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音樂的人都知道,作為社會科學的重要門類——藝術,已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現代娛樂文化,已經逐步形成為大眾文化、主流文化。其思維模式、創作理念、制作手段,已經與傳統的藝術經典作品大相徑庭。美國流行音樂唱片工業的總產值幾乎與航空工業平分秋色,為其暴斂了全球巨大的財富。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的不斷提高,現代藝術已經成為人們文化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滲透于人們日常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音樂工業和娛樂工業的概念對于我們一個日益走向市場經濟的國家已不再陌生。流行音樂不但以其自然、新奇、多元的風格和特色,日益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而且還能在資本市場上扮演重要角色。據有關部門統計,影視音樂、電腦音樂、歌舞音樂、廣告音樂、背景音樂、網絡音樂甚至手機鈴聲等占據了全部音樂的形態的90%以上的份額;通俗唱法與美聲唱法,電聲樂隊與西樂、民樂之間的比例超過9:1。這些可見流行音樂在現代商品社會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如今流行歌曲鋪天蓋地,大家耳熟能詳,大街小巷耳朵里塞著耳機的人們比比皆是,尤其是高校學生,幾乎沒有人不擁有電子視聽產品。看似無比普及,但許多現代人并不了解國內外流行音樂的歷史與根源,流行音樂基礎知識匱乏,聽歌也很盲目、隨波逐流,大都是眼下流行什么的歌就聽什么,趕時髦但缺乏自己的見解。造成這種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舍本求末現象的原因很多,關于流行音樂和流行音樂史的教才極少,專業的流行音樂學校和教師極少,遠遠和繁多的歌星、專輯不成正比。在我們正視經典傳統文化的同時,也要傾聽著巨大的流行文化所帶來的沖擊和生機,去品味另一種聲音鑄造的文化風景。讓我們更加體驗音樂的現實,貼近音樂“現場”,不要被傳統文化教育思維慣性所鎖定。
因此,我們必須認真學習和吸取國外的先進經驗,盡快健全藝術教育體系,讓中國現代藝術教育與傳統藝術教育形成互補之勢,精心培養和儲備高素質的藝術人才,使我們在經濟、文化大潮洶涌而來之時應付自如,無愧于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泱泱大國的地位和稱號。面對流行音樂教育滯后的現狀,建立流行音樂的教學體系乃當務之急。把《流行音樂鑒賞》納入高校藝術教育課程,不管是把它做為校園的公選美育課程還是音樂專業的必修課程,這都將為流行音樂更好的發展起到推動和促進作用。
流行音樂是指那些結構短小、內容通俗、形式活潑、情感真摯,并被廣大群眾所喜愛,廣泛傳唱或欣賞,流行一時或流傳后世的器樂曲和歌曲。這些樂曲和歌曲,植根于大眾生活的豐厚土壤之中,以青年這一社會文化群的思想情感為主要表達內容,因此更為注重和強調自身的娛樂性、消遣性,具有一定的流行性和時尚性,因此,又有“大眾音樂”之稱。1949-1992年,國內所有的音樂院校從未開設過系統的現代音樂教育專業,所以培養出來的都是學院派的正規音樂專業的畢業生,包括中西器樂、聲樂(美聲和民族)、音樂教育、作曲等專業,由于音樂教師基本都是學院派畢業的,且大多對流行音樂持鄙視的態度,因此,流行音樂在中小學、大學的音樂教育里是一片空白,流行音樂一直被排斥在正規音樂教育知識體系之外,沒有得到足夠的認識和重視。
