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11-0041-01
摘要:氣候變換作為一種愈演愈烈的環境問題已經引起了國際各方力量的高度重視。目前在國際上,排放權交易機制已經被視為一種應對氣候變化的有效的市場機制,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在排放權交易為我們提供巨大機遇的同時,其自身也存在著很多潛在的風險。本文在對排放權交易的市場基礎風險、市場完整性風險、市場初期風險、信息風險和經濟風險等風險進行分析的基礎之上,提出了針對性的風險控制措施,以期能夠更好地控制排放權交易市場風險。
關鍵詞:排放權交易 風險 法律控制
一、排放權交易之相關風險分析
(一)市場基礎風險
1.排放權交易市場作為政府干預的市場,只有保證其運作效率才能保護參與者對市場的信心。所有,存在過度或過緊的分配都將會給市場帶來不穩定的因素,使市場運作失去效率,影響市場的信心。
2.在一些領域,市場的進一步發展需要綜合考慮、依靠其他的一些標準,比如,何種核證的減排量可以得到排放權交易市場的認可;排放權市場交易適用何種會計標準等。如果排放權交易市場僅僅局限于其自身標準,沒有其他標準的支持和催化,市場的有效運行將會受到影響。
3.其他市場同排放權交易市場缺乏連接互動也將會影響排放權交易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在政府可控的范圍之內,市場的流動性需要提高,市場之間互動的程度和保持對于排放權交易市場的正常運作也是至關重要的,否則將會帶來風險。
(二)市場完整性風險
為了應對氣候變化所造成的環境和經濟發展的壓力,各國相繼建立起了排放權交易市場。對于市場參與者來說,不管是公司、投資方還是交易設施的提供方,市場參與者對達到應對氣候變化目標的可靠的信任非常重要。任何一方不合適的行為都有可能給市場帶來風險,破壞市場的完整性。
1.如果市場參與者一方聲稱要積極開發與應對氣候變化有關的產品或服務以求達到更好的減排效果,那么,即使其行為并不足信,也會影響到其他參與者對排放權交易市場應對氣候變化的信心,這可能會給市場帶來不好的信譽影響,進而損害參與者的利益,上述開發行為甚至有可能會得到相關機關的授權,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市場的運行也就沒有了支撐。
2.同其他的商業運作模式相同,很多公司會采取一些營銷策略,如“無碳”“碳中立”等策略。只有確保其策略的可信度,透明度及精確度才能避免其策略影響到公司和市場的聲譽。
3.如果給投資者的建議不可取,影響到投資方預期的收益,也會給市場帶來風險。不管是公司推薦的還是自愿購買的,投資方會認為購買到了不合適的產品。如果大批投資者退出市場,消費者發現某種產品不合適,這也會影響潛在的消費者對產品的信賴。
(三)市場初期風險
排放權交易市場初期,公司可能會面臨更多的風險。相關排放權交易經驗的缺乏和專業人員的缺少都有可能引起市場的不良運行和造成對投資者利益的損害。這就迫切要求公司確保其招聘、培訓和雇傭具有相關專業經驗的人員。另外,公司還需要開發和使用風險管理的體系和控制措施,并考慮到其風險管理體系和措施的有限性。
(四)信息風險
1.透明度被看做建立市場信心的基石。作為一個政府干預的市場,排放權交易市場運行的質量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排放量和配額等信息公開的數量,質量及其及時性。這些信息大部分都是由運行排放權交易體系的相關政府部門統計和發布的。因此,信息及時正確的發布至關重要。
2.更多信息和數據的發布有利于市場信心的建立,如果信息不準確、不及時、覆蓋范圍過窄、發布方式混亂都會影響到市場的運行和發展。同時,市場參與者也要仔細評估相關信息的可靠性及準確性。
二、風險法律控制
(一)市場基礎風險
1.政府應該在總量控制的條件下,公開、公平、公正地對排放權進行初始分配。可借鑒歐盟“祖父條款”原則來分配排放權, 即只要是現有的排放者,皆可免費分到排放權;而對新進入的企業,應該依據企業的生產技術及條件給予適當的有償分配激勵政策。
2.盡快建立與排放權交易有關的其他標準,以促進排放權交易市場的進一步發展。著手開展許可證發放機構、排放權認證機構的建設,建立統一的排放權認證標準指導排放權交易。
3.增強排放權交易市場與其他市場的互動,如保險市場、金融市場、證券市場等??赏ㄟ^對某些環境項目投保規避企業的環境風險,降低環境損失,減少在排放權交易市場的排放權利用。
(二)市場完整性風險
不斷地通過教育和政策宣傳等方式培養和樹立市場參與者對排放權交易市場應對氣候變化的信心,將與排放權交易市場應對氣候變化的積極貢獻有關信息及時公布于眾,加大企業披露環境信息的強制力度,并為環境信息披露提供統一的標準。
(三)市場初期風險
與長期建立起來的成熟的其他市場相比,企業在經驗與專業人員配置上都顯得不足。這就需要政府和相關教育機構及早著手加大對排放權交易專業人員的培訓,培訓內容包括排放權交易的政策法規、國際排放權交易先進經驗、排放權風險管理等,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可選之才;企業還可邀請排放權交易相關機構負責人、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參加研討,通過專家學者對問題的深入分析,更準確把握排放權相關問題和及時動態,培養適合自身的專業人員。另外,企業應制定風險管理體系,并在不斷的實踐中總結,完善修補相應的管理制度。
(四)信息風險
充分披露信息可以降低企業經濟活動可能造成的不利影響,同時也有益于消費者、投資者、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作出更有效的決策。宜通過法律法規的形式將政府、企業信息公布義務予以明確,包括信息公布的范圍、時間、方式等,并建立相應的信息公布監督機制和懲罰措施,督促其及時有效正確地公布信息,做到信息的透明化。
參考文獻:
[1]程會強,李新.四個方面完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J].中國科技投資.2009(7).
[2]谷雨,丁丁.我國溫室氣體排放交易機構的現狀研究[J].中國科技投資.2009(12).
[3]袁亞麗.關于排放權交易的會計問題初探[J].會計新視野.2010(4).
[4]朱家賢.排放權交易中的政府監管[J].經濟研究參考.20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