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是全面進入信息化的時代,信息時代的特征是經濟全球化、社會知識化、信息網絡化、教育終身化和學習社會化。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技術形成新的經濟模式,只有掌握和會利用信息的人,才能占領新技術的制高點,才能獲得經濟上的至高權。信息素養作為終身學習和知識創新的必備技能,已成為信息產業界、各國教育界乃至社會各界關注的一個熱門話題。
信息素質是一個動態發展的概念,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認識程度的不斷加深,表示著不同的內涵和外延。美國是信息素質的發祥地,信息素質的概念最先是由美國信息產業協會主席波爾于1974年提出的。即“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和信息源,使問題得到解決或解答的技能”。到了80年代由于計算機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于是在1982年計算機信息處理被引入信息素質中,Forest Horton認為“相對于計算機素質而言,信息素質反映了整個社會對知識爆炸的認識水平,是計算機信息處理系統在問題處理和決策過程中,對所需信息進行標識、存取等提供支持的水平。”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國信息素質委員會將其定義為“具有確定何時需要信息、查找、檢索、利用信息的能力”。我國的信息素質教育落后于美國28年的時間。在我國信息素質的內涵包括:信息知識、信息意識、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其中信息知識是基礎,信息意識是前提,信息能力是保證,信息道德是準則。
信息素養人就是具備信息素質的人,是懂得如何組織、尋找、利用信息的人,是會學習的人。他們對信息非常敏感,并保持旺盛的信息需求。擁有評價、確定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能為終身學習做好準備。他們非常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樣的信息,能在信息需求的基礎上系統闡述問題;具有慧眼識珠的能力,能識別潛在的信息源;能巧妙運用自己的邏輯思維制定檢索策略;能靈活運用計算機技術或其他檢索技術檢索信息源;具有將新信息與現有的知識體系相結合的能力;能采用客觀公正的批判性思維選擇、利用信息來解決問題。信息是經濟發展的脈搏,信息素養人是會把握經濟脈搏的人,是人類進步和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由此可見,新一代大學生要趕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把握經濟發展的方向,必須加強信息素質能力的培養,成為21世紀的信息素養人。
圖書館素質是信息素質的內涵之一,信息素質可以視為圖書館素質的延伸。高校圖書館是高校各種文獻信息資源的匯聚地,是為大學生提供文獻信息服務的主要場所。高校圖書館信息化、網絡化、自動化建設水平較高,并且有著長遠的發展,為大學生提供了優越的信息環境。再加上豐富的文獻信息資源,為大學生開展信息素質教育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高校圖書館的圖書館員,是高校中的信息素養人。他們受過圖書情報學、信息管理學、計算機、外語等專業的業務能力訓練。不但專業業務能力強,又具有極強的信息能力,是大學生開展信息素質教育最稱職的老師。因此,高校圖書館開展信息素質教育具有資源優勢、環境優勢、技術優勢和人才優勢,是培養大學生信息素養的主課堂。
高校圖書館是高等學校的文獻情報中心,是文化資源的集散地,是歷史的、現實的百科全書,是高質量的圖書情報資源中心,是對大學生進行信息素質教育的信息中心。為了更加充分的發揮信息中心的作用,高校圖書館應大力加強圖書館網絡的建設和管理,為學生的信息素質教育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圖書館可以利用網落的便利,在網站上專門開劈信息素質教育專欄。內容主要是向大學生介紹信息的基本理論及功能與作用;介紹信息社會的主要特征及信息社會對大學生基本的信息素質要求;介紹重要的下載軟件、閱讀器的應用技巧和使用方法;重要數據庫、著名網站的介紹;中外文文獻信息檢索工具的利用、光盤數據庫檢索、有關搜索引擎應用和技巧等知識。同時多方面展示館藏文獻的內容,注意提示內容的及時性,切實深入到文獻所包含的各類知識單元的知識點。編制定題、專題索引,向學生提供科技咨詢、專題檢索、信息研究等高層次服務。此外,高校圖書館還可以利用網絡資源的優勢,開辟虛擬教室,提供在線輔導與討論,方便學生隨時隨地的學習。
我國于1985年9月,將《文獻檢索與利用》課程在全國高校普及和推廣。文獻檢索教學是把開啟信息資源寶庫的鑰匙交給學生,培養大學生的信息意識和信息能力,使其掌握最基本的檢索知識和捕捉信息的基本能力。讓他們了解中外文工具書的編排體例及使用方法,培養檢索數據庫的能力及在網絡上獲取知識和信息的能力。《文獻檢索》課是培養大學生信息素養的最直接的途徑,必須從思想上加以重視,認真研究科學合理并有所創新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圖書館員在教學中首先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自身的指導地位,教師在課堂上不再是滿堂灌的講授,而是對大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討論問題,進而解決問題。這樣既調動了學生應用信息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鍛煉了學生利用信息的實踐能力,并為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打好基礎。其次要注重實踐教學,增加實踐教學的時間比例,加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訓練;突出重點,教學內容要有選擇的精講、重點講,把握基礎性原則、承上啟下原則、規律性原則、趨勢性原則;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要有目的、有意識的激發學生的正向與逆向思維。關鍵是內容一定要有所創新,面對日新月異的信息環境,信息檢索課教學要增強其有效性、針對性和實用性。
在信息素質教育中圖書館員與大學生接觸的機會最多,無論是在課上還是在日常工作中要創造條件對大學生的信息素質能力進行培養。首先培養大學生對信息的敏感程度,使他們保持旺盛的信息需求。其次,培養學生對信息源的把握和決策能力,找準信息的切入點。第三,高校館員要教會學生利用各種媒介如網絡、圖書館、報刊書籍等,掌握信息收集方法,培養學生運用信息工具,獲取有效信息和處理多種信息的能力。第四,培養學生分析、判斷、綜合信息的能力。使其對信息可利用價值做出準確判斷與評價,進而概括其主要觀點,并結合自身的想法綜合主要觀點得出新的結論。第五,信息駕馭能力,即學生對信息進行處理和應用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高校館員要創造條件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信息提取訓練,在需要時能迅速準確的提取信息,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速度。同時還要教給學生分析、概括、綜合信息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有效地提取知識信息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第六,信息創新能力,這是我們努力培養并希望達到的的目標。
學科館員是高校知識型的信息素養人,具有淵博的專業知識和極強的信息能力,是對大學生開展知識和信息能力培養的最合適、最優秀的師資。信息素質教育與專業教學相結合,需要學科館員與專業教師的共同努力。通常采取兩種合作方式,一是專業教師在開設學科課程時,預留一些課時由學科館員直接講解與該課程相關的信息資源的種類及使用。或由專業教師提出他認為與該課程相關的重要信息,由學科館員再具體介紹這些信息資源的使用方法。二是學科館員利用館藏文獻信息資源和自己的學科專業知識優勢,為對口學科大學生提供針對性強、參考利用價值高的信息服務。根據對口院系的教學進度和科研課題進行定人定題定向跟蹤服務。
21世紀是信息化的時代,信息社會呼喚信息素養人,把大學生培養成為社會需要的信息素養人是高校圖書館義不容辭的責任。高校圖書館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重視和有效開展信息素質教育,為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簡介:梁新春,廊坊師范學院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