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11-0146-01
“整體感知”是人腦對某一類事物綜合的反應過程,是對學生大腦直接刺激的重要手段之一。任何復雜的認識都離不開感知提供的材料,只有感知材料十分豐富時,才能形成事物的概念和理論。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使學生建立事物的最初印象,是指導學生認識客觀世界,了解大自然的重要方法,隨著教育改革的發展,素質教育及個性發展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我們應該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性學習。而利用多媒體進行現代化教學,教學效果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整體感知”有利于學生認識世界
“感知”屬于簡單的認識過程,但它是復雜認識過程的基礎,是一切知識的來源,那種陳舊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向學生揭示宇宙社會的真諦,是每一位教師的責任,我們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全面調動學生的視,聽,想等立體感觀,有利于學生全面了解和認識客觀世界。例如:在教學欣賞課《春之歌》圓舞曲時,教學過程可以如下:
(1)放初春景象的錄像,配上《春之歌》圓舞曲的音樂,讓學
生觀察春天來了,大地復蘇的樣子。
(2)讓學生自己講述:春天給我們帶來了什么:青蛙、大雁、
溪水、小草發芽、果樹開花等。
(3)將春雷和雨聲進行比較,分辨音的強弱、高低、長短以及是用那些樂器演奏的等。
(4)在歡樂的氣氛中欣賞《春之歌》圓舞曲。
我們會發現學生的想象力非常豐富,有的用繪畫方式,還有的用擊打課桌的方式......各種奇思妙想,都展示了出來。總之,通過電教手段對學生進行系統整體的感知,使學生對某一類事物建立起了自我的聯想,有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學生會對此類知識,形成自己的獨特見解,并消化為自己的知識,從而產生自我的學習探究的過程,這樣充分的調動了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能力,使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了,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二、 “整體感知”有利于學生自我想象和對事物認識的積累
在多媒體的作用下:(1)對學生的視、聽、想等立體感官同時產生效果。(2)在其作用下學生會思考他感興趣的東西,理解他們心中的相關事物。(3)在操作實踐中學生會多問幾個“為什么?”這樣既發展了學生自己的思維,又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我們應當重視學生想象力的發展,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成為知識進化的源泉。英國教育家科森羅斯指出:“只有當左腦和右腦都動起來時,邊緣系統中大腦的情感中心也加入進來,學習知識就會很容易記憶。”我們采用“整體感知”教學方法就會激活學生思維,使學生的學習興奮點調動起來,學生就會將自己以前的知識與現在相關的知識聯系起來,為以后學習奠定基礎。
三、“整體感知”有利于學生創新,實現自我價值
創造是藝術乃至整個社會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然而創造意識是學生在自我表現和自我想象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它表達了心中的情感及音樂的理想思維。在音樂教學中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能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的發展。在知識經濟時代,不創造就意味著死亡。合理使用多媒體進行生動活潑的音樂教學能激活學生創作沖動,在教學體驗過程中,使學生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得到發展。是我們當前教育改革的關鍵。當學生的想象成為了看得見、摸得著的事物時,他認為他的個人價值就實現了,他付出的艱辛就有了意義。我們應當在教學中多為學生創造一些能為學生實現自我價值的教學環節,并重視對學生的成果進行及時的評價,讓他們嘗到體驗后帶來的實效,這不僅關系到學往所獲得的利益大小,而且是對學生個人價值承認的重要問題。
可見,“整體感知”教學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系統的認識,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整體感知”更注重了學生的個性發展,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將知識學得更活,使學生自我想像的翅膀飛起來。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具體的實踐操作下,獲得比 傳統教學方式下更多的知識,為學生走向社會實現自我價值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