須履行說明告知的義務,即行政主體在作出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相對方作出處罰決定的事實、理由和相對方依法應當享有的相應權利。行政行為說明理由制度作為行政程序法的一項重要制度,是公民權利保障理論的體現。肯定了行政相對人的主體參與的地位,使得行政相對人有了一種法律上的對抗行政主體侵害的能力。這種主觀的、積極的、能動的參與到行政行為過程中的法律權利是最有效的保護公民權利實現的方式。
2.3 聽證制度。我國行政立法中規定聽證制度,較早出現于行政處罰法。在我國,《行政處罰法》、《行政許可法》雖然規定了該制度,但存在適用范圍過窄、聽證筆錄自身的約束力不夠等缺陷。從保護相對人的合法權利看,擴大聽證的適用范圍是十分必要的。
《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第11條規定,“因舊城區改建需要征收房屋,多數被征收入認為征收補償方案不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由被征收入和公眾代表參加的聽證會,并根據聽證會情況修改方案。”《行政強制法》第十八條規定,“實施行政強制措施,應當遵守下列規定:……聽取當事人的陳述和申辯……”可以說這作為一種簡化了的行政聽證程序,對于公民表達意見、進行申辯,以維護自己的人身權和財產權,具有現實的保障作用。
2.4 先安置、后拆遷原則和補償制度。近年來,因法律缺位而造成的對公民私有財產權保護不力的狀況日漸凸顯,其中涉及面最廣、影響最大的當屬房屋拆遷和土地征用現象。為此,必須進一步完善機制。這些過程性機制包括:第一,事前的調查和論證。行政機關在擬實施拆遷或征用之前,應當專門調查和征求相對人的意見,并在調查和征求意見之后匯集成專門報告,便于以后審查。只有經過調查、論證并確信具有拆遷或征用之必要時,拆遷或征用才可以啟動。第二,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衡量。拆遷或征用既涉及到相對人重大的財產權益,也涉及到公共利益,因此,利益衡量是必須程序,如果個人財產損失大于所得到的公共利益,那么拆遷或征用就不應進行。第三,先置補償程序。對于行政相對人而言,安置與補償環節是強制拆遷或征用中的核心程序,這直接關涉到相對人因公共利益需要而犧牲自身利益之后的生活狀況和可能得到補償的范圍及數額。可以說,強制拆遷或行政征用中該程序設計的合理與否是行政程序能否發揮利益平衡功能的關鍵。
3 結束語
2010年,國土資源部發出《關于進一步做好征地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推進征地補償新標準實施,確保補償投落實到位:要采取多元安置途徑,優先進行農業安置,規范留地安置,推進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資金的落實。《通知》中還強調,切實做好征地涉及的拆遷補償安置工作,先安置后拆遷,堅決制止和糾正違法違規強制拆遷行為;合理進行住房拆遷的補償安置,妥善解決好被拆遷農產居住問題。通過對行政相對人因財產被征收或征用受到的損失進行補償,達到維護公共利益與保護個人利益的平衡,這對于實現對私有財產權的程序性保障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方世榮.論私有財產權的行政法保護[J].湖北社會科學,2005年01期
[2] 黃英華.行政程序價值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