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梅克比斯·薩克雷是19世紀英國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家。薩克雷曾發表45篇諷刺性作品,并且將其結集匯編成《勢利小人臉譜》,這標志著他的諷刺性文學風格的形成。然而,當他完成長篇小說《名利場》時,才被舉世公認為天才的諷刺小說家,確立了他在英國乃至世界文壇的地位。《名利場》描繪了一幅19世紀上半葉英國上流社會的畫面,深刻揭露與批判了貴族階層、資產階級,反映了當時真實的生活。小說中,薩克雷揭示了英國社會虛偽的名利場,使得名利場優雅的外表之下殘暴的、卑鄙的、令人惡心的丑惡本質得以暴露,具有重要的社會價值,在現實主義文學領域譜寫了光輝的一頁。小說運用了多種諷刺手法,展現了獨特而深刻的諷刺技巧,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得以體現:
第一,書名。《名利場》的書名來源于班揚的《天路歷程》里,主人公“希望”與“基督徒”在前往天國的路上,在名利城受到誘惑的那個市場。這種關聯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第一,市場這種比喻十分貼切,展示了小說的社會性。薩克雷的作品曾被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演出”,這恰當而準確地描述了小說所引發的感受:在充滿了各種戲劇性的場面中,在熙熙攘攘、人聲鼎沸的市場上散步了好幾個小時的感覺。這正是薩克雷本人費盡心血有意營造出來的印象。在以“開幕之前的話語”為標題的小說前言里,他介紹自己是留意市場,細心觀察“鬧哄哄場所”的“唱戲領班”。在他看來,人生就如同一個市場,“浮名浮利,一切空虛”。小說的立意有著明顯的道德諷刺特點。《名利場》用真實的人物塑造與栩栩如生的故事情景,反映了各種各樣的上流社會人物形象,深刻揭示了貴族與資產階段追逐名利的丑態,進而對物欲橫流、道德淪喪、金錢中心的英國社會進行了真實的文學概括。薩克雷在他們風度翩翩、高雅體面的外表下,發現了一個個散發著銅臭的丑陋靈魂,從而有力地鞭笞與揭露了所謂的上流社會。
第二,人名。除了書名之外,薩克雷還采用了多種方式來表達他的諷刺意圖,《名利場》中許多人物的命名就表明了他們的道德品質與處境,在一些主要人物的名字上表現的非常明顯。比如,克勞萊的家庭是那種希望進入上流社會的小土地擁有者,他們希望通過不停的“爬”(克勞萊名字的含義),使其身份能夠獲得社會的承認;斯丹恩勛爵的名字也很符合他本人,因為這個名字暗示著道德的“污點”,另一方面,有一個位于布拉伊頓的海濱游覽勝地名為斯丹恩,在放蕩的上流社會里是一個很受歡迎的場所;至于都賓,是兒童用來稱呼搖木馬的一個名字。他本人的形象完全吻合這個名字展示的刻板的性格。他就像一匹“肯干的馬”,經常受到別人的愚弄與虐待;而對蓓基·夏潑而言,不僅她的名字潑辣,其性格也很潑辣。同時,這種諷刺方式在次要人物身上也有體現。貝亞愛格思的名字表示擁有荒涼而遼闊的莊園;而一個臭名昭著的賭徒則被冠以杜斯愛斯之名,還有很多虛構的德語與法語名字也是如此。通過這些有諷刺含義的名字,加上薩克雷到位的評論與生動的描寫,使其成功刻畫了形形色色的貴族資產者形象。如小氣吝嗇、唯利是圖的金融資本家老奧斯本,他與東印度公司稅收官賽特笠結成親家,在其幫助下獲得了大量財富。然而,當賽特笠破產后,他卻落井下石,恩將仇報,迫使兒子違背婚約。這正是典型的在爾虞我詐的競爭中成功者的形象。斯丹恩勛爵是“權勢赫赫的豪貴”,荒淫無恥,在顯赫的外表下卻有著空虛的靈魂,這展現了十九世紀初英國貴族階級的內心世界。而卑鄙無恥的克勞萊則反映了英國鄉村貴族的衰落。此外還有醉生夢死的資產階級花花公子喬治·奧斯本,愚笨而懶惰的賽特笠等等,以及蓓基·夏潑這個出身貧苦的女性,作者描述了她被貴族資產階級的處世哲學和價值觀扭曲的靈魂。她野心勃勃,為滿足個人利益可以用一切手段。在她的生活里,充滿了狡詐、虛偽、貪婪、出賣與欺騙,變成了一個十足的野心家與投機分子。她卑鄙的行徑與陰暗的心理,就像一面鏡子,照射出19世紀上半葉英國貴族資產階級的道德與精神世界。
