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11-0111-01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很多老師都不看重預習這個環節,我認為,培養學生預習習慣和提高預習能力正是讓學生學會學習的一個重要途徑。學生一旦掌握了預習方法,就等于自己搭建起新舊知識的橋梁,同時能引發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從而更深層次的獲取數學學習技能。預習無疑是先學后教的一個良好載體。
一、認真研讀教材,確定合適的預習內容
從教材上看,我們現行的教材與以前的教材相比,更適合學生預習:首先,在知識的呈現方式上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比較注重創設生動有趣、富有數學意義的問題情境,倡導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開展數學活動,引導學生在問題情境中建立數學知識結構,獲取知識、得到發展;其次,教材結論性的東西越來越少,啟發性的語言越來越多,留給學生的空間越來越大。這些優勢都有利于學生課前預習的。
二、針對教學內容,采用相應的預習方式
1. 針對概念性的數學知識
要求學生首先通讀學習內容,從整體上了解新的數學知識,把自己認為重要的概念、結論畫一畫、圈一圈,擺一擺甚至剪一剪,為理解和掌握新知做準備。例如:剛剛講過的《圓柱的認識》,學生通過讀、劃就會了解以下內容:圓柱的底面、側面、高的定義,側面展開后得到的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圓柱的哪部分,本課的知識點基本清楚無疑。
在檢查預習效果時,不妨讓學生來擔當主講,其他人可以補充,這樣不僅學會了知識,而且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還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交流,在知識的碰撞中還可能閃出智慧的火花。
2. 解決實際問題
應用題,可以讓學生大膽嘗試解答例題來思考問題。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碰到這樣的內容,先將課本上的解答方法用紙蓋住,自己嘗試審題、解答。解答后與課本上的方法對照,不會解答再看課本上的。如果和課本上的不同,要思考:我的方法對不對,哪種方法更好,是不是針對不同的已知條件選擇不同的方法更簡便,以及怎樣的書寫格式更清楚更合理等等。這樣學生通過了自己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過程,就會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也能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和興趣。課上可以博采眾長,辨別分析,拓展大家的思路,既能讓學生反思預習過程中的漏洞,又能讓老師發現學生學習新知識時較集中的問題,以便課堂教學時抓住重、難點。
三、培養預習能力,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 指導學生預習要落到實處
預習要求或預習題目的設計是否明確、是否有可操作性、是否能讓學生“踮一踮腳夠得著”,直接影響著學生預習的效果。因此,在指導學生預習時要具體、要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要順應學生的認知發展過程。在設計預習題目時要有針對性、集中性、發現性,不要出現“預習課本第x頁-第x頁”這樣的預習要求。
2. 重視培養學生預習的習慣和興趣
由于小學生初次接觸預習,不僅對預習數學的方法不知道,更沒有主動預習的習慣和預習的興趣。可以通過及時對好的預習方法和結果進行激勵性的評價,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設計形式多樣的預習問題等方法來逐步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調動起預習的興趣。甚至可以讓學生在有了一定的預習能力后,自己設計預習問題。
3. 注意預習與新授課的銜接
學生看得懂,教師就聽一聽;學生說不明白的,教師就要點撥;書上看不到的,教師就要補充。
大量的實踐證明,真正有質量的數學預習,不僅能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且使學生在數學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培養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