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11-0060-01
復式教學不同于單式教學,往往會在識讀、說寫、做算、思考、質疑解答的過程中,造成“滿堂灌”或“填鴨式”。所以,教者需要理順復式教學課堂的設計思路,把握各學科教材內容的深度和廣度,理清知識縱橫聯系,領會不同學科知識要點,抓住知識重難點,結合復式教學訓練目標,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才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一、關于復式教學課堂模式
我認為,復式教學課堂模式主要有以下三類:
1、多班協調同教同一學科。復式班同上相同的學科,就需要教師選配好不同年級教學內容,搭配好教學時間,合理設計教學環節。把不同年級預習、復習、新授、鞏固、練習精心調配交叉運用。在課堂內,盡量省略組織教學環節,盡量減少教具使用次數,為教師穿插活動節省時間,減少無效勞動。在相近的年級中,可根據學生有求共性的心理特征,使不同年級在學習同一類型內容(如識字、閱讀、作文、解應用題)時,形成負面影響,產生求知興趣,起到“無心插柳柳成蔭”的作用。激發學生探求新知的積極性,提高授課效率。
2、語、數搭配模式。復式教學課堂結構設計不是單一的,它是一門全方位、多實踐的綜合教學活動,對不同年級語數同堂搭配教學,能給教師、學生較多的雙邊活動時間。不同學科搭配對學生的學習任務、要求不同,對于這些,主要還是靠學生自制力來約束自己,完成該節課的學習任務。
3、語數同其它文字課搭配。這種復式教學課堂模式是無定式的。但即使教學方法千變萬化、所授知識每堂更新,都有一個要求,就是萬變不離其宗——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語數同其它文字課搭配的模式教學,關鍵在于教師精心設計好課堂結構,緊扣每一教學環節,使不同年級的學生在同一堂課中都充分利用好學與練的時間,處理好導與學的關系。使學生在學無定法之中掌握適當的學習方法,最終獲得新知、提高技能。
二、關于消除復式教學不利因素
復式教學中,除了理順思路,打破傳統教學指導思想,全面實施教研教法改革,還需消除復式教學課堂中的不良因素,轉變教學機制,提高教師業務素質,才能全面完成教學任務,提高學生整體素質。
1、排除課堂干擾因素。兒童的特點是愛玩好動、好奇心強、自律力差。容易受外界的誘惑。在同一教室,不同年級的學生學不同的內容,就好奇好玩。加上不同層次組織教學、思考討論、質疑解疑、教具使用等,就會有形無意造成不同年級學生的一心多用,干擾學生的注意力。要排除這一不良干擾因素,首先要加強學生毅力和自律教育,把自制教育溶于學生個性教育之中;把各科教學適宜地溶融于思品教育之中,利用先進事跡,勇于探索精神,典范優美詞句,熏陶學生幼小心靈,美化學生思想,使學生思想受到潛移默化的遷移,從小就樹立起守紀律,愛學習的良好習慣,集中學習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其次,教師對每一教學環節的設計,要充分考慮減少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干擾,減少質疑解疑的喧嘩程度。
2、剔除教學手段運用不當因素。實驗表明,教學手段不同,產生的教學效果也不同。國外研究表明,人對通過語言形式從聽覺獲得的知識,能記憶15%,從視覺獲得知識,能記憶25%,而綜合運用語言、普通教具和現代化教具,把聽覺、視覺結合起來,能記憶的內容可高達60%。因此,教師必須改變一支粉筆,一本書就走上講臺的教學手段,把教學手段綜合運用落實到實處。對于復式教學,更要借助語言、普通教具、多媒體教具的綜合運用來為每一教學環節節省下質疑、描述、操作演示、板書的時間,使整個教學過程無拖拉松散現象而具有節奏。
3、利用時間、空間,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消除教師主導時間的不利因素。復式教學是教師要在一個課時內上兩門或兩門以上不同課程,對于不同年級,教師直接主導的時間只有十至二十分鐘。在這一課時中教師是手忙口忙,一課結束是教師累了、學生閑了。針對主導時間短、學生自學時間長的不利因素,教師要構思設計好不同層次的目標訓練。恰當利用時間、空間,把復習、預習、新授、鞏固等知識的銜接和知識新舊遷移環節交叉應用,把教師主導作用放在畫龍點睛上,點撥知識要點,學習難點和知識縱橫聯系遷移時的疑點上,力爭在“三點”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從做中學習,因為能力只能“做”會,不能“講”會、“聽”會。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除了參與教師直接教學以外,還總是處在教師組織教學之中,才使學生真正的閑不住。
總之,在整個復式教學過程中,應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目標訓練為主線,來要求學生堅持自學為主,去突破“教師教書”的定勢。因材因人施教,培養兒童各種能力,真正做到“教是為了不教”而達到無師自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