第三,人物類型刻畫。薩克雷獨具慧眼地根據《名利場》中人物的不同社會階層與思想觀念,采用了各種巧妙的諷刺手法,一層層剝開其虛偽的外衣,最后又統一到一條主線上,集中反映了19世紀初英國資產階級的腐朽墮落,以及金錢的萬惡之源,具有深遠的社會意義與價值。小說里的人物關系一語道破了19世紀的英國社會是一個徹底的金錢社會,人們之間的關系是赤裸裸的金錢關系。在這種社會沒有道義,沒有感情,只有弱肉強食。所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名利場》描繪的正是這樣一個唯利是圖,唯勢是趨的世界。在《名利場》中,薩克雷主要描寫以下幾種人物:文質彬彬,道貌岸然,背地里是空虛墮落、道德淪喪、喪盡天良、靠剝削為生的腐朽封建貴族階級;自私自利,追逐名利,貪婪無度,沒有道義,靠投機生意而發財滿身銅臭味的資產階級暴發戶;蠢笨無比,以吸食殖民膏血為生而長得無比肥胖的殖民地寄生蟲;原本不屬于貴族,也不屬于資產階段,卻又要拼命想擺脫自己低賤的出身,整日提心吊膽,怕回到下流社會而玩命爬向上流社會的邊緣,試圖進入體面人圈子的可憐蟲,即與資產階級貴族社會有一定關聯的小資產階級。他們為了獲得更高的社會地位和更多的財富,不惜做出所有令人不齒的卑鄙行徑。通過在對名利場中的貴族、資產階級的剖析,揭示了其的社會作用與影響。經過塑造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名利場》深刻揭露了資產階級社會與其人際關系的內涵。
第四,對比與插話。薩克雷的《名利場》中運用了復雜的對比手法,不僅涉及個人和個人的對比、家庭和家庭的對比,還包含階層和階層之間的對比等等。通過運用復雜而精準的對比手法,這部小說具備了與眾不同的結構。小說的前提是高度概括社會的現象,在展開情節的過程中,薩克雷在恰當的時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與想法,更好的體現了小說的諷刺意圖。小說中各色人等相繼出場,有著各不相同的命運。這些人物之間爾虞我詐,在薩克雷的筆下有著逼真的形象,在讀者面前的展現的似乎不是虛擬的人物,而是體現了真實的生活。薩克雷不時地走進故事的情景中,并表達自己的見解,使得讀者與作品之間距離更近,能夠更加深刻的體會到小說中人物所追求利益的膚淺行為,從而更廣泛的體現諷刺意義。小說的另一手法是插話的運用,使作品的諷刺意義得以進一步加強。薩克雷在故事之中自由往來,和讀者交流,他在批判與揭示社會現實生活丑惡之時,也激發了讀者的情緒,使他們具有了正確的批判意識,然后通過自己的描述來得出結論。從這個方面來說,薩克雷在《名利場》中成功地和讀者進行了對話,這也正是其作品的獨特之處。
名利場處處彌漫著塵埃,是一個浮華的花花世界,卻通常會遮蔽人們明亮的眼睛。眾人總是想要在名利場中為自己尋覓一個華美的位置,借以炫耀自己,于是便頭也不回地進入了那個浮華世界。人們用盡一切辦法,只是為了進入那所謂的上流社會,卻將愛與真情拋到九霄云外。權力和金錢成了他們終身的追求。可是權力再高,金錢再多,總是會達到一個極限,而人的貪欲卻是永遠沒有盡頭的,當總是走不出這名與利所編織的誘惑之網時,它往往會讓你身不由己陷入其中。《名利場》通過其情節的描寫,試圖最終證明一切名利都是浮云,它揭開了資本主義社會燈紅酒綠的繁榮表象,讓人們直接看到其本質。
(作者簡介:汪琪,上海海事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