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家庭結構變化以及傳統養兒防老觀念的變化,舊有的家庭養老模式已不再適應形勢的發展“機構養老”難當重任,社區養老將成為我國養老新趨勢,將成為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的重要方式。但是社區養老服務在實施還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筆者從堅持以人為本、專業化建設、籌集資金、服務管理體制等方面提出一些優化方案。
關鍵詞:社區養老 產生 問題 優化方案
人口老齡化已成世界趨勢,而中國老齡化又呈現出“老年人口龐大、未富先老和速度快”的嚴峻形勢。伴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家庭結構變化以及傳統養兒防老觀念的變化,舊有的家庭養老模式已不再適應形勢的發展,構建適應我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的養老服務體系,成為我國“老有所養”民生建設的重要內容。作為世界上老得最快、老人最多的國家,養老已經成為我國年輕人必須面對的難題之一。更何況,中國是在經濟尚不發達的時候就搶先撞線。“未富先老”意味著社會能提供的資源非常有限,各方面的準備也不夠。我國城市養老服務設施不足——“機構養老”難當重任,“家庭養老”模式面臨諸多挑戰,社區養老將成為我國養老新趨勢,將成為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的重要方式。
城市養老服務設施不足——“機構養老”難當重任。一方面養老院等機構收費偏高,老年人難以承受;另一方面是社會上養老機構的偏少,而且基礎設施建設不足,服務水平難以令人滿意;還有就是中國由來已久的孝文化中強調養兒防老,許多老人表示不愿意進入機構養老,子女也擔心被人指為不孝,機構養老尚未被社會普遍接受。
“家庭養老”模式面臨諸多挑戰。計劃生育的實施使傳統的家庭養老受到挑戰 。家庭養老一直是中國養老的主要方式,然而,獨生子女政策造就的家庭結構,增加了養老的負擔,注定了這種方式難以為繼。現在結婚后面對的是兩個人要贍養四個老人,甚至更多,其間的緊張和壓力已經日漸體現,加之社會轉型所帶來的新舊思維變化,造就了兒女和老人在贍養上必然的差異態度和行為沖突。同時,空巢老人的增加更是使得中國的養老陷入尷尬的境地。
面對人口老齡化的嚴峻挑戰,我國傳統的以家庭養老為主的模式難以為繼,在社會條件有限的情況下,社會化養老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也不可能取代家庭養老。在社會養老問題面臨困境之時,社區養老服務作為社會養老與家庭養老的一種輔助方式就應運而生。
社區養老讓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繼續得到家人照顧的同時,由社區的有關服務機構和人士為老人提供上門服務或托老服務。這就形成了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和機構照料為補充的三位一體的老人養老模式。采用由政府購買的方式,實施以社區為中心的居家養老服務,為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務、康復護理、精神慰藉、文化生活服務等。由政府舉辦助老服務員養老護理培訓班。主要內容一是以提高服務技能和整體素質為宗旨,以“生活照料、心理護理、娛樂康復”等。然而,作為一種新的養老服務方式,社區養老服務還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亟需解決。
一是當前城市社區基層機構資金不足,這是目前社區養老服務中存在的最顯著問題,也是實際調查中各社區反映最普遍最集中的問題。社區養老資金是保證社區養老服務持續穩定發展的物質基礎,由于社區養老服務剛剛起步,并且我國經濟尚不是很發達,在我國社區養老服務的發展過程中,資金短缺的問題一直存在。社區的資金來源有限使社區老年人服務業的發展受到了極大的限制,老人的享受的服務層次較低,而社區又沒有經濟來源為居家養老繼續注入資金,這也制約了居家養老政策的進一步發展。另外,資金的短缺也會造成人員的不足,因為缺乏足夠的資金雇傭工作人員,使得社區養老捉襟見肘。
二是現存的一些傳統觀念也在阻礙著社區養老服務的發展,群眾認同度不高。首先,由于宣傳力度不夠,群眾對于社區養老缺乏全面的認識,甚至是沒有聽說過,這直接增加了社區養老實施的難度。其次,對于老人需要的服務或某些想參與的社會活動還缺乏正確的認識,很多人對于老年人的各類需求都持漠視的態度,簡單的認為他們只要吃穿不愁就足夠了。因此目前社區養老提供的服務項目少,服務質量不高,心理輔導、康復指導、醫療保健等專業化服務難以開展。
