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投入力度的不斷加大,社會對職業教育關注度的不斷提升,各級各類高等職業院校應運而生。由于我國的職業教育發展的時間短,發展的速度快,發展的勢頭強勁,也因此導致在發展過程中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特別是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缺少文化底蘊,缺少文化特色的現象還不同程度存在。而校園文化的深度、厚度與廣度是一所院校的靈魂。缺少了靈魂,也就必然會缺少了發展的推動力和后勁。因此,大力加強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是各級各類高職院校亟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當前,我國的大部分高職院校都是近十幾年來新建或改建的。有的是在原有中專學校的基礎上升格為高職院校,有的是由政府或企業新建新辦的高職院校,有的是一些其他類型的高校設立的二級學院,建校的時間比較短,還沒有形成真正的文化積淀。
一些高等職業院校的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對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還不高,往往認為職業院校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就是教會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必要的理論知識,而忽視了對學生的文化熏陶。
部分高職院校把校園文化建設簡單地理解為立幾塊牌子,寫幾條標語,編幾句口號,組織幾次講座,開展幾次文體活動。有的高職院校干脆采取“拿來主義”的方法,直接到一些老牌大學學習取經,照搬照抄其他類型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模式。有的高職院校則是“刪繁就簡”,直接把以前中專時的校園文化延續過來,改頭換面后就成了高職文化。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應該是適應高職教育特色的校園文化,它既包含著高等教育的特點,又具有職業教育的鮮明特色。從大的方面講,它主要包括辦學理念、辦學定位、發展目標、學院精神、院風、院訓等核心文化;從具體方面講,它主要包括校園環境、學習氛圍、學術氛圍、第二課堂、專業文化等特色文化。核心文化是支撐一所高職院校發展的靈魂,直接維系著一所院校的生命力。如果沒有良好的校園環境,廣大師生就不會有歸屬感和認同感;沒有良好的學習氛圍,廣大師生就會荒廢學業;沒有良好的學術氛圍,教師就很難有所建樹;沒有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學生的全面發展就會受到影響;沒有特色鮮明的專業文化,學生就會失去學習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高等職業教育首先是高等教育,其次才是職業教育。高等教育也就是高素質的教育,包括思想素質、文化素質、心理素質、身體素質、人文素質等方面。職業教育也就是技能教育,包括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等內容。用人單位之所以選擇高職畢業生,是因為這些畢業生既有文化,又懂技能。如果高職院校忽視了對學生的文化教育和文化熏陶,那么他們的就業競爭力也就會大打折扣。
高等職業院校既不同于其他類型的普通高校,也不同于中等職業學校。它所培養的人才是高素質高技能型實用性人才。這里所強調的高素質不是指理論水平和學術素養,而更多的是強調文化素質;高技能就是具備本專業高超的實際操作能力;實用性就是要適應企業崗位人才的需求,企業能用得上、用得好、留得住。如果高職院校忽視了學生文化素質的培養與提升,一方面不能適應企業的用人需求,另一方面不利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校園文化建設同時也是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建設。
高職院校要根據自身的辦學類型、專業設置、區域特色,確立自己的辦學理念,明確自己的辦學定位和發展目標。要在教育教學和其他各項工作中注重培養和引領廣大師生逐步形成一種健康向上、朝氣蓬勃、特色鮮明的學院精神,并將這種精神根植在全院師生員工的腦海里,融化在血液中。要在辦學實踐中逐步總結形成能夠指引學院發展、彰顯學院特色、體現學院精神、反映學院風貌的院風和院訓。一所院校的靈魂是指引學院前進的方向和原動力,它不會因為領導的更替,時代的變遷而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高素質人才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思想素質好,適應能力強,接受能力快,具備自主學習、獨立思考、開拓創新、持續發展等方面的能力。而濃郁的校園文化將對學生能力素質的提升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干凈整潔的校園環境可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可以培養學生團結友愛的大愛情懷;百家爭鳴的學術氛圍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積極向上的文體活動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尚學精業的學習氛圍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高職院校應該將校園文化建設體現在教書育人、建設發展的方方面面。從校園的建筑風格、總體布局到校園景觀設計、設施配套;從教師的言談舉止、儀容儀表到學生管理服務、行為規范;從課堂教學、實習實訓到第二課堂、報告講座等,時時處處都要體現文化氣息。
高職學生是為工廠、企業一線培養的“藍領”人才,如何讓畢業生盡快融入到工廠、企業之中,除去專業技能外,文化素養是一個重要方面。當前,在技能型人才需求大,企業用工緊缺的情況下,一部分高職畢業生還不能盡快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或者是辛辛苦苦找到了一份工作卻不能在本職工作中發揮自己的才干,不能適應工作環境。究其原因,相當一部分是由于文化底蘊不夠,自我認知不夠,適應能力不夠所造成的。把企業文化引入到高職院校的專業建設之中,體現在課堂教學和實習實踐之中,就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社會對企業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認識,從而真正實現學校與社會、課堂與崗位的零距離。
校園文化建設是一所院校全面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不是哪一個人、哪一個部門的事,也不是開幾次會,制定幾個方案就能完成的事。而是要充分發揮全院師生員工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切忌統一模式、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要避免做一幅標語、組織一次活動、搞一次講座都要由學院統一審查把關的現象發生。或者說表面上讓大家一起出主意、想辦法,而一旦不符合領導的意圖就一概否定。有的高職院校的還不同程度存在著什么事情都喜歡搞思想統一、步調一致、整體行動的現象。而校園文化建設恰恰是一項不能過分統一,完全一致的工作。統一則沒有活力,一致則沒有特色。同時,也不利于調動廣大師生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相反,鼓勵和支持各級各部門、各類人員共同為校園文化建設獻計出力,共謀發展,才能真正體現校園文化的多元性、先進性和代表性。
高職院校要積極引導各系(部)、各專業、各班級建設體現系(部)特質、專業特點、班級特色的校園文化,并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通過調查發現,有的高職院校表面上看起來到處都是標語口號、文體設施、小橋流水、徽標雕塑,但卻讓人感覺不到一點文化氣息。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沒有特色,沒有內涵。而有的院校看起來只是一排排校舍、一條條縱橫交錯的林蔭小道、公告欄里層層疊疊的通知告示,但處處給人一種清新自然、舒適厚重的感覺。這是由于其獨具物質的校園文化已經融入到了學院的方方面面、一草一木、一人一事,已經不再是表面的張揚,而是自然的流露。
校園文化不是虛幻文化,不是官樣文章,也不是做樣子、擺架子。而是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真東西。很多院校多提出了要通過環境育人、管理育人、教書育人,培養高素質人才,其實質都是文化育人。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為社會的發展、經濟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而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與發展必將對社會文明、人類進步起到強有力的促進作用。
(作者單位:范成寶、牛方,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