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11-0066-01
我國第一部教育專著《學記》中有句名言:“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因此,在教育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善于發揚學生的優點,更重要的要善于抓住學生的心理,克服其缺點。面對課堂,后進生反應冷淡、精神壓抑,并缺乏活力、對學習不感興趣……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自卑、恐懼、逆反、依賴這四種不健康的心理所致。教師采用什么方法來幫助后進生克服不健康的心理呢?
一、自卑心理
在課堂上,教師提問時,大都舉手積極,而后進生卻遲遲未動,他們相互傳遞眼色,好像在說:“我的腦子太笨了,答不上來”;“我是個后進生,還是少說為好”……由此可見,這種自愧不如的自卑心理是影響后進生學習進步的原因之一。如何克服呢?第一,優先后進生,委屈中上生。如提問優先、批改優先、座次優先等,因為這些優先能使后進生的心里感到莫大的榮耀,使他們的自尊心得到保護,從而消除自卑心理,對問題感興趣,學習更努力。第二,降低難度,提高后進生的成功率。如降低問題難度、降低作業標準,通過對后進生設立不同的學習目標,使其只要通過一定的努力就可以獲得成功。因為這種在學習上通過努力獲得的成功能使后進生產生滿足感,從而使他們在愉快的內心體驗中遺忘自卑,對學習充滿信心和希望。第三,啟發誘導,使后進生進入“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心理狀態中。“憤”是指在學習中遇到問題時,正在頭腦里積極思維,但還未想通。“悱”是指對某一問題已有所領會,但還不能把它準確地表達出來,正在積極地使之條理化。當后進生正處于這種“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時,教師的啟發誘導便能促使他們不知不覺地進入問題情境之中,進行積極、有效的思維。這樣,后進生就在不斷的思維中,不斷地增添智慧、增強勇氣、增進學習。
二、恐懼心理
當后進生在學習中出現差錯時,他們總覺得:“老師陰著臉、瞪著眼,真叫人害怕”;“同學們討厭我,不和我說話,真叫人難受”……由此可見,這種因出現差錯而害怕別人的恐懼心理是影響后進生學習進步的原因之二。如何克服它呢?第一,消除懲罰,減輕后進生的心理負擔。當后進生的學習中出現差錯時,教師要明確地告訴他們,決不以此作為懲罰的依據。因為懲罰不僅會給后進生的身心留下創傷,還會使他們產生恐懼心理,為了逃避懲罰帶來的痛苦,他們還會撒謊、欺騙,甚至會重蹈覆轍,所以我們應消除懲罰,減輕后進生的心理壓力,使其輕松、愉快地學習。第二,幫助后進生正確歸因,將學習上的差錯歸因于學習態度或學習方法,使其今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千萬不可將這種差錯歸因于智力因素,以免給后進生“雪上加霜”,造成他們對學習更加灰心喪氣,加重對學習的恐懼心理。第三,“換位”理解,尊重后進生。當后進生出現差錯時,教師與后進生交換一下位置,設身處地地為他們著想——想想他們所處的困境、想想他們內心的期望、想想他們后進的滋味。經常有了這種換位理解,就能更好地尊重后進生——尊重他們的人格、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只要自尊心不泯,則上進心就猶存,那么后進生的轉化就有了希望。
三、逆反心理
“老師提問我,是由于我沒聽課,故意考我,我偏不站起來,氣死你”;“老師批評我,是因為我不聽話,有意讓我難堪,我偏不聽”……由此可見,這種和老師反著做的逆反心理是影響后進生學習進步的原因之三。如何克服它呢?第一,加強師生溝通,促進心理相融。可采用談心、家訪、活動等方式來了解后進生的興趣愛好,并關注其言行、鼓勵其心聲的表達。這樣,教師可及時地了解到后進生的思想動態,從而相應地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和行為去親近他們。第三,真誠相待,成為良師益友。在師生交往中,不裝腔作勢,不戴假面具,而是坦誠相待,將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坦率、誠懇地顯露出來;可鼓勵后進生大膽地給老師提意見,讓他們受壓抑的情緒有機會宣泄出來。這種師生間的真誠相待能贏得彼此的信任,并使教師在信任發展中成為后進生的良師益友,如此他們才能“信其師,學其道。”第三,重視后進生地位,多表揚鼓勵。對待后進生,教師要把心理天平傾向于他們,讓其時常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重視和愛護。當后進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要笑臉相迎,即使出現差錯,也可以從其態度、姿勢、聲音等方面給以充分的肯定、鼓勵。但表揚時,既要注意控制其頻率、保證其誘惑力,又要預防造成后進生盲目的驕傲、樂觀。
四、依賴心理
在做課堂練習的過程中,后進生常常是手拿筆桿、托腮而思:“我們學習差,做不正確,等會兒抄別人的”;“反正我都做不對,不如省得動腦筋”……由此可見,這種依靠別人而自己不愿動手動腦的依賴心理是影響后進生學習進步的原因之四。如何克服呢?第一、關注后進生,不排斥他們。教師往往把后進生“遺忘”,回答問題時,更多的是圖“順利”、怕“麻煩”,這就給后進生的“依賴”提供了可乘之機。因此,提問時,教師要給以后進生答問“專利”,并用言語、眼神、體態去激勵他們,將其逼上“講臺”,使其非答不可。當后進生在回答中“卡殼”時,切莫放棄,而應及時啟發誘導、不斷點撥,把他們的思路引向“正軌”、導入深層。第二,強化后進生的內部學習動機。可運用表揚、獎賞、成績評定等手段來強化他們的學習興趣、信念、理想、好勝心等,使其成為推動后進生學習進步的內部動力。第三,利用豐富多彩的活動來激發后進生的學習動機。在刺激、多樣的活動中,后進生為了獲得更為豐富的知識而開動腦筋,獨立自主地進行學習和探索。如個體間的競爭和群體中的合作,都會刺激依賴者的成就動機,使其信心倍增地學習,并力爭取得成功。第四,發揮學習結果的反饋作用。既包括教師提供的反饋,也包括學生自己的反饋。及時的反饋,既能使后進生看到自己的進步、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又能使其看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從而激起克服它們的信心與決心,得到及時的改正和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