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H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11-0130-02
摘要:單一的書面標準化紙筆測驗和考試成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方法,弊端是顯而易見的,“以生為本”是“以人為本”思想在教育領域的體現,綜高英語課堂教學學生學業水平評價的多元途徑及多元方式。
關鍵詞:學生英語學業水平評價 多元途徑及多元方式
一、研究背景
從現行的教育體制看,中考實質上是一場選拔性考試,“優者”進入普高,其他的進入職校。把學科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作為教育學生的唯一追求目標,而單一的書面標準化紙筆測驗和考試就成為了評價學生的唯一方法。這是典型的傳統評價方法,雖然它的鑒別和選拔功能至今無可替代,但用來評價職校學生,弊端卻是顯而易見的:
1、評價內容片面:重理論輕技能,忽視學生綜合素質的考核,與職校人才培養目標相左。
現行的職校考核基本通用應試教育考試模式,以書面閉卷考試形式,主要考核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專業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而對學生英語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的考核則往往比較忽視。由此可見,現行課堂教學評價中,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實踐能力、學習能力、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合作交往能力等綜合素質的考核十分欠缺,對學生的評價也比較片面,缺乏一定的客觀性和準確性。
2、評價主體單一:只有學校和老師的評價,忽視學生在評價中的地位,學生的被動地位限制了學生主動性的發揮。
在現行的中職課堂教學評價下,參與評價活動的往往只是學校的教師以及學校相關部門。一般都是采取自上而下的評價方式,很少或根本沒有學生的自我評價或是發動學生進行相互之間的評價,也沒有來自家長或是社會的評價,決定了其地位的不平等,造成彼此之間在心理上缺乏溝通、理解,學生作為被評價者,在心理上往往感到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傷害,對評價采取消極應付、冷漠、逃避,甚至是弄虛作假等欺騙手段。
3、評價過程缺少:過多關注評價的最終結果,忽視評價的過程,忽視評價本身的教育意義,導致部分學生對評價結果的抵觸情緒與無所謂的態度。
對于大部分的中職學校和教師來說,對學生的學業評價仍然過分關注學習活動的結果,即學生的知識獲得情況,而忽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參與的積極性及努力程度,忽視對學生發展、變化、成長的過程的動態評價,對學生獲得結果的過程途徑,對學生在解決問題時表現出來的創造性思維過程、獨特的推理方式視而不見,更忽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思想因素。
4、評價標準過高:以精英標準要求所有學生,忽視學生實際以及學生努力后所能達到的高度,學生“自暴自棄”現象嚴重。
二、研究理念
1、指導理念——以生為本、立足過程、促進發展
“以生為本”,是“以人為本”思想在教育領域的體現,要求教師改變在傳統教育中的“統治地位”,視學生為人格完整思想獨立的學習主體,與學生平等對話交流,把自己的工作視為對學生的一種“服務”。
“以生為本”要求教師樹立“服務”思想,將尊重人的發展的多樣性理念貫穿教育的整個過程。意味著職校教育應該放棄職校學生“難管難教”的思想,堅持“創造適合于學生的教育”,學會尊重學生主體走向成熟、走向自覺的權利。
2、基本理論——多元智能
多元智能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1983年在《心智的結構》一書中提出來的,他認為人腦有不同的認知領域與人的智能相聯系,每個個體都同時存在有多種智能,多元智能理論為客觀地、肯定性地評價職校學生提供了最有力的理論依據。
三、綜高英語課堂教學學生學業水平評價的多元途徑
1、日常觀察。日常觀察是在自然場景中,在評價雙方的直接接觸中直接了解評價對象的一種評價手段。使用日常觀察法時,評價者不僅要關注學生知識技能掌握的情況,還要了解學生的記憶、思維、理解、語言以及學習上的注意力、意志力等方面的優缺點,了解他們的學習條件和學習方法,熟悉他們的興趣、愛好、才能、稟賦,把握學生學習成績優異或落后的種種因素。
2、課堂問答。課堂問答是在課堂上學生提問或答問的過程中收集評價信息的一種手段。通過這種方式教師等評價者不僅可以檢查和衡量學生的學習質量,而且對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的邏輯性和表達技巧等都能做出判斷。課堂問答的方式,可以是口頭,可以是書面,也可以是肢體語言或藝術手段等,使課堂成為學生展示個性和才華的舞臺。對學生的問答做出評價時,要特別注意鼓勵學生大膽地質疑問難,它是學生創造性思維品質的表現。
3、作業檢查。通過作業檢查,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質量、學習方法和態度、學習習慣等,及時滿足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要求。作業的方式要靈活多樣,可以是口頭作業、書面作業,也可以是預習性作業、鞏固性作業,還可以是知識性作業、實踐性作業等,反對機械重復的語言文字訓練,提倡布置實踐性、開放性作業。學生完成作業的形式也允許不拘一格,可以是純文字的,也可以是圖文并茂,有條件的還可以借助聲像技術或其他現代媒體,鼓勵學生創造性地學英語,用英語。
