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11-0059-01
課后反思,亦稱“授課心得”,顧名思義,就是教師教完一堂課后,對整個教學過程的設計與實施進行回顧和小結,將經驗;教訓和體會記錄在案的過程。筆者認為:教師寫課后反思的過程其實也等同于教師課后自我評價的反思過程。
怎樣對教學進行自我評價,寫好課后反思? 課后反思“反思”什么內容?本人結合近幾年的教育教學實踐,談幾點粗淺的體會,以求教于各位同仁。
1.“反思”教學過程中的“亮點”
教學過程中的“亮點”,就是自己在教學中的成功做法。每一個教學活動都會有成功之處,比如找準活動內容選擇的切入點;巧妙新穎的引入;教學難點的突破;直觀教具的合理運用;(在學習下壓式接力跑技術;復習彎道跑技術時,利用跑“8”字以及直線跑動中完成交接棒的練習都給教學帶來積極的作用。)這些都是自己在教學上的“得意”之作,將他們記錄下來,目的是便于教師今后在教學中參考使用。
2.“反思”教學過程中的不足
再完善的教學設計也難免會有疏漏失誤之處,比如安排不妥的教學內容,處理不當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甚至由于某種原因造成對孩子積極性的挫傷以及草率的收場等等。把這些教學過程中的不足記錄下來,并對其原因做深刻的分析與探究,在適當的時機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彌補與矯正,使之成為以后教學中吸取的教訓。(如接力跑游戲安排在400米場地內;教師不易調動全體學生。)
3.“反思”教學過程中的“偶得”
再詳細的教學設計方案也不可能寫出教學活動中的每一句話,更不可能百分之分地預見學生的思維活動、發展狀況及師生思維共振、情感交流的情況。教學活動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問題情境的創設,或者一些偶發性事件的產生,教師可能會產生一些靈感。(如在學習接力跑技術的教學活動中,教師示范分別采用了同一男生示范一次;再同一女生示范一次;結果,學生對示范產生了很高的學習熱情;在隨后的接力跑比賽中;激發了比賽的拼搏精神;把活動引向了高潮,并取得了圓滿的成功。)這些智慧的閃光點往往是突如其來,如不及時利用課后反思去捕捉,就會轉瞬即逝,成為無法彌補的遺憾。
4.“反思”學生學習中的“智慧火花”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應牢牢遵循,(教師為主導、孩子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是學習的主體,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總會有“智慧的火花”出現。學生人多而學法不一,往往會從多角度、多方位提出問題。他們的一些做法可拓寬教師和學生的思路,促使其他孩子頓悟,有時還可以把教學引向高潮,來補充和完善教學。教師對這些“智慧火花”予以肯定,并虛心接受,記錄在課后反思中,為以后的教學補充一些新鮮的“血液”,從而真正做到教學相長,實現教師與學生一起共同成長!
5.“反思”學生學習中的困惑
教師可以在學生練習,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不同形式的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了解他們學習中的困難所在。記錄下課堂教學過程中的難點,對教學中孩子的學習情況進行深入分析,及時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查漏補缺,對癥下藥,消滅孩子學習過程中的困惑;(如:接力跑下壓式交接棒技術的掌握;重點是交接棒技術與速度的銜接;在此過程中,老師應多鼓勵學生;并明示交接棒的時機;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比賽,游戲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6“反思”“下次如何做”
任何一位著名的學科教師,他們都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學習慣——每教完一節課,總是寫一寫下次再教時如何做,因此她們的課教得爐火純青,常教常新。我們都應該學習名優教師的良好教學習慣,在教完每一節課后,沉下心來思考一下這堂課的得與失,根據活動的體會以及通過多種渠道反饋的教學信息,寫一寫“下次如何做”,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改進。這樣做,有助于把自己的教學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
美國著名學者波斯納說過:“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窄的經驗,只有經過反思的經驗方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并對后繼教學行為產生影響。”總之,寫課后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教師應該養成一有所得就及時記下的良好教學習慣,以記促思。長此以往,定會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內容,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可以說,課后反思是提高教師專業素質的一個有效措施,是教師專業化成長的一個重要途徑,教師只有在反思與評價中不斷優化各種策略、方法和觀念,才能真正做到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
附:《學習接力跑;復習彎道跑技術》教案(下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