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11-0028-01
一年一度的職稱評定現在又開始了,教師的主要精力這些日子也都主要集中在這上面了,記得去年這個時候,有上訪的,有吵架的,有得陰郁癥的,不一而足。為什么會出現這些現象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工資差距太大,如中學高級教師一個月工資是5000多元,中學一級教師一個月工資是4000元左右,中學二級教師一個月工資3000元左右,并且每次調整工資都會擴大差距,所以這個差額將來還不知道有多大。評選標準是本科畢業一年積5分,大專一年積分3分,中專畢業一年積分2分,沒有本科文憑的不能評選中學高級教師,除此之外,就是教師取得的各種各樣的榮譽加分了。但普通教師憤怒的恰恰是那些所謂的榮譽,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每年都會分給學校幾個榮譽名額,如什么什么優秀教師,什么什么德育教育先進教育工作者,什么什么教學能手之類的,往往這些榮譽稱號都不能讓普通教師得到了,學校領導會想出種種辦法和理由據為己有,而他們有了這些榮譽就可以比普通教師早評上好幾年,何況現在高級教師和中學一級教師都是按照學校的教師名額來分配的,如果你校的名額已經達到了一定比例,那么就沒有評選名額了。正因為如此,也難怪每個人都要有刀兵相見的味道了。
其實在實際教學中中學高級教師和中學一級教師、中學一級教師和中學二級教師的工作量、教學成績真的能和工資水平相符合嗎?以我校為例,全校有教師121人,高級教師占25人中學一級教師占43人,中學二級教師占50人,中學三級教師占3人,但實際在學校上課的中學高級教師只有區區的兩人,那23人都在家里以各種各樣的理由在家里休息,而他們這些人有的竟然只有47、49、53左右,遠遠沒有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為什么這樣?就是因為他們已經是中學高級教師了,再在一線教學也無欲無求了,根本就沒有動力和心思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現在學校中工作最累、出力最多就是那些中、低職稱的教師,她(他)們為了那遙不可及、不知道還有沒有希望評上的高級職稱甘愿受苦受累的在這里工作。
國家的本意是拉大工資差距,調動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但在下面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卻偏離了原來的初衷,加上了許多人為因素導致了廣大普通教師的不滿,所以職稱評定和工資改革確實應該進行了。筆者認為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改革人浮于事的弊端,已經評選上的中學高級教師更應該奮戰在教學第一線,這不僅是因為她們掙的工資多,更重要的是他們工作教齡和工作經驗都很多,在家中休息怎么能對得起國家和學生?而現在的低級職稱的教師也急需這些老教師的傳、幫、帶,來增加中、青年教師的授課經驗。
二:改革評選積分辦法,去掉一些認為因素,把一些不必要的所謂榮譽去掉,重點關注學歷和教齡以及確實憑自己的能力取得的教學能手、教學比賽得來的榮譽。
三:改革工資發放制度,實行評聘分開,取得高級職稱的教師,如果沒有在教學第一線,就應該按照他(她)的實際工作貢獻來發放工資,而廣大奮戰在教學第一線的教師即使他的職稱沒有達到高級,也應該按照他實際工作貢獻來發放,她們可以是中級職稱,但因為她們的工作累、苦、多,所以可以發放高級教師的工資。
四:改革按比例分配職稱的辦法。現在廣大中青年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之所以不高,是因為職稱評選必須按照一定的名額:如高級教師占你校教師的百分之幾,中學一級教師占你校教師的百分之幾,如果你校到達了這個比例,幾年或者好多年都不會再有評選名額了。這仿佛讓人想起了計劃經濟、吃大鍋飯的年代了,現在的好多中青年教師即使工作到退休,也有可能評不上高級教師,試想他們還能有什么工作積極性可言?
總之,職稱確實是當今廣大中青年教師的一塊心病,也是制約他們工作積極性的絆腳石,如何能讓職稱評選更合理化、更人性化,更普遍化,是上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該考慮的事實之一,只有解決了老師的這些疑問,廣大中青年教師才能更好的把精力投入的教育教學上來,也才能使我們的孩子更好的學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