4、考試測驗。考試測驗是一種沿用已久的量化評價手段,一般用于終結性評價。綜高英語的學習目標多元,重筆頭也重口頭,重知識也重能力,重智商也重情商,重人文性也重工具性,這樣的重任是一張試卷難以承載的。針對綜高英語學生學習的現狀,提倡考試形式多樣化、測驗內容層次化。除傳統英語學業水平考試最常見的書面式、閉卷式、集體式外,還可以采用口頭式、開卷式、個別式,條件成熟的甚至可以選用課題綜合作業的考查方式。其中具體的方式和內容可允許學生選擇,比如口試的方式可以是朗讀課文、復述故事、回答問題;也可以是背誦英語詩歌、話題辯論、即興演講;還可以是個人表演、小組協作、班級競賽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考察內容中的某一項作為自己的特長項參加考試。
5、英語興趣小組活動和競賽。英語學習學習強調英語課程的開放性和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參加英語興趣小組活動和競賽就是學生課外自主學習的典型表現,比如英語文學社、記者站、廣播臺、演講隊、辯論組、朗誦組、話劇社等。在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中,學生能激發出極大的熱情,將所學知識付諸實踐,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能力,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建構健全的人格,促成自身的發展。
6、建立學習檔案袋。檔案袋,就是匯集學生作品的樣本,展示學生的學習和進步狀況。由學生自主選出自己認為最好的或最喜歡的不同類型作品在家長會或學習成果展覽會上展出,目的是用最具說服力的學生作品范本向家長、學生、教師,甚至社會媒體等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讓學生在收獲學習成果的同時真切感受學習的樂趣;至于所展示作品的內容和形式應該是豐富多彩、千姿百態的,可以是最理想的英語書法作品、影視評論文章,也可以是一份廣告詞、一封感謝信;可以是最得意的一張獎狀、一本榮譽證書,也可以是最欣賞的自拍活動場景相片、活動過程DVD;可以是書面文稿的表現形式,也可以是聲像媒體形式,甚至可以是當場的小品、戲劇(片段)真人秀表演等。
四、綜高英語課堂教學學生學業水平評價的多元方式
1、百分制評分。從目前綜高英語教學的實際來看,百分制評分法還占有相當大的市場,除了引導學生冷靜客觀地看待學習分數外,教師想做而且能做到的是打破它在學生學習評價中“獨尊”的霸主地位,多采用一些淡化分數的評價方式,比如用等級或紅旗、藍星等形象化標記來取代分數評定,多關注學生的心理感受,有效降低分數評定對學生學習產生的負面影響。
2、等級制評定。等級制評定是指用“優、良、中、差”或“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或“A、B、C、D”等形式來表示學生學習成就的評價方法。與百分制評分法相比,等級制評定所體現的學生學習成就優劣的區分度變小,比如85分至100分都可以用“優”來表示,從而擴大了鼓勵對象的范圍。在綜高英語學業水平評價過程中,等級制評定比百分制評分更實用有效。
3、評語描述法。評語是一種描述性評價結果反饋方式,它用語言陳述的方法,對學生學習績效進行定性描述。它可以彌補百分制評分和等級制評定的不足。評語無固定模式,可書面,也可口頭,可長篇大論,也可三言兩語;評語的運用范圍很廣,可用于課堂教學、作業檢查、試卷批改等形成性評價中,也可用于期末考試和總評等終結性評價中。綜高英語學習的特殊性迫切要求加大評語的使用分量,學生也會從這些評語中體會到愛、關注和期望,從而產生不斷進步的動力。
4、檔案袋評定。學生的學習檔案袋收集的作品都是學生平時學習活動的成果,因而也最真實,算得上是“最有代表性的事實”。邀請學生、家長和其他社會人員參加展覽會,并參與學生的學習檔案袋評價。家長通過檔案袋清楚地看到了自己孩子的學習成果,并根據自己的標準給自己孩子的作品打上等級,寫上評語,提出建議。學生也和其他參觀者一起觀看自己和同學的作品,在欣賞、評價中及時發現自己的長處和不足,進而在往后的學習中調整自己的學習思路和行為方式。
綜高英語課堂教學學生多元化英語學業水平評價能更全面、更具個性化地反映學生在英語學業水平上的整體狀況。它彌補傳統英語學習評價的許多不足,使綜高英語學習較好地體現出多元化特點,使學生和教師都能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愉快地參與并得到發展。當然,綜高學生多元化英語學業水平教學評價還需要不斷完善,真正實現學生、教師、家長和社會等方面的高效、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蔡永紅.對多元化學生評價的理論基礎的思考[M].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年第5期
[2]趙明仁,王嘉毅.促進學生發展的課堂教學評價[M].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年第10期
[3]姜鳳華編著.現代教育評價[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3年
[4]于京天,王義君主編.基礎教育評價改革報告[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