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最核心的一點是看學生是否愿意學、主動學以及怎么學、會不會學。我認為在一定的時間里如果能夠最大化的實現教學目標,那應該是我們追求的教學有效性的具體體現吧。
教師每天要面對這不同時間出現的課堂40分鐘,要求教師要充分利用40分鐘,讓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提高,那么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做到能引導、能放手。在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針對學生實際情況,結合現行教材充分發掘并整合教育資源。要真正地實施“有效課堂”,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深入剖析,了解學生基礎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對學生的深入剖析旨在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這些基本情況包括對知識掌握程度、學生自身的智力因素、社會環境影響等方面。只有將各方面都了解清楚,才能準確定位本堂課的教學目標,知道自己該把學生帶到哪里,真正做到“有效課堂”評價標準中的“教學目標適切”。
二、設置問題時,要給學生發展的空間
在《新課程理念》中提到,給孩子一些權利,讓他自己選擇;給孩子一些機會,讓他自己去體驗;給孩子一點困難,讓他自己去克服;給孩子一個問題,讓他自己去找答案;給孩子一種環境氛圍,讓他自己去鍛煉;給孩子一片空間,讓孩子自己去向前走。因此我在備課時,設置問題就有了一定的層次性和針對性。
三、尊重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1,尊重學生的差異,尊重學生的人格,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個性,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沿著自己的理想健康發展。如我印象較深的是“平行四邊形判定”的教學,我先讓基礎較差的學生復述其定義和性質,然后讓學生自己探索如何判定一個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一些基礎較好的學生就發現性質的逆命題可以判定,我就讓他們用自己的語言來敘述其判定,因為這是他們自己探索總結的,所以在理解和應用上自然得心應手。
2,我在教學中,給學生創設參與學習的環境,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這其中不同的學生要進行不同的要求,這樣既照顧學生的個性發展,同時也能達到協調統一。通過這些方法使學生掌握學習策略,發展多元認知能力,創設了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的課堂讓學生真正動起來,所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走進學生心里,了解學生的心聲,教學就會事半功倍
學生是老師工作的對象,如果教師失去了對學生的關心和了解,那么就失去了做好教育的前提,因此教師要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應該主動去和學生交朋友,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理解他們,幫助他們,取得他們的信任,傾聽他們的心聲,只有這樣教師對學生的了解才會深刻、全面,這樣教師的教育才會與學生產生共鳴。在課堂上教師要經常走下講臺,走近學生,因為教師一個關愛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勵,都能贏得學生的愛戴,所以當你走近學生時,對他輕聲指導,使學生感到你更加平易近人,很好接觸,也愿意向你裸露心聲,并且也會引起他對你所教的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樣在課堂上也能積極參與,認真去探索。通過這種方法,使我的學生能很好利用課堂來學習。
五、公正公平評價學生,及時鼓勵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很重要,教師要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做出公正評價,同時也要用鼓勵性的語言來激發學生繼續探究。數學這門學科的特點決定了它自己的特性——連鎖性,在課堂上學生出現思維停頓,那么學習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公正公平的評價學生,及時鼓勵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沿著自己的軌跡前進。
總之,課堂40分鐘的成敗與否,關鍵在于教師全身心地投入,以及調動學生熱情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全過程的有效方法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