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11-0108-01
數學教育的目的不僅在于傳授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數學的學習和實踐,使學生逐步掌握良好的行為方式,正確的學習目的,濃厚的學習興趣,頑強的學習毅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獨立思考、勇于創新的精神。并把這些良好的行為方式轉化為自己的習慣,終身受用。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是什么,往但方面講,只需一句話,就是培養良好的習慣。”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在數學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的以下習慣:
一、學習態度的培養
正確的學習態度能使學生有效的掌握更多的知識,并能感覺到學知識的輕松,以下談三點如何養成良好的態度。
1、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能提高學習新知識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可以提高學習的質量。數學學科的學習,要十分重視學生預習習慣的培養,讓學生對新知識有所了解,并從中發現問題,課題中再去解答,以便課題教學順利進行。
2、認真聽講:
認真聽講要求學生精力集中,不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思維跟著教師的講解走,在老師的點撥和指導下,抓住新知識點,掌握舊知識,使新知識與舊知識聯系起來。
3、認真作業
認真作業是對新知識的鞏固,掌握新知識,使知識在作業中得到鞏固,才能加強記憶,從而得到有效的運用。
二、應用數學能力的培養
要使學生受到把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的訓練,形成數學的意識,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從實際的事例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逐步引導學生對原形加以抽象,概括、弄清抽象的過程,了解她們的用途和適用范圍,從而讓學生具有學數學,用數學的心理需求,這不僅加深學生對知識的了解記憶,還對學數學產生興趣。
2、創造條件,讓學生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內容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為學生創造運用數學的環境,引導學生親手操作,如測量、市場調查和分析,企業成本和利潤的核算等。那學數學與用數學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到快樂,并學會用數學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達到培養學生用數學的能力。
三、思維能力的培養
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楊振宇說過:“優秀的學生到不在于他的優秀成績,而在于他的優秀思維。”在教學活動中,要特別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如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猜想,聯想,思維發散,操作,實驗,觀察,討論,推理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習慣,培養學生思維的多向性和靈活性。
四、“善于質疑”習慣的養成
質疑是兒童的天性,質疑就像一把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在質疑的驅使下,兒童會主動的產生學習的意愿,并渴望及時解疑。在學生親自參與對數學知識的發現,形成探索知識,發現問題,提出有針對性,有價值性的數學問題,是學生創造性學習習慣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要逐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積極思考,主動質疑的學習習慣,讓學生想問、敢問、好問、會問。
總之:只有培養好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習慣,早數學課堂中,學生就會積極主動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起來也就覺得輕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