可是,鄙視卻抑制不了流行音樂的迅猛滋生,流行音樂以其迅猛的發展幾乎征服了所有熱愛音樂的學生,它之所以流行,是因為其具有鮮明的時代信息,能反映出獨特的美學內涵,通俗易懂,所以能被最廣大的學生所接受、認同和喜愛,它能滲入到高雅、嚴肅音樂所無法深入的角落里,它能以最簡潔的音樂形式表達最復雜的人類情感,成為現代經濟社會的一種普遍現象,更是一種文化體系——一種大眾文化、快餐文化。從存在方式上看,流行音樂主要存在于易于接受新事物的青年尤其是學生之中,因此,對于有一定思想和辨別能力的當代大學生來說,流行音樂欣賞已成為一種普遍的文化現象。在校園文娛中,歌唱比賽、樂隊表演等流行音樂行為正越來越吸引著學生的參與。同時,我們也能感受到學生參與流行音樂的火熱情懷與趨勢。相對于傳統音樂教育只涉足古典音樂和民族音樂等來說,流行音樂文化知識正被更多的教師所接受,并在課堂上進行著傳授。因此,認識流行音樂以及流行音樂對提高大學生素質的作用就顯得具有重要的意義。
流行有時也使人容易盲目,尤其是涉世未深的學生,繁雜的流行音樂有一些是完全適應商品經濟的產物,其缺乏藝術本身應具有的美學價值,庸俗而乏味,這類作品往往是曇花一現,而不是流芳一世。這類作品不僅不能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操,而且還容易致使學生產生消極懈怠的情緒。優劣不齊的流行音樂充斥校園的現象,應當引起各高校音樂教育者的高度重視。流行音樂往往被視為是一種非主流社會意識形態,更多地強調它的感官功能、娛樂功能與游戲功能,相應地淡化和抑制了政治功能、教育功能和審美功能。怎樣在高校音樂教育中適當引入藝術價值相對高的流行音樂,教會學生鑒賞流行音樂的方法,使學生主動摒棄庸俗乏味的流行音樂,提高他們的鑒賞品味,擴大他們的音樂視野,已成為我們不得不攻克的課題之一。所以,如何培養學生對流行音樂的鑒賞能力,提高每個學生的音樂審美情趣和審美意識,成為流行音樂鑒賞教學的中心任務。
在日常授課中,本人深感學生對流行音樂的喜愛。本人也曾有過把流行音樂鑒賞納入課程的設想,但由于保守,也更是因為教材、資料匱乏的原因,一直未實施。經過幾年的努力,終于把流行音樂作為一大板塊納入了《音樂鑒賞》課中,于是發現學生對流行音樂的喜愛已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流行音樂是融合最多元素的音樂,正因為它擁有特定的歷史背景以及獨特的聽覺效果才聲聲不息一代代地流行于社會之中,它的存在是有一定意義和價值的。隨著大眾媒體的日益發達,流行音樂的生命力和影響力越來越強大,電視、網絡以瞬息萬變的速度傳遞著流行音樂的訊息,它不但改變了人們的傳統娛樂關念,還影響著大眾的審美意識,甚至生活方式,以一種快餐文化的姿態不斷深入人心,充斥整個世界。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音樂欣賞課程已不可能成為學生獲得音樂資源的壟斷者和唯一提供者,流行音樂給學生提供了更多了解、接觸多元音樂的機會。因此,教師不應該采取一味否定的態度,不應該偏頗地認為流行音樂帶給學生的只是垃圾文化。我們應該正視流行,有目的、有意識地去學習和探究流行音樂,并選擇和推薦一些優秀的流行音樂給學生,幫助他們正確地從情感、價值觀等方面去鑒賞流行音樂,幫助他們了解時代的信息。
因此,在高校中開展流行音樂鑒賞課程是可行的,也是一種趨勢。高校的流行音樂鑒賞課程如何能引導學生正確的欣賞流行音樂,使其具有良好的流行音樂鑒賞能力,能夠在文化極其豐富的時代擁有評判好壞優劣的能力,使學生個人修養得以提升,已經成為現代大學生音樂素質教育中的重要環節之一。
【參考文獻】
[1]孫蕤.中國流行音樂音樂簡史[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4.
[2]吳寧.絕世爵士[M].北京:現代出版社,2002.
[3]付林.中國流行音樂20年[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2003.
(作者簡介:米琪,石家莊學院音樂系講師,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學碩士;張延巖,石家莊學院音樂系副教授,河北師范大學音樂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