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10-0053-01
摘要:作者針對高等教育的全面質量管理做了一些理論和實踐的探討,包括高校全面質量管理的原則,并對高校全面質量管理的實施進行了介紹。
關鍵詞:高等教育 全面質量管理
全面質量管理(TQM)是指為確保產品質量的持續提高,由組織的全體人員綜合運用現代科學和管理技術,對影響質量的全過程和各種因素進行全面、系統的管理,以達到生產出消費者滿意的產品的目的的一種質量管理方法。高校實施TQM,主要是由于社會環境的變遷和自身發展導致高等教育質量問題日益突出,原有的高等教育質量管理模式難以適應當前高校質量管理的需要,因而應引進企業的全面質量管理理念來保障和提高教育質量。尤其是1999年高校擴招以來,急劇膨脹的學生人數導致高校傳統管理模式越來越表現出不適應性。可見,如何提高教育質量管理水平,如何建構高校的內部質量管理體系,已經成為高教理論界的研究熱點[1]。
1、高校全面質量管理的原則
1.1用戶滿意原則
學校必須把消費者或用戶放在第一位,應當認真地研究和考慮用戶的要求和期望,并不斷地滿足這些要求和期望。這就要求學校必須與用戶建立平等的合作伙伴關系,學校的用戶將能夠在不斷改進質量的努力中發揮積極的作用。進一步來說,學校里每一個人都在以某種方式向他人提供服務并接受他人的服務,因此,學校中的每一個人對其他人來說都是用戶,都應當被看成是用戶。
1.2以人為本原則
全面質量管理與傳統管理的“機械模式”或“生物模式”不同,它是一種“社會模式”。因此它高度重視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在尊重人的價值的前提下,強調全員參與、團隊精神和協調工作。因此,實施TQM的學校應當是一個學風濃厚的社會,在學校工作的每一個人都應當成為一個主動學習者而且能夠為實現整個學校共同的目標而發揮其全部的才能[2]。
1.3預防原則
高等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如果人才質量出問題,所造成的質量成本是無法估量的,在德、智、體、美幾方面的某一個環節出現差錯,都不是靠返工能補救的。而TQM提出“一次就把事情做對”的零缺點管理和系統管理方法,能夠很好地控制教育質量,有效地防患于未然。由于種種原因,我們的質量管理在導向上時常迷失于“叢林”之中,突出地表現在質量管理異化為應付上級考核檢查。靠突擊行動來提高質量只能是自欺欺人。
1.4不斷改進原則
由于社會環境不斷變化,使得人們對高等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而且,質量標準也在不斷變化,每所高校都要不斷調整目標,改進教育質量。在實施TQM的學校,一般都提出雄心勃勃的目標來激勵學校里的每一個人(雄心勃勃的含義是當目標實現以后,學校的教學和科研都有顯著的進步),以此調動校內外一切方面的積極性來不斷改進學校的教育質量。TQM戰略要求學校的每一個成員經常考慮哪些工作是能夠改進的,并調動員工的創造性去實現這些改進。
1.5決策科學化原則
傳統管理往往依靠直覺和經驗來進行決策。相反,全面質量管理要求以事實為依據,用指標和數據說話。可見,實施TQM的學校必須通過有效的監測和反饋的手段來掌握事實根據,這樣才能為實現那些可能的改進開辟道路。
2、高校全面質量管理的實施
2.1組織落實
質量體系的運行涉及到學校的眾多部門,要保證體系有效運轉,必須有一個獨立的綜合管理部門進行協調、監督。在此基礎上形成一個自上而下的網絡,保證質量體系的正常運行。
2.2加強培訓
人是質量體系最重要的資源,如人的意識、人的素質、人對規定的理解等都是影響質量體系能否有效運行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強各類人員的培訓仍是質量體系運行中不可缺少的工作。教育質量管理的關鍵在決策層,重點在管理層,基礎在執行層。通過分層次、分對象的培訓,讓全體員工樹立“學校在我心中,質量在我手中”的觀念,使全體員工對新的質量體系從陌生、難以理解、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熟悉、主動接受和自覺執行。這樣,高校TQM體系的持續有效運行才有扎實的基礎。
2.3持之以恒
之所以再三強調這一點,是因為在實施TQM時存在如下問題:一是在教育培訓時激發員工對TQM的熱情相對來說較為容易,但在處理事務的日常管理時始終保持一種使命感與熱情則是另外一會事。二是這種實施不是一種迅速的過程,人們必須持之以恒,耐心等待若干年后才會出現的明顯進步和提高。三是實施的成本較高。例如英國沃弗漢普敦大學在實施TQM頭兩年,各種費用就達到6萬英鎊,此外還有約10萬英鎊的隱性支出。其代價顯而易見。
2.4組織協調和運行監督
在質量體系運行過程中,各項活動難免出現偏離,因此必須加強校內組織的協調和運行監督。在運行中特別注意檢查規定的職責是否真正明確,規定的程序是否適用,各管理部門的接口是否清楚,控制的方法措施是否適當。發現了問題就要解決,并用相應的文件加以規定或修正,以保證質量體系持續有效運行。
2.5保證信息流暢通
加強信息管理,不僅是體系運行本身的需要,也是保證運行成功的關鍵。所有與質量活動有關的人員都應按體系文件要求,將運行中出現的問題和改進意見如實反映給有關部門,以便采取糾正措施,進一步完善質量體系。
2.6加強內部質量審核和跟蹤,做好管理評審工作
監督內審是實現質量方針、目標的一種管理手段,是一種自我約束機制,通過內審確保質量體系文件的有效實施,同時借以發現體系運行中存在的不符合項。對審核中發現的問題、責任單位要及時參取糾正措施,審核人員或機構要密切關注這些糾正措施是否真正有效實施及糾偏效果究竟怎樣,發現效果不佳,要馬上提出并實施更有效可行的糾正措施。
3、結論
總之,TQM的管理理念最終應該和傳統的學院文化融合,并構建一種以學術文化為基礎的高等教育全面質量管理模式。這可能是未來高校TQM的發展趨勢,也是一個值得繼續探討的課題。
參考文獻:
[1J李志仁.我國應建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J].高教探索,2001(1):2-4.
[2J趙文華.高等教育系統論[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