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11-0149-01
學校體育作為國民體育的基礎,《全民健身計劃綱要》提出:“要教育學生進行終身體育的教育,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技能與習慣”。在新的歷史時期,學校體育教育的任務是:增強學生體質,提高身體素質和生活質量;提高運動成績,培養高水平運動員和一大批體育骨干;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觀念和習慣,為學生終身體育打好基礎。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體育教學在實現素質教育中能夠發揮積極的作用。
一、體育教學不僅關系到學生的健康成長,而且對個體的終身發展會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
1、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體育運動能促進大腦的發育,改善機能,為人們從事智力活動打下良好的物質基礎。其次,可以促進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等智力因素的發展。體育運動具有不同形式的對抗性,不論是個人或集體項目,因其有不確定性特點,則可把表現為肢體對抗的外在形式引伸為內在人腦間的智慧較量。例如在體育教學中,通過觀察法、對比法和示范法的運用,能有效地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通過技術動作的練習,有利于促進學生記憶力、想象力的發展;通過教學比賽和各種體育游戲,可以潛移默化地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敏性與應變能力。
2、增強學生的體質。學校體育對增強學生體質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隨著我國社會兩個文明程度的迅速提高,更好地貫徹國家全民健身計劃綱要,落實“一二一”工程,學校體育還需引進終身體育教育的思想,運用終身體育教育理論和方法,激發每個學生的體育興趣,以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習慣和能力。使學生走向社會后,不僅有一個強健的體魄,而且具有一定的體育素養,以適應現代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質量,也使學校體育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向全社會延伸。
3、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進取精神。學校體育以其豐富多彩的內容和形式,為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進取精神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競賽是體育運動的突出特點,為此,他們有必要不斷開發和發展自己最大能力的新的運動技術與方式。這能使學生逐漸形成準備和樂意接受未來社會的各種新事物的心理傾向。因此,學校通過開展各種不同形式的體育競賽能較好地動員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競賽或練習中去,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進取精神。
4、鍛煉學生頑強的意志品質。由于任何一種體育運動的成效都是人們在長期磨練的過程中獲得的。良好的意志品質是人們所必須具備的素質,意志努力總是和克服困難的行為相聯系的。在體育教學、訓練和競賽中,學生必須付出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克服一個又一個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困難或障礙,并且每前進一步往往都要付出極大的意志努力,勝利也常常取決于“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所以,長期、系統的體育教育,能有效地鍛煉學生頑強的意志品質。
5、陶冶學生高尚的情操。在體育教學、課外鍛煉和各種體育競賽中,學生都將獲得各種強烈的情感體驗,而這種情感體驗,具有鮮明、強烈、豐富、多樣、易變等特點,對陶冶學生的情操具有特殊的作用。例如在教學中,教師經常采用相互觀察、相互保護、相互幫助的教學方法,學生在這種教法指導下,在從事各種身體練習中,培養自己的責任感和相互信任、相互幫助、團結協作與助人為樂的精神。
6、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念與審美能力。學生不但要形態美,還要心靈美。體育是實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多姿多彩的學校體育中,教師各種教法手段的運用,各種隊列練習與技術練習,各種體育競賽與表演,以至體育場地器材的布置等,都可以使學生受到外在美和內在美的熏陶,并獲得豐富的,多種多樣的美的情感體驗,從而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念和熱愛美的情感,提高學生鑒賞美,創造美和表演美的能力,從而使學生更加自尊、自愛、自信、自強。
學校體育教學,把培養學生的工作當作是一項系統工程來抓,立足于學生的長遠和未來,著眼于學生的意志和素質,認真地實施素質教育,把提高學生個人素質與提升全民素質聯系起來。《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國家為培養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跨世紀人才而提出的極具遠見的戰略性決策。”
二、實施素質教育,對學校體育工作和體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為了更好地發揮學校體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體育教師必須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水平與業務素質,善于吸收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結合實際,把學校體育改革推向深入,積極轉變教育觀念,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體質。
1、轉變傳統認識。在教學中,不但要強化體育知識,還要注意社會知識、人文科學、自然科學,使學生的知識達到廣、博、精、深,為未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不僅要鍛煉學生的身體,還要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非智力因素;不僅要教會學生學會知識、技術、技能,還要教會學生學習;不僅要教會學生怎樣做人,還要教會學生如何生存。要注意培養“學是為了用”的意識,努力創設學生動腦、觀察、練習、創造的機會,充分發揮體育的多功能作用,為提高學生全面素質服務。
2、轉變教師角色。實施素質教育,教師是關鍵。隨著學科內容的更新發展,從事這門學科的教師都應進修或培訓,學習一些有關教育理論方面的課程,提高業務水平。教師不是單純地進行知識的傳授,而是像心理學工作者那樣,發現學生心靈的奧秘,捕捉學生內心的感受,培養學生健康良好的個性,樹立高尚美好的情操。
3、轉變課堂教學觀念。學校體育的目的是增強學生體質。然而在當前的體育教學中,想通過兩節課來增強學生體質的目標其實是不現實的,只有使學生注重學習運動技能和掌握練習方法,才是體育教學中最實在的目標。以此為主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樂趣中接受知識,在愉快中健康成長,體育教育的效能才會得到更大的發揮。
4、要善待每一位學生。頭腦聰明,身體素質好的學生固然討人喜歡,而所謂的“差生” 們也不見得令人討厭。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學生都會有許多優點,都值得教師欣賞。教師對待這些“差生”不能有半點偏見,不能用譏言諷語打擊他們,更不能放棄他們;要公平地對待他們,給他們提供練習的機會,這樣一來,他們會信任你、尊敬你,他們也會成為你的良師益友;你的威信也會隨之提高。
中小學的體育教育應加強基礎教育和素質教育,體育教育工作者應樹立素質教育觀念,增強對體育教育意義的認識,著力提高體育教育教學水平,推進體育教育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