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11-0065-01
我所任教的學校是一個山城初級中學,一千多學生,學校各處室機構健全,各種制度制定合理,但是沒有專門疏導學生心理問題的部門。每次聽到班主任或任課老師說某某學生的問題怎么解決都沒有效果時,我會想到孩子的問題可能出在心理上,應該進行心理疏導。
當代中學生是跨世紀的一代,他們正處在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由于每個家庭孩子少,有些是獨生子女,隨著生理和心理的發(fā)育發(fā)展,學習壓力增大,社會閱歷的擴展和思維方式的變化,他們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自我意識方面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有的問題如果不能及時解決的話對學生的以后發(fā)展產生不利的影響,甚至會使學生出現心理障礙或人格缺陷。嚴重的會影響學生的一生。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在長知識、長身體的重要時期,各方面都不成熟,可塑性較強,他們比起小學生,他們的認知能力、智力、意志力、道德品質等心理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人的先天素質不同,生活環(huán)境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所受的教育就不同,所從事的實踐活動也不同,因此,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個性千差萬別。個性千差萬別的學生要在校園里開出萬紫千紅的花,就有必要對他們進行心理健a康教育。解決他們小學生步入初中后普遍出現的幾個關鍵問題,使他們順利過渡到中學生活中去,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完成初中階段的學習,為以后的學習和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我認為有必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一、七年級時由于科目的增多,中學生活比小學生活緊張,在學習方式和方法上也有所不同,相當一部分學生的自學能力較差。這要求教師及時的有耐心的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尋找學生學習困難的根源,消除心理壓力,理解和尊重學生,使學生從心理上減輕負擔,慢慢適應緊張的初中生活。
二、八年級階段,一些學生由于課業(yè)重,成績不理想,使他們在心理上產生一種自卑感,常常表現為孤獨、羞怯,以后再怎么努力也改變不了現狀,于是責怪自己,怨恨自己,最后放棄努力以求心理負荷的釋放。這種問題要及時解決,如果不及時解決就會影響他們以后的學習和生活,這要求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盡可能地去發(fā)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并夸大他們身上發(fā)現的閃光點及時的給予肯定和表揚,讓學生感受到被賞識的快樂,品嘗到成功的喜悅。使他們從內心樹立自信,消除自卑感。
三、九年級階段,一些學困生由于面臨升學和畢業(yè),出現浮躁的情緒,容易沖動不善于調節(jié)和控制自己的情緒。整個班級中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這樣造成班級管理上的困難,也直接影響學生的畢業(yè)和升學。為此,在學校教育中通過各種形式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輔導,進行一些心理減壓活動,也進行個別輔導,幫助學生減輕心理壓力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承受挫折的能力和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
當代中學生中缺乏的能力主要有抗挫折能力,堅強的意志能力,在班級中的冒尖精神,競爭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針對不同的能力要有不同的方法去培養(yǎng)他們的能力。
1、抗挫折能力
由于有些學生在家庭生活中受到太多的關愛,大小事情都由大人代理,一遇到困難,就缺少戰(zhàn)勝困難勇氣,遇到挫折不能勇敢面對,而且選擇逃避。面對這樣的問題,學校要進行有目的適當的挫折教育,提高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這就要使學校的要求和班級的管理成合力。培養(yǎng)學生以高昂的精神狀態(tài)和正確的態(tài)度去面對環(huán)境的壓力,主動向挫折挑戰(zhàn),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2、磨練學生的意志
我校的學生多半在外租住房屋,除個別學生有家長陪同外,其他的借宿生都是自己管理自己,他們正處于成長發(fā)育的可塑期,他們有進取心但有始無終,因此,教師要有意加強他們的意志力方面的教育,堅強的意志是人們行動的強大動力,培養(yǎng)中學生堅強的意志,這樣才能使學校教育引導他們走向正道。
3、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力
競爭力是現代社會人才具備的最主要的能力,它也是現代心理素質的關鍵。培養(yǎng)具有競爭精神的人才成為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具有競爭精神,才能激發(fā)自身的潛力,調動自身的積極性,增強自身的實力。當代中學生養(yǎng)尊處優(yōu)慣了,沒有競爭意識,學校要利用各種渠道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使學生們認識到成功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實現。
4、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創(chuàng)新精神是心理素質的核心。只有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才能使學生不斷的發(fā)展和完善自我,才能迎接未來社會的挑戰(zhàn)。
在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加強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一項相當緊迫的任務。學校、教師、家庭和社會都有責任和義務積極投身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使他們順利渡過中學階段的學習生活,并為以后的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