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11-0145-02
摘要:在深入進行調查的基礎上,提出了軍校體育教學中引導學員運用技術動作增強體質,增強學員終身體育觀念的具體對策。
關鍵詞:軍校學員 體育意識 行為習慣
良好的身體素質是一個人綜合素質中最基本的素質,健康的體魄是軍校學員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而體育與健康意識影響著軍校學員的體育與健康行為,當然也就直接影響著他們的身體素質。如何加強學員體育與健康意識及行為的培養,是當前軍校體育改革的一個熱點問題,為了使這一改革更具有針對性,有必要對軍校學員體育行為習慣與健康做一調查研究,以尋求全面提高軍校學員的體育與健康意識、改變學員不良習慣的對策,以利于軍校體育改革的健康發展。
1、研究對象與方法
研究對象為某軍事院校指揮類專業和某工程類院校部分專業的大一、大二、大三學員,共計300 名,其中男生160人,女生140人。
在閱讀資料文獻的基礎上設計調查問卷,列出相關的調查題。為了使調查能夠反映不同階段的軍校學員體育鍛煉的狀況,本次調查分別對大一學員共2個班級、大二學員共3個班級、大三學員共3個班級的學員進行了調查。由于大四學員正處于寫作論文階段,此次大四學員不在此次調查范圍之內。共發放問卷300份,回收有效問卷276 份,問卷的有效率為92 %。
對調查的數據和文獻資料進行數理統計和邏輯分析研究,有些調查項目對男生和女生進行分別統計分析。
2、調查結果與分析
2.1 軍校學員體育動機
軍校學員體育動機是對體育價值實現的動力,學員參加體育運動既是實現體育功能的實踐,又是實現體育價值的結果。軍校學員只有對體育產生了強烈動機,軍校體育才能得到存在和發展。為了了解軍校學員對高校體育的動機,對軍校學員采用了問卷進行了調查, 各項目可以復選。
從調查的結果看,軍校學員對體育的動機首先是強身健體,其占比例很大,達到了94.2%,說明軍校學員能認識到體育的價值和功能。而為了體育成績的比例占了21.7%,但多數軍校學員對終身體育思想的認識不夠,并沒有意識到養成堅持體育鍛煉習慣的重要性。而只是將體育運動作為應對軍事考核的比例占了80%。新大綱軍校體育改革后,軍校學員對體育的動機由為了考試成績而變為為了提高技術水平和發展興趣愛好,這說明體育淡化了學員的達標考試,更加重視學員的自我選擇。自我營造是今后軍校學員體育發展的主線條。
2.2 周鍛煉次數及鍛煉時間
為了了解軍校學員每周鍛煉的次數及鍛煉時間,設計了調查表。
其結果是:每次鍛煉120 min 以上的人不到5%,男生鍛煉60~120 min的人所占比例明顯高出女生。鍛煉30~60min的比例最高,兩者合計占46.3%,鍛煉時間不足30 min 的人中女生也占到18.9%。從調查的結果可以看出,女生的鍛煉時間總體上少于男生。女生不超過60min者占女生總人數的85%,而男生不超過60min者只占男生總人數的67%。
一般根據體育人口判定標準:每次適宜的鍛煉時間,國際標準為每次鍛煉時間是30min,我國也是30min,而根據我國狀況推導認為每次鍛煉時間下限為20 min 最適宜困。要取得一定鍛煉效益每次鍛煉時間至少在20~30min。在體育鍛煉增強心臟功能研究方面也有研究報導:要達到增強心臟功能的目的,每次鍛煉時間應不少于20min,且在20~60min耐力項目比較適宜,對循環和呼吸系統刺激較充分,易提高心肺耐力水平,且不易引起關節損傷。而對于軍校學員來說,他們正處在精力旺盛的時期,要達到較好的鍛煉效果則最好需要每次1 小時的鍛煉時間。從調查中看出,軍校學員的鍛煉次數明顯不足,尤其女生的鍛煉時間比男生明顯要少。每次鍛煉時間是影響學員體質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導致女生體質偏差的原因之一。
2.3 每次運動強度
為了了解軍校學員運動強度與體制的關系,將按體質“強”、“中”、“弱”分三個組分別調查。將平時體育成績優秀的學員定為“強”,成績一般的為“中”,成績較差的或者不合格的為“弱”。