三是專業性不夠。盡管城市社區服務工作取得了較大的發展,但其專業化程度仍很低。首先是在工作人員的選擇上,現在社區養老的工作人員多數是40歲左右的中年婦女,文化素質偏低。這些從事社區服務的人員絕大多數沒有受過社會工作專業知識與方法的專門訓練,缺乏老年服務的技巧和知識,更不用說心理輔導等老年社會工作知識。還有就是工作人員的不專業導致的服務的不專業,服務僅僅停留在洗衣、做飯、舉辦娛樂活動等,內容太過簡單。
四是社區職能定位偏差。 由于我國社區養老處于初級階段,許多相關工作還處在不斷摸索的階段。現在的社區養老,基本上還是以行政強制為主,并沒有真正實現社區的自主性。雖然社區養老的主管部門,但是沒有進行社區養老的長期規劃。多數社區沒有將社區養老的職能發揮,于是成了形象工程,上面考核就做一些行是行的材料上交。社區養老行政色彩濃厚,無論是從思路、步驟、內容還是形式上,都是自上而下的行政安排,沒有真正從老年人實際需要出發,社區養老流于形式。
針對以上社區養老存在的一些問題,筆者提出了一些優化建議。
1 堅持以人為本
從老年人實際需求出發,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高質量、人性化的服務。以社區為依托,在社區層面普遍建立居家養老服務機構、場所和服務隊伍,整合社會資源,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共同營造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的社會環境;堅持因地制宜,緊密結合當地實際,與本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與社區人文環境和老年人的需求相適應,循序漸進,穩步推開;堅持社會化方向,采取多種形式,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和支持居家養老服務。為老年人提供溫馨、舒適的服務,讓老年然安享晚年。
2 加強社區養老的專業化建設
主要包括職業的專業化,還有就是知識的專業化,建立一支能提供全方位高質量服務的專業化的社區服務隊伍。一是建立社區服務從業人員的資格認證制度,大力培養從事社區養老服務工作的專業人才。要完善社區服務事業,就要努力做到參與社區工作的人員必須要通過職業資格考試,獲得職業資格證書,達到職業崗位的要求,才能就業上崗。二是對社區服務從業人員進行老年服務工作的技能培訓。學習社區養老服務組織管理、老年心理知識以及老年醫療護理常識等內容,從而提高他們的知識水平和服務水平。并且積極鼓勵志愿者參加到社區養老的工作中來,因為志愿者主要由在讀學生組成他們主要是由具有道義精神,富有熱情和愛心,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社區工作。
3 多渠道籌集資金
城市社區基層機構資金不足,使社區老年人服務業的發展受到了極大的限制。筆者認為認為可以通過廣泛開拓居家養老服務資金來源,來解決資金短缺的問題。首先,增加政府投資政府的行政撥款是社區養老的主要的也是最直接的資金來源,政府應適當增加對社區養老的資金投入,完善社區養老的基礎設施,彌補資金的不足。其次,鼓勵民間資本開辦社區養老機構。政府應該鼓勵社會資金對社區養老的投入,推進社區養老產業化發展。同時對于民間資本的養老機構的行為還應給予一些優惠政策,以吸收更多社會資金。還有,向社會募集資金。加強宣傳,通過向社會呼吁,籌集捐款,鼓勵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向社區養老服務機構捐資、捐物或提供無償服務。尤其是要利用社區的社會資本,比如人及關系等等。
4 建立完整的服務管理體制,完善考核制度
隨著社區養老的不斷發展,問題會不斷的增多和升級,建立完整的服務管理體制和考核機制就顯得必不可少,完善社區養老管理機制是推進城市社區養老發展的重要條件。首先明確社區在社區養老中的地位和職能,避免多數社區出現的文化活動行政化,重形式、輕內容,重過程、輕效果的不良狀況。其次要規范服務內容,對照護者的選擇標準要提高,培訓要全面。還有就是是加強考核力度,做到家庭考核、社區考核相結合,要深入居民家中進行實地考核,認真地聽取老人及其家人的意見。
參考文獻
[1] 陳玉嬋.《老年社會工作》.格致出版社,2009.9
[2] 張文霞.《家庭社會工作》,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4
[3] 董紅亞.《中國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4
[4] 殷秒仲、高鑒國.《社區社會工作:中外視野中的交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