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11-0134-01
案例教學是一種通過模擬或者重現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場景,讓學生把自己納入案例場景之中,通過討論或者研討來進行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如何運用案例靈活開展教學,促進教學相長,提高初中政治學課堂教學的實效?筆者對此進行了詳細探究,本文中筆者就“精編案例、展示案例、評述案例”三個重要環節進行詳談,以求與同行共享。
一、精編案例,科學設計
案例是案例教學的核心,而案例編選的質量如何將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效果。如何選擇案例?筆者在充分領悟教與學的意義后,總結出四個原則:一是針對性原則:即案例是為教學服務的,案例必須與特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相對應,切不可本末倒置。二是現實性原則:案例的選擇要貼近生活,貼近社會熱點、能反映時代特色,最好是三年以內的。三是典型性原則:案例的選擇必須精練、典型、有說服力,有助于以案說理。四是可議性原則:事例能夠引起爭論,而且難易適中。筆者在上課前都會做一個工作,那就是根據教學目的需要選擇一個或者幾個案例。比如在串講課本知識時,筆者會選擇一些連串性的案例來講解,以便讓學生逐步深化和串聯要研究的問題。再比如,在講授一些簡單易懂的哲學原理時,筆者會選擇寓言故事進行講解,這樣能夠使課堂簡單、有趣、有意義。
選擇好案例后,對案例進行科學設計是一項重要工作。一則案例不是原封不動的照搬照抄用于課堂上,案例是要縮短還是要細化?案例該放于哪個環節進行比較好?這些問題,作為教師在備課時都要認真思考。筆者一般都是根據教學需要來確定是否將案例原封不動用于課堂,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要有所刪改的。要想教學效果更好,就要學會縮短案例,案例不宜過長,寧可短而簡,不宜繁而雜。有時根據教學的需要,必須將一個案例分幾個環節講,甚至根據講授內容重復使用,這樣既可節約時間又能讓學生深刻領悟課本知識。
二、 展示案例,討論分析
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過程。新課標要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意識。筆者認為在案例教學中更要注重這點。案例是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在課堂的縮影。在講授每一個知識點之前,筆者都會先給出所要講授的課堂案例要求學生進行閱讀,并給出幾個思考題。設計這個環節的目的有兩個,一是考察學生課后預習的情況;二是提醒學生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課。學生看完后,筆者進行提問。對于學生的觀點,筆者并不做立即回復,而是繼續講授課堂內容。當課堂內容講授完后,筆者都會要求學生回歸到案例,要求學生進行討論,或分組進行,或自我表達,形式靈活多樣。討論后,筆者讓學生就前幾個學生的發言進行評價,發表自己的想法。在教授的班級較多時,筆者還不定期的在課堂上布置案例作業,要求學生在課后也開展相關的討論活動并形成書面材料。這一切實踐極大地鍛煉了學生分析事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口頭和書面表達的能力,受到了學生的熱切歡迎。
在案例被展示后,教師需要對案例進行分析,分析案例要緊密結合授課內容、緊密結合討論實際、緊密結合生活實際。盡量讓學生能夠對所學的案例入腦入心,能夠通過案例就可以想起授課內容,能夠做到舉一反三,切實達到學有所得,學有所獲,學有所悟。
三、 評述案例,明辨是非
案例評價是對案例討論的歸納和總結。教師對學生討論交流情況進行系統小結,既充分肯定學生討論案例中的科學分析和獨到見解,也明確指出個別觀點和認識存在的不足,并對學生做進一步引導,鼓勵學生以此為契機,跟蹤研究相關問題。同時要注意對平時發言不夠積極而此次討論中有進步的學生,更要注意正面激勵,鼓勵他們增強自信心;對學生在討論中暴露出來的一些典型思想,應給予正確的評價,要給學生以豁然開朗的感覺,使他們從中受到啟發,提高其思維能力。教師歸納總結案例時,不要把自己的觀點強加于人,要允許學生保留自己的獨到見解,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敢于堅持己見。
思政課教學一個重要的目標是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師在聽取學生對案例的評述后,可以對學生的思想有了更多了解,進而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做到讓學生進一步明事理、知榮辱,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
總之,案例教學作為一種自主創新性研究性學習方式,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它是對傳統教學的挑戰,也是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的大膽嘗試。我們相信,隨著課題研究的向前推進,案例教學法一定會得到不斷的發展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