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的陜西,其地勢的特點是南北高,中部低。同時,地勢由西向東傾斜的特點也很明顯。從地理概況來看,陜北與關中有著極大的差別,陜北黃土高原位于“北山”以北,關中盆地南倚秦嶺,北界“北山”,介于陜北高原與秦嶺山地之間。陜北和關中在地理地貌上有著天壤之別,也正是這樣的差異,才有著不同建筑群體的出現。雖然有著很大的差異,但是他們給人們帶來的卻是震撼心扉、宏偉壯觀的建筑藝術。
我國各地民居形式多樣,其中的裝飾紋樣也各具特色。雖然民居中的裝飾紋樣沒有宮殿式建筑那樣的富麗堂皇、氣勢恢宏,但也別具韻味、十分精致。民居建筑裝飾更加輕巧靈活、自由隨意,于細微之處顯示出勞動人民淳樸與特有的審美取向和對生活的美好熱愛。圖案的構成形式多是以抽象、概括的手法出現,都是通過一定的藝術手段將其組合搭配,表達出較為豐富的內涵。這其中不僅包含著高超的工藝技術,還蘊涵著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傳統和精神體現。
陜北傳統民居的裝飾紋樣無論從題材、風格及表現形式上都帶有濃厚的明清韻味。它從屋脊到影壁、從瓦當到窗欞格,再從建筑的構造到建筑的裝飾,都具有很強的實用功能。從題材上來看,常見題材都包括動物、植物、鳥禽、民間傳說等。尤其在表現形式上以著重以木雕刻為主,少量磚雕與石雕輔助。木雕紋樣精美、細膩、緊湊,石雕圓潤、厚實、大方,磚雕生動、精巧、飽滿,且刀法嫻熟、結構飽滿,“三雕”表現都突出圖案的材質美感,并且使圖案的材質美與民居的功能性有機的結合,這些都是陜北民居明清風格的有力表現之一。
陜北人的文化觀具有一定的原始性和傳統性,有些觀念根深蒂固。
從民俗觀來看,我們可以從六個方面來著手:第一個生育觀。陜北是一個具有濃厚傳統觀念的地方,在陜北人們往往以子孫滿堂為福氣的象征,自然生育觀在陜北就顯得尤為重要。在陜北,這種文化觀念表現的尤為突出。在紋樣方面主要表現在盤長、蛇抱九顆蛋、蛇盤兔、荷花、鷺鷺、瓜、鼠食葡萄、石榴、蓮生貴子等等,都是表現出陜北人民的濃厚生育觀,希望家族興旺,多子多孫,多子必多福。第二個是五福三多觀。五福指福、祿、壽、喜、財,三多指多福、多壽、多男子。后來人們以三種果品祝福三多,這三種果品分別是食之長壽的桃、子多的石榴和佛手,還有“壽”、“八仙”、“佛手”等等,都是代表了五福三多的觀念。在陜北的建筑裝飾紋樣中,這樣的觀念表達的非常多。第三個是書香門第功成名就觀。紋樣主要是“琴棋書畫”、“喜報三元”、“五子登科”、“天王賜官”、“旭日東升”、“金猴立頂”等等。第四個是宗教文化觀,這個觀念的紋樣在陜北建筑裝飾紋樣中并不是很多見。第五個是其它寓意的觀念,如“步步綿”、“祥云紋”、“魚”等。最后是文字觀與數字觀,這個也是窯洞裝飾的一大特色。在窯洞建筑裝飾紋樣中,文字的運用較為多見,將文字直接應用在建筑裝飾上,相較于圖案紋樣的觀念表達更為直觀,淺顯易懂。文字常常借助于主題事物名稱的同音字來表達一定的思想內容。例如,“蝠”與“福”、“鹿”與“祿”、“獸”與“壽”等等,這是和我們中國的漢字有著很深的淵源,是一種特有的現象。
數字作為裝飾內容是指某一裝飾主題的多少個數所表達的意義。在中國自古就有著成雙成對的說法,認為雙是一種吉祥的象征,認為雙數表示圓滿,代表吉祥如意的寓意。但是單數在中國有著激勵上進的寓意,它能夠激人上進。且單數里圓圓滿滿只有一步之遙,所以在古建筑中,大多會采用單數裝飾,如窯洞的數量、門上的鐵釘等。其次是數字中的“九”有著特殊的含義,古人認為九代表“多”、“大”、“長久”。陜北的窯洞的修建,建單不建雙,即一排為三、五、七孔,很少修二、四、六孔,“明五暗四六廂窯”是陜北民居建筑等級最高的格局,即正窯五間,兩旁耳房各兩間,東西廂窯各三間,按照當地習俗的講法,它們的合數為十五,單數是增,雙數為圓。在米脂縣的姜氏莊園,戶主把樓梯臺階總數設置為365階,正合一年的天數,寓意一年四季天天吉祥,歲歲平安,步步高升。
