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11-0221-01
新課程改變了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象,對于初中剛接觸物理的學生,怎樣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一種正確、有效的記憶方式,改變學生不求甚解,要么什么都不記,要么死記硬背的不良習慣。
1 理解概念,深刻記憶
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存在基本概念多,每個物理量的出現都伴隨著一個基本概念,我反對學生死記概念,要求學生深刻體會:理解是記憶的關鍵,從而要求學生從理解概念著手,嚴格按照新教材的要求,物理教學要從“生活走向物理,再從物理走向生活”,積極倡導學生主動參與科學探究,認真經歷探究的每個環節,引導學生對收集到的實驗數據進行認真分析,“去粗存精,去偽取真”式的處理,并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出物理的概念,這樣建立起來的概念、規律比死記硬背或完全靠老師傳授獲得的概念更加深刻,更不容易遺忘。并讓學生深刻意識到只有理解的東西才能記的牢,才能靈活運用,正如要知道梨的味道,就要親自嘗一嘗。
2 濃縮概念,簡化記憶
對于理解的物理概念、規律,不是要求學生馬上記憶,而是充分發揮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和潛力,對物理概念、規律進一步精讀,邊讀邊思考、反復推敲、挖掘提煉,不僅要求學生對物理概念、規律理解深刻,還能用清晰的語言把概念、規律表述出來,更加關鍵的是要找出概念、規律的關鍵性要點,并記住關鍵詞。
3 逆向思維,輔助記憶
利用物理規律的因果關系,將問題倒過來思考,這就是一種逆向思維的方法。有些物理概念、規律,巧用逆向思維法,往往能把正向思維與逆向思維有機的聯系在一起,從而達到加強、輔助記憶的目的。
例如:由光在折射時光路是可逆的,即順著或逆著傳播方向,光的傳播路線是相同的,通過做光路圖,可以得到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象位置可以對調,從而可由u>2f 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f<v<2f,可以容易推出f<u<2f 成倒立、放大實像 v>2f,由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增大,像距減小,像變小,可得出物距減小,像距增大,像變大;固→液→氣的物態變化過程要吸熱,則由氣→液→固的過程要放熱,升華吸熱,則凝華放熱;電動機的導體在磁場里因通電而受力轉動,則發電機里的導體因轉動而產生電流。
4 單位入手, 優化記憶
隨著課程的深入,物理基本概念規律以及公式越來越多,學生會感到不容易記憶,如速度、壓強、功、比熱容等,每個物理量伴隨著一個基本概念、規律,有的甚至還伴隨著公式、單位,我從不要求學生死記概念、規律、公式、單位,而是從單位出發來反映概念、規律、公式。
從速度的單位“米/秒”,通過具體的例子:某物體的速度是5米/秒,它表示該物體每秒通過的路程為5米,另一物體的速度是6米/秒,它表示該物體每秒通過的路程為6米,且6米/秒﹥5米/秒;通過分析可得出(1)每秒通過的路程越多,物體運動越快,可得出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2)每秒是單位時間,5米是路程,可得出速度的定義:物體單位時間內通過路程的多少叫做速度。(3)米/秒:分子是米,是路程單位,分母是秒,是時間單位:“/”是分數線,可得出速度的公式是路程除以時間,即 速度=路程/時間。
俗話說的好“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當學生遇到有關問題時,也很容易根據單位把公式還原出來。例如:太陽能熱水器有經濟、安全、衛生、環保和節能等優點。有一種太陽能熱水器,該熱水器的集熱器的有效采光面積為3m2,能在8h內將225L水的溫度升高40℃。設熱水器每平方米面積每秒接收太陽輻射能1.4×103J,既PO=1.4×103J /(m2s),該太陽能熱水器的效率是多大? (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水的比熱容c=4.2×103J/(kg℃)]。
學生通過單位分析,很快得出 PO=QSt→Q=POSt 再由m=ρV Q吸=Cm(t2-t1) 和η=Q吸Q×100% 求出太陽能熱水器的效率是多少了。
5 運用概念,深化記憶
準確記憶是正確應用物理概念、規律的基礎。同樣,學生能否正確應用所學的概念、規律,同樣可以鑒別學生對概念、規律公式的理解、記憶是否全面、準確,學生對物理概念、規律的真正理解和記憶是在各種解題過程中逐步形成并不斷深化的。當學生運用物理概念、規律來解決實際問題時,可以將那些抽象、單調的物理概念、規律與實際問題結合起來,使所記憶的物理概念、規律更加具體、形象、生動,更具生命力。
例1:“銅的電阻比鐵的電阻小”這種說法對嗎?應該怎么說?
通過學生分析: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有長度、橫截面積和材料,還與溫度有關,而該說法中只交待了材料這一因素,其他幾個因素都沒有講清楚,因此不能單憑一個因素去分析電阻大小,因此,該說法是不對的,應該是長度、橫截面積和溫度都相同的銅的電阻比鐵的小。
再通過舉鐵線又短又粗,而銅線又長又細,誰的電阻更大?通過分析、比較,學生很容易得出正確結果。
6 織網結鏈,強化記憶
織網結鏈實際上是對物理知識的有序化,由于平時教學我們是把完整的知識體系化整為零,分解為一個個的物理概念、規律,結果造成學生頭腦中的物理知識雜亂堆積。當我們完成一章教學時,就要引導學生對本章內容進行系統、科學地歸納、總結。根據各個物理概念、規律之間的關系,搭建成一個有結構層次的整體,目的是把雜亂無章的概念、規律,化無序為有序,這樣做有利于學生理清本章的知識脈絡,理順有關概念、規律之間的關系,避免張冠李戴、交錯使用,使腦海中形成的物理概念、規律條理化、系統化,物理概念、規律之間的聯系網絡化。
綜上所述,科學記憶是在學生充分理解各個知識(概念、規律、公式、單位)的基礎上,通過對各個知識的進一步思考、應用,再通過挖掘提煉,把握各個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和區別,并把所學的知識織網結鏈,深深印在學生的腦海之中。
參考文獻
[1] 葉星. 《如何使學生建構正確的物理思想》.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04、8
[2] 廖挹清.《 素質教育在“電功、電功率”教學中的體現》.物理教師,1998、1
[3] 何永祥.《注意初、高中物理銜接 提高高中物理教學質量》.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08、12
[4] 柳明.《淺談比較法在教學上的應用》.南平市教育學會.南平市普通教育教學研究室,19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