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11-0095-01
摘要:一、方針策略
1、多讀。多讀是前提。
2、多思。多思很必要。
3、善于歸納總結。善于總結很重要。
二、具體步驟
1、說說詞語原意;
2、寫寫詞語在此處的意思;
3、談談用在此處有什么樣的表達效果。
三、教學實踐:
教師示例:(畫貓)
學生練習:(比貓畫虎)
關鍵詞:多讀 多思 善于總結 比貓畫虎 創新精神 實踐能力
在中學語文測試中,經常會遇到“品味詞語含義”的題型,那么,該如何解答此類題型呢?筆者結合十多年的語文教育教學實踐認為,應采取如下的方略步驟進行解答。
一、方針策略
1、多讀。多讀是前提。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王肅傳》:“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教,而云:‘必當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而義自見?!薄皶x百遍,其義自見” 就是說書要熟讀才能真正領會。所以不管是我們平時的文章閱讀中,還是在我們的閱讀教學中,抑或是在我們的語文測試中,當你拿到一篇文章要閱讀時,一定要先多讀幾遍,以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味道。
2、多思。多思很必要。
《論語·為政》中講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意思是說:只是學習而不思考就會迷惘;只是思考而不學習,那就有危險。強調了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有用的真知。在閱讀中,一定要做到“讀思結合”,同時還要密切聯系自身的生活實際和閱讀經驗,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作品。
3、善于歸納總結。善于總結很重要。
解答“品味詞語含義”題型,我們不僅要多讀作品,要結合自身的生活實際和閱讀經驗多思問題,而且還要善于歸納總結,所答是所問,抓住關鍵,切中要害,說得清楚,說得順暢。
二、具體步驟
1、說說詞語原意;
2、寫寫詞語在此處的意思;
3、談談用在此處有什么樣的表達效果。
三、教學實踐
其實,品味語言練習始終貫穿于《新課程標準》下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中。
例如:教學初中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14課何其芳的《秋天》時,我們進行了下面的練習,讓同學們學習究竟如何品味詞語的含義。
教師示例:(畫貓)
1、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
飽食:原意是吃得飽,在這里指鐮刀“割”了很多稻子,飽嘗了稻米的幽香。這里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流露出農家秋天豐收后的喜悅,同時表達了詩人對秋天的喜愛之情。(示例中“飽食”一詞含義的品味,也是教師一步步引導學生說后總結出來的)
學生練習:(比貓畫虎)
1、秋天棲息在農家里
棲息:原意是停留,休息。在這里指秋天是收獲的季節,收獲完豐收的稻香后,秋天也累了,也要歇一歇,于是就在農家院子里停留了下來。這里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生動形象的寫出了農家院子里的豐收之景,表達了詩人的喜悅之情和對秋天的喜愛。
2、秋天游戲在漁船上
游戲:原意是嬉戲;游樂,玩耍。在這里指秋天象調皮的孩子一樣,看著漁船滿載著的魚蝦,在漁船上蹦蹦跳跳的玩耍。這里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生動形象的寫出了漁船上魚蝦滿載的情景,表達了詩人看到漁家豐收之景的喜悅和對秋天的喜愛之情。
3、漿果的面頰多么豐滿
豐滿:多指女人肢體胖得勻稱好看。在這里指漿果長得有肉兒,外表光滑,色澤鮮艷。這里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真切的再現了秋天果實的顆粒飽滿,色澤鮮
……
最后,我還告訴大家,學習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學會“比貓畫虎”,而且要學會“拖泥帶水”?!巴夏鄮本褪钱斈憧吹?、想到、說到某種事物或某個名詞時,要馬上聯系到與之相關的知識點。比如在上面所做的訓練中,當你說到“擬人”這種修辭方法時,就應該馬上想到它的表達作用是賦予以人的行為特點,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作者之情,最起碼應該想到“生動形象”四個字。
為了避免被誤解為仍然在搞應試教育,在文章最后,有必要在此說明一下:
其實,這不僅是《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也是我們的日常語文閱讀教學中慢慢進行著的、學生積極參與其中的、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練習。這不僅滲透著《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更重要的是我們在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中真正體現著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我們教師的主導地位,我們正一步步的培養著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以上是筆者在語文教學實踐中的一點短見拙識,敬請各位同仁們指正。
參考文獻:
[1]朱慕菊.走進新課堂——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序言 第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