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11-0081-01
摘要:我國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只注重升學率,把教學質量放在第一位,而與學生的思想品德、心理意志、價值觀以及人生成長有密切聯系的道德教育卻被忽視。即便是在國家大力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由于種種原因,道德教育被忽視的現狀仍然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觀。
關鍵詞:道德教育 養成教育 感恩 責任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我們中華民族素來也以文明禮儀之邦自居。但近一段時間以來,各種“門”事件卻不斷沖擊著人們的眼球。 “脫褲門”、“摸奶門”、“喂奶門”、“電梯門“、“劈腿門”、“扒衣門”……更令我們擔憂的是,“門事件”的主人公竟絕大多數為90后的中學生?!伴T事件”的出現,折射出了一代中學生在道德上的缺失,也反映出了學校教育中道德教育存在的嚴重問題。
我國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只注重升學率,把教學質量放在第一位,而與學生的思想品德、心理意志、價值觀以及人生成長有密切聯系的道德教育卻被忽視。即便是在國家大力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由于種種原因,道德教育被忽視的現狀仍然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觀。荀子云:“不學禮無以立,人無立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币虼?,新的時代背景下,如果不及時轉變教育觀念,大力加強道德教育,不僅會影響到學生的終身發展,還會影響到中華民族未來的發展。
正基于此,如何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滲透道德教育,貫徹“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成為每一位教師面臨的重大課題。下面就結合筆者自身的實踐,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
美國著名心理學學家威廉·詹姆士說過:“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笨梢姡己玫男袨榱晳T對學生的一生會產生重要影響。正如培根所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
有一段時間,筆者所任教的班上有幾個同學總在自習課上說話、打鬧,嚴重影響到其他學生的學習。因此,一天上課前筆者給學生看了這樣一則報道:新加坡是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當然在這個國家各個公共場所的標語大多也是用英語書寫的。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禮貌的標語,如“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煙”、“不準進入草坪”等卻用中文書寫。為什么呢?人家回答:“因為有這些不文明行為的大多數是中國大陸的游客?!睘榇耍叫录悠驴疾斓囊晃恢袑W校長語重心長地說:“不文明行為也是國恥”。學生們聽完后議論紛紛,有的說新加坡歧視我們中國人,有的說不文明游客給我們中國抹黑了等等。 筆者順勢對學生說道: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這則報道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反思一下自己,在我們身上有沒有一些不良的習慣啊?聽筆者這樣問,好多同學都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最后,筆者特意叫了自習課上愛搗亂的那幾個學生說了他們的想法。他們都很真誠地反思了自己不良習慣,并表示以后一定改正。從那之后,班上的自習紀律好了很多,而且教室的衛生也比以前好了許多。
二、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
古語云:“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這些詩句都生動的表現了我們先人所懷有的感恩之心。但90后的中學生,大多數為獨生子女。被家長像“小皇帝”、“小公主”一樣寵大的他們,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不關心他人,不在乎他人的感受。而學校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用仁慈、懇切和同情的態度來對待一切有生命的東西,因為在這些東西身上體現著生命的偉大和美。沒有起碼的人性,就不可能有共產主義道德;沒有細膩的感情、缺乏同情心的人,也就不可能有崇高的理想。而缺乏同情心就會對人漠不關心,并從漠不關心發展到自私自利,從自私自利發展到殘酷無情[1]。所以,只有注重培養學生仁慈、懇切和同情的態度,才能喚醒沉睡的感恩之心。
有一年,筆者班上有個學生,學習成績本來不錯。但不知什么原因,他的情緒開始變得低迷,成績也一落千丈。經過了解,筆者才知道那名學生的母親到我們學校做衛生工作了。母親的工作讓他覺得很丟人,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從而背上了嚴重的思想包袱。當時,筆者正好剛看過一篇叫《瘋娘》的文章,覺得這是一篇非常好的教育素材。因此,筆者便在課上給大家讀了這篇文章。大家聽的很認真,好多同學的眼睛都紅紅的。筆者特意留意了那名學生,在他的眼中,筆者看到了內疚和懺悔。
重視感恩教育,讓學生學會知恩、感恩,感激父母的養育之恩,老師的教育之恩,社會的關愛之恩。也只有擁有了感恩之心,我們的學生才會擁有做一位高尚的人的思想基礎。
三、對學生進行責任教育
古人講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而享譽臺灣30年,以道德教育為本的忠信高級工商學校校長高震東卻將“匹夫有責”改成了“我的責任”。高震東校長在國內演講時說道:“‘天下興亡,我的責任’,唯有這個思想,我們的國家才有希望。我們每個學生如果人人都說:學校秩序不好,是我的責任;國家教育辦不好,是我的責任;國家不強盛,我的責任……人人都能主動負責,天下哪有不興盛的國家?哪有不團結的團體?”這也讓我更深地體會到:真正的教育是要培養一個人對他人、對社會和對人民的一種責任感。
責任心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核心,可以說離開責任心教育,就談不上道德教育,而這恰恰是我們道德教育缺少的關鍵一環[3]。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這樣例子并不少見,自己宿舍衛生不認真打掃、自己的衣服從來是父母代勞、上課遲到、老師布置的作業不認真完成,……這些都是不負責任的表現。雖然這些都是一些小事,但積少成多,時間長了,將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良好發展。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筆者時常教導學生要做一個勇于承擔責任的人,做一對自己負責、對家庭負責、對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對國家負責的人。
總之,道德教育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保證人才培養的正確方向、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起著主導的、決定性的作用。新的歷史形勢下,我們的德育工作變得更加嚴峻、復雜。作為教師,我們必須要研究新情況,創新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讓我們的學生都能健康成長并最終成才。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公民的誕生[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