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11-0135-01
隨著現代化教育技術的迅速發展,一架鋼琴一雙手,一張嘴巴一本書的傳統音樂教學模式已經遠遠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了。多媒體以擴大知識的傳輸量,增大教學容量和密度,用聲、光、形、色等多種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學生的音樂知識視野,在我國音樂教育領域里全面展開,并進人到音樂課程的教學之中。隨著音樂課程改革新理念的推廣,音樂課的內容已經不僅僅滿足于唱唱歌而已,而是已經發展成為包括舞蹈、戲劇、美術等在內的綜合型的藝術課,音樂課的內容變得越來越豐富全面了。在綜合型的學科里,多媒體的運用在教學效果的優化中起到了不容忽視的作用,必定會為音樂教學開辟一條更寬闊的道路。
1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有了興趣才會喜歡學,學習就不再是一種負擔,從而使“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使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將悅耳的音樂、迷人的口鄧瀟匭面、優美的歌聲完全融為一體,既可以演示靜態圖像,又能模擬一些動態過程,在一定程度上能 突破時空限制,展示課堂上不易看到或不可能看到的事物。
多媒體音樂課一開始就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因為它具有呈現客觀事物的時間順序、空間結構和對具體場面創設的能力,能立即引起學生的情緒反應,激發學生在感情上的參與,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給新課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例如,在《戲曲與曲藝音樂——京劇》這節課的教學中,首先可以向學生介紹這節課是用多媒體演繹中國京劇的發展歷史,應重點了解它的發展概況、行當角色、京劇的唱腔、京劇的表演藝術以及京劇的臉譜藝術等。接著,在屏幕上以動畫形式出現京劇產生的歷史背景圖像,并配以解說:1790年四大徽班進京,后來與來自湖北的漢劇融合,又吸收了昆腔、秦腔的精華和許多民間音樂,形成了全國最具影響力的劇種——京劇。從而揭示了本課的學習內容:京劇的行當、京劇的唱腔、京劇的表演藝術以及京劇的臉譜藝術。在短短的時間里,通過多媒體以藝術的手法和形象生動的展示,使學生對古老的中國京劇的起源、發展等內容有了較全面的了解,并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在教學中恰當運用多媒體,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使學生很快進入愉快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對所學音樂知識技能的興趣,學生會以飽滿的學習情緒,自我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 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音樂欣賞是創造性的形象思維活動,它對于觸發靈感、啟智益能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把視與聽緊密結合,融聲匯色,再輔之生動活潑的語言引導,給學生以真實的情景體驗,誘導學生在聆聽中去感知、認識、想象和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從而提高審美能力。例如,在教學《彼得與狼》時,為了讓學生充分感覺音樂形象,我通過多媒體分別播放小鳥、鴨子、貓、老爺爺、狼和彼得的音樂,同時屏幕上依次出現他們的音樂形象,讓學生在觀察與鑒賞中去歸納、總結出這些樂器的音樂特點。接著老師根據性格化的動物和人物介紹樂器:小鳥——長笛,鴨子——雙簧管,貓——單簧管,老爺爺——大管,狼——圓號,彼得——小提琴。學生通過聽、看、說、想多種感覺器官的參與,步步深入,深刻地領悟了作品的內涵,提高了他們的音樂審美能力。
3 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
音樂是以音樂的形象性、情感性、愉悅性等獨特形式來表現藝術美的,提高同學們的音樂欣賞能力是實現欣賞教育的關鍵。如果恰當運用多媒體進行音樂教學,變抽象為形象,增強了學生學習興趣,加強了學生的記憶,可有效地提高學生音樂欣賞能力。
比如,在欣賞《牧童短笛》時,先介紹樂曲的內容,然后播放制作的課件:隨著優美淳樸,富有濃郁民族風格的鋼琴旋律,屏幕上出現了楊柳依依,流水潺潺,牧童騎牛吹笛,神態怡然自得,悠揚的笛聲在春風中飄蕩著的一派田園風光的景象……。同學們被這聲像一體、圖文并茂、情景交融的美陶醉了,感動了,有的輕輕拍打著節奏,有的兩眼注視著畫面,聚精會神地傾聽著……學生對作品的音樂形象有了初步的感受。繼而,再通過預先設置好的程序,讓學生分段欣賞樂曲并提出問題,展開想象的翅膀,暢所欲言。
4 提高學生的掌握概念能力
音樂欣賞是需要掌握某些概念的。多媒體通過音像教材來表現教學內容,增加學生對抽象事物的理解與認識,引導學生去探索事物的本質及內在聯系,增進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率。多媒體可將一些枯燥抽象的概念,以內容生動、形象逼真、聲音動聽的教學信息展現在學生面前。例如,京劇行當中生、旦、凈、丑和唱、念、做、打以及京劇臉譜藝術等概念,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多媒體教學分解了知識的復雜度,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掌握,減輕學生認知的負擔。
5 集成播放,有利于課堂節時省力
多媒體輔助手段是多功能的,具有高度的集成性。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常常免不了要在黑板上或紙張上密密麻麻地書寫節奏、視唱曲,甚至抄寫歌益,這樣既煩瑣又費力耗時。而多媒體可集媒體的多項功能十分方便地解決以上問題。例如在《我們的田野》這一課的教學中,學生通過多媒體既能聽到優美抒情的旋律,看到清晰規范的歌譜,又能看到歌詞所反映的美景,如碧綠的河水,起伏的稻田,粉紅的荷花……教學中,教師只要選擇課件中相應區域,一按鼠標,就可以把動畫、圖、文等清晰規范地呈現在同學們的面前,這樣不但能就使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還有利了學生對所學音樂知識的掌握和識譜視唱能力的提高。
6 分層操作訓練,有利于突破教學難點
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同學們對音樂的感受能力會表現出明顯的差異。如在學唱新歌時,有的學生只要聽二,三遍就能正確學唱,而有些學生要聽十幾遍方能正確學唱。如此大的差異,給教師的教唱帶來了困難。如在有條件的學校,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縮小這個差別。學唱之前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音樂水平選擇適合自己的速度,跟著電腦發音,練唱,進行自我訓練。另一方面,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和學生單獨交流或進行小組討論,這樣就有很強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從而達到實施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目的。
7 運用多媒體,有利于多元化文化的滲透
音樂的多元化不僅在于它的表現形式、演唱方法、創作手法,同時它還包含著豐富的文化背景。拿中國的民歌來說,各個民族有各自不相同的風俗、建筑、語言、服裝、舞蹈等,許多文化都滲透于其中。如果運用多媒體教學的話,教師就可以把可能涉及的內容做成課件,讓學生自己去學習。例如在《瑤族舞曲》這堂課的教學中,可以把瑤族的歌舞形式、風俗、服裝、樂器等內容做成課件,把美麗的瑤鄉,節日的瑤家姑娘和小伙子的舞蹈場面真切地展現在同學們的面前。通過明快的節奏,優美委婉的旋律,結合屏幕上動人的畫面,使同學們充分了解到這一民族的風土人情。這樣,同學們不僅欣賞到了一首器樂合奏曲,而且還了解了一種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