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自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來,被害人在各國刑事領域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視,許多國家的刑事司法政策由以犯罪人為中心,轉化為強調被害人與被告人權利的平衡,本文就兩大法系中對被害人的保護進行比較,以供我國司法理論與實踐中吸取有益部分。
關鍵詞:被害人 人權保護 當事人地位
人們對于控制犯罪的強烈渴望,使得刑事司法為保障被告人人權采取的種種防護措施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而對被告人處境惡化的擔憂,又使得刑事司法在擴大被害人保護方面猶疑不定、舉步維艱[1]。
鑒于外國在被害人保護方面比我國起步早,而且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我們應該主動關注外國的被害人保護動向,對先進理論盡快引進研究。無論在英美法系國家還是在大陸法系國家,對刑事案件被害人的保護都在各國法律中有所體現,而且各國在聯合國大會上就相關問題已經達成共識,形成了一些決議。
一、英美法系國家對刑事案件中被害人的權利保護狀況
1、美國
長期以來,美國傳統刑事司法的重心主要關注的是“被告人”,被告人的很多重要的訴訟權利已經上升到了憲法權利的高度,這可以稱之為美國刑事法的一大特色。在最近20年里,美國許多州通過了法律,準許被害人在訴訟的宣判階段作出“被害人陳述”。在辯訴交易程序中,通常要征求被害人的意見,以及就有關問題向檢察官咨詢的權利。可見,在美國刑事訴訟中被害人的訴訟地位已有所加強,已不再僅僅是以證人的身份出庭作證這么簡單了。[2]讓犯罪人向被害人作出“創造性賠償”和在假釋程序中引入“被害人影響陳述”,是美國在刑罰執行程序中為了保護被害人而建立的兩項重要制度。被害人的參與,對于平衡特殊預防與一般預防兩種價值、防止司法人員枉法舞弊、保證刑罰公正執行具有不容小覷的意義和作用。
1975年美國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被害人服務機構“全國被害人援助組織”(The 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Victim Assistance)以來,許多國家都相繼組建了官方的或者私人的被害人援助組織,不僅為被害人提供法律援助,而且還提供廣泛的社會援助。
2、英國
在英國的法律(不包括蘇格蘭)中被害人沒有固定的地位。在輕微的刑事案件中,如果被害人同意,法院可以對犯罪人發出賠償令;如果不同意,可以作民事訴訟的當事人提起民事訴訟。但是在檢察官決定是否提起公訴時,要充分考慮被害人的利益。[3]在英國,定罪與量刑是兩個獨立階段,被害人被準許在量刑程序中以口頭或者書面方式作出“被害人影響陳述”,從而增強了被害人對判決的影響力。
從美、英兩個代表性國家的立法狀況來看,英美法系國家的刑事訴訟法中,被害人一般沒有當事人地位,而只享有證人的地位。但是從總體來看,法律對被害人的保護力度并不小,賦予了被害人較多的訴訟權利。
二、大陸法系國家對刑事案件中被害人的權利狀況
1、德國
被害人在德國的刑事訴訟中具有當事人的地位,享有較為廣泛的訴訟權利,德國刑事訴訟法還規定,在特定范圍內可以免除被害人應履行的部分證人義務。通觀《德國刑事訴訟法》可以看出,被害人作為刑事訴訟的當事人,其合法權利可以得到相當的保障。[4]德國被害人保護法規定,在刑事審判中,國家法律保護的個人權益受犯罪侵犯者均可作為共同原告出庭,包括強奸、綁架或謀殺等案件的被害人。該國刑訴法還規定,被害人在審判時有權出庭,有權輔佐檢察官,有權發問、提問、申請查證以及抗議審判長的命令,有權申請法官、陪審員、書記員、鑒定人員回避。
2、法國
法國傳統上一直承認被害人在刑事訴訟中的當事人地位和權利,實行刑事訴訟中民事原告人制度,賦予了被害人廣泛的訴訟權利。在法國的刑事訴訟中,被害人可以不接受檢察官的幫助,甚至在與檢察官意見相左的情況下啟動公訴。被害人還被視為民事當事人享有參與偵查起訴、審判程序并提出獨立訴訟主張的權利。此外,被害人還依法享有獲取有關刑事訴訟信息的權利,即被害人有權上訴的裁判必須送達被害人;預審法官對被控告人的釋放請求必須事先通知被害人,并經過法定期限才能作出裁定;可以通過辯護人到審議室審查案卷記錄等。由此可見,法國刑事訴訟法典中被害人的權利和地位是得到切實充分保障的。[5]
從德、法兩個代表國家的立法狀況可以看出,歐洲大陸法系國家的刑事訴訟法中,一般都賦予被害人當事人的地位,法律明確規定被害人享有當事人的完整訴訟權利。
三、聯合國大會決議對刑事案件中被害人權利的保護規定
1985年12月11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了第43/40號決議《為罪行和濫用權力行為受害者取得公理的基本原則宣言》(《Declaration of Basic Principles of Jusitice for Victims of Crime and the abuse of power》),這一宣言要求“締約宣言的聯合國會員國,必須無保留地承認傳統犯罪和構成濫用政治、經濟權力行為的被害人的權利,采取措施確保其獲得保護、損害賠償和人道待遇。”刑事被害人的人權保障的國際標準主要體現在《為罪行和濫用權力行為受害者取得公理的基本原則宣言》中,在《世界人權宣言》、《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關于刑事訴訟中人權問題的決議》等國際性文件中對被害人的人權保障也有所涉及。這些國際標準為:被害人有獲得公正和公平的待遇權:被害人有獲得賠償權;被害人有獲得援助的權利。[6]
參考文獻:
[1]陳衛東著.程序正義之路(第二卷)[M].法律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2]孫孝福著.事訴訟人權保障的運行機制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3]樊崇義主編.刑事訴訟法學[M].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4]陳光中,徐靜村,主編.刑事訴訟法學[M].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
[5]謝佑平,主編.刑事訴訟法學論點要覽[M].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6]楊旺年,主編.刑事訴訟法學教程[M].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
[7]卞建林,主編.證據法學[M].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