關中地區與陜北地區的紋樣對比,陜北窯洞建筑裝飾紋樣整體風格簡單、粗曠,紋樣渾厚、大方、簡練,在裝飾紋樣以及工匠技藝手法上都是以粗狂、渾圓的風格體現。與關中有所不同的是,由于窯洞本身的特殊構造,在門窗的裝飾上獨具特色。以窯洞門窗的裝飾手法來看,它都是運用線的構成形式來體現,在門窗的裝飾上線的運用非常之多,并且手法精湛、紋樣美觀。裝飾紋樣的題材內涵著重體現在傳統觀念的表現上,如生育觀、祈福觀等等。表現手法多是木雕,再以石雕、磚雕來輔助裝飾。而關中地區黨家村為例來分析,黨家村是具有濃郁關中風味的明清小鎮,與陜北民居裝飾圖案相比較,黨家村裝飾紋樣整體風格細膩、精美,線條刻畫尤為講究。裝飾內涵體現重家風、重學風的民俗,表現手法以磚雕、石雕為核心,在局部構件上采用木雕表現,同時,在建筑局部構件的花卉題材選擇上,黨家村民居的花卉圖案以喻寓“富貴”的牡丹、菊花為主。黨家村民居建筑雕飾紋樣蘊涵著倫理、道德、價值、宗教和哲學等觀念,它依附于建筑構件之上,蘊含著深厚的內涵和豐富的藝術表現形式。黨家村民居建筑雕飾紋樣巧妙采用象征、諧音、符號文字等表現方法,用少量富有特定內容的具體形象去表現豐富的紋樣內涵。
民居的形式因地域關系而呈現出多樣性,因此裝飾圖案也各具特色,并且以細微之處體現不同的裝飾風格。比較陜北和關中兩個特色民居地區中依附在各個建筑構件上的裝飾圖案,無論是相同點或者差異性,裝飾形式的視覺語言都給我們帶來震撼之感,使我們驚詫于紋樣體現出的藝術魅力。
傳統的古建筑,既是歷史的見證物,又是藝術品,保護傳統的古建筑目的是完全保護和再現傳統古建筑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我國是一個文物大國,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等反映歷史上各時代、各民族社會制度、社會生產、社會生活的代表性實物均要受到國家的保護。在民居建筑裝飾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方面,我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來進行。
第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要作為一種主導力量來對建筑文化進行保護,制定相關政策,對民居建筑舊址加大保護力度,并成立修復小組,對已經損壞的窯洞建筑進行恢復修建。并且我們可以將這些舊址,建筑一個博物館或者一個民俗文化村,將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完整的保留傳承下來。第二,讓群眾參與保護,發動群眾力量,提高群眾保護意識。第三,專業人士的創新設計。我們應將古建筑中的優點繼承下來,將其缺點進行改良設計,讓古建筑步入現代建筑群體中來。
我們祖先在這里積淀了黃土地古老的深層文化,創造了獨特的建筑藝術,我們要將祖先留給我們的偉大財富傳承和發揚,這對于傳承我們民族的藝術精華以及傳承我們民族的道德觀念與美學觀念以及張揚我們民族的文化遺產是至關重要的。因此保護、傳承這將是我們每一個文化人所要努力做到的。
【參考文獻】
[1]樓慶西.鄉土建筑裝飾藝術[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2]米脂縣志編撰委員會.米脂縣志[M].陜西人民出版社,1993.
[3]樓慶西.中國傳統建筑裝飾[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9.
[4]李永倫.陜西黨家村民居建筑裝飾圖案研究[D].西安工程大學,2008.
(作者簡介:郭晨園,延安大學魯迅藝術學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