從對被調查學員每次活動強度來看,12.1%的同學感覺非常累,48.4%的學員感覺比較累,33.8%的學員感覺不太累,5.6%的學員沒感覺。一般認為運動強度小于50%的沒有鍛煉效果,大于80%屬于大強度,鍛煉時感覺非常累的鍛煉強度往往大于80%,鍛煉強度在50%~80%之間會感覺比較累,感覺不太累或沒感覺的大致都在50%以下的強度。鍛煉時運動強度適宜范圍是不應超過最大強度的80%和低于50%,一般在60%~70%之間。適宜的鍛煉強度應基本在與自身鍛煉狀況相適宜的負荷強度即達到有效鍛煉強度。
從強、中、弱三類學員的對照比較中可以看出,鍛煉時經常只維持在50%以下的強度者,體質健康強的學員占37.4%[注:(19.1+40.2+3.4+12.1)/2=37.4],弱類占43.8%,差異具有非常顯著性,呈現出體質健康水平越低體育鍛煉強度越小的趨勢。從性別上看,50%鍛煉強度以下者,女生占46.5 %,男生占29.8 %,差異具有非常顯著性。可以認為,女生鍛煉強度太小,也是影響其體質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2.4 軍校學員生理指標
為了調查軍校學員體育行為習慣對身體的生理指標的影響,對某軍事學院的“學員生理測量表”進行分析。
從中可以看出,大三的肺活量平均值達到了3800,而大二為3100,大一則是2900,這些級別的心率差異也比較大。從數據上看,平時經常鍛煉的學員比平時鍛煉的比較少或者是不鍛煉的同學的生理指標高。
為了調查軍校學員體育行為習慣對身體的生理指標的影響,對他們肺活量(也稱肺通氣量)及運動后心率的變化進行了測試。此項調查學員共計80人,分為A、B兩組,各40人。其中:A組:每周鍛煉次數在5次以上,且每次時間在60 min以上。B組:每周鍛煉次數在2次以下或者基本不鍛煉,且每次時間在60 min以下。
肺活量測定是臨床醫學用于評價肺疾患時肺通氣功能的常規檢測手段,它可對呼吸生理功能做出質和量的估價。通過調查發現,A組中肺活量>3000 ml的人數達到了70%,明顯超過B組。可見,增加體育鍛煉,可以明顯改善肺通氣功能,從而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
為了測試運動后心率的變化,首先測量出平靜時的心率,然后再檢測50米跑步后心率,最后計算出運動后的心率上升值。從50米跑后,心率上升<45次/分者A組高于B組,>45次/分者A組低于B組,兩組差異有顯著性。可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者,在運動量相同的情況下,心率和血壓的變化都比一般人小,不易產生疲勞,恢復也快。而一般人就要靠增加心跳頻率來滿足需要,縮短了心臟的休息時間,會過早產生疲勞,運動后恢復時間也較長。其原因是經常鍛煉的人,心臟收縮力強,每搏輸出量大,適當增加心跳頻率就可以滿足要求,很顯然這是心臟機能的“節省化”現象。在劇烈運動時,訓練有素的運動員即使心率達到200次/min左右時,每搏心輸出量也能保持個體最大值,具備了承擔人強度劇烈運動的潛在能力,能夠滿足機體劇烈運動的需要,這是身體鍛煉給心臟功能帶來的良好反應。
3、結論與建議
軍校學員有強身健體的正確體育動機,但絕大多數軍校學員對終身體育思想認識不夠,并沒有意識到堅持鍛煉的習慣的重要性。許多學員體育鍛煉次數少,與沒有時間及缺少場地器材有直接的關系。因此,高校必須從多方面入手,解決學員體育鍛煉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如:加強軍校學員進取意識的培養,提高學員的體育興趣,促使其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正確認識健康的內涵;優化校園體育教學、體育文化環境;建立完善的體育評價考核機制;高校體育課程的單一學科結構向多學科綜合課程結構轉變、加強學員的體育意識,注重從學員的具體需求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