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思想,它們所體現出來的哲學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優秀成果,這不是簡單的繼承馬克思主義哲學,而是中國馬克思主義者從自己的國情與實際需要出發,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加以選擇,并在實踐中運用和發展,使之具有中國特色、中國氣派。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哲學 中國化 發展進程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涵義
一些學者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成果相結合,批判地繼承歷史文化遺產。也有一些學者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相結合。并引用毛澤東1938年10月在中國共產黨六屆六中全會上所做的《論新階段》的報告中提出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偉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個國家具體的革命實踐相聯系的。對于中國共產黨說來,就是要學會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應用于中國的具體的環境。因此,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待了解并亟須解決的問題?!盵1]來加以闡發說明。多數學者則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既要與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相結合,又要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成果相結合,在內容上加以充實和豐富,在表現形式上具有中國特色。
綜合各家所長,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具有雙重內涵:一是指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普遍原理用于指導中國的社會生活實踐,使其在中國的土地上生根、開花、結果,為中國發展提供理論依據和智力支持,用理論來指導實踐。二是指不斷總結、概括中國社會生活實踐中涌現出來的正反兩方面的新鮮經驗、教訓,從哲學的高度予以升華,并用哲學范疇的形式進行表達,據以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用實踐來檢驗和發展理論??傊?,使馬克思主義哲學既要與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相結合,又要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成果相結合,還要與中國的具體實際情況相適應。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同時代特征和中國實際結合起來,使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華民族的優秀思想和中國共產黨人的實踐經驗結合起來,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由觀念形態向實踐形態不斷延伸和轉化的過程。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的發展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概念最先是由艾思奇等人提出來的,它主要是講辯證唯物論在中國的現實化和通俗化問題。
早期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主要成果是毛澤東思想,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最富有創造性的貢獻是把馬克思主義哲學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把哲學原理轉化為用以指導實踐的思想路線和工作方法,把馬克思主義哲學運用于分析和解決中國革命實踐中的問題。毛澤東哲學另一個重要特點是把哲學從單純的書齋中解放出來,他重視哲學在大眾中的普及,運用為中國人民所喜聞樂見的語言來闡發深奧的哲學道理,推動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通俗化和大眾化。毛澤東哲學賦予馬克思主義哲學以一種東方式的智慧和價值理想,一種為中國人喜聞樂見的“ 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 的民族文化形式,使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古老的東方文化土壤中找到新的生長點。“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最大貢獻,在于為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提供了一種文化轉換中介,并借此使馬克思主義哲學由一種哲學理論轉化為一種現實的價值理想,一種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模式,一種人生境界,一種工作方法等等,最終構成當代中國文化的靈魂。這就是毛澤東哲學在現代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盵2]
鄧小平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的觀點,確立它為黨的思想路線,在這一原則的指導下,鄧小平哲學思想深入探討了在新時期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關系,運用唯物辯證法的基本原理解決社會主義建設中的新問題。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一個辯證統一的整體,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三者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從具體的三個方面看,它們分別是對歷史唯物主義相關學說的繼承和發展;從整體的角度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刻的體現了唯物辯證法的基本原則。
當代中國的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茖W發展觀所強調的發展首先是經濟發展,以經濟發展為中心,同時包括從社會的全面發展到人的全面發展,從中國的發展到世界的發展“努力實現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實現各方面事業有機統一、社會成員團結和睦的和諧發展,實現既通過維護世界和平發展自己、又通過自身發展維護世界和平的和平發展”。[3] 以人為本是對唯物史觀中人民群眾是歷史主體、人民群眾是歷史進步主導力量的思想的深刻認識,它從人的角度理解包括自然和人類社會在內的整個世界,人與自然的關系,世界歷史的最終目標。明確作為個體的人、社會的人、歷史的人在社會和歷史中的地位和作用,要以發展和整體的眼光看待和處理主體與客體、主體與主體之問的問題,在促進自我發展的同時也促進他人和社會的發展??茖W發展的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就是既要總攬全局、統籌規劃,又要抓住牽動全局的主要工作、事關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著力推進,重點突破。
三、結語
馬克思在自己的哲學思想形成之初就強調:“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4]實踐性這一根本特點內在的規定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的方向,極大地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v觀中國現代的發展,從中國革命到現在構建和諧社會,新的時期的實踐需要有新的理論,而這種理論需要將有力地推動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的新發展,在實踐中也不斷完善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
參考文獻:
[1]毛澤東選集(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第534頁 .
[2]雍濤.毛澤東哲學思想與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M].人民出版社,2003,第26頁.
[3]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第1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