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更新理念,跟上時代,經常反思,有效教學. 平凡的教師是敘述、稱職的教師是講解、優秀的教師是示范、偉大的教師是啟發。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常常讓三尺講臺上的\"主持人\"不知所措。我們需要做怎樣的準備?這樣的問題在周校長的講座中可以找到答案。新課程呼喚新理念:1、教師要有課程意識,課堂本身就是一種課程,作為教師,不僅從教師身上學,從學生身上學,而且要以教材為載體,基于教材再生教材。
關鍵詞:新課程 研究 創新
前一段時期,我有幸參加了市級骨干教師第四期的培訓學習,這次的骨干教師培訓,使我受益匪淺。一場場精彩的講座,讓我更進一步了解和掌握了課堂教學新的理念和要求,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一些對教育教學工作很有見解的專家們以鮮活的實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使我的教育教學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淺。下面是我通過培訓獲得的幾個方面的體會:
一、更新理念,跟上時代,經常反思,有效教學
周校長的《有效教學與教師專業素養》,張校長的《以學生為主的教育思想》,都強調教師要進一步轉變觀念,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要由傳統的“教書、育才”上升到今天的“育人”,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觀念的轉變關鍵要落實到實際的教學工作中,要時刻反思自己工作中的不足,時刻想到學生,想到怎樣的工作最有效果。不同的思維方式就有不同的思考、不同處理方式、不同的結果,轉變思維方式就會別有洞天。教師要有求真意識、創新意識、批判意識、主體意識。求真意識讓我們更加接近真知;創新意識讓我們深刻體會到“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的道理;批判意識讓我們意識到“知識是寬泛的,永遠都有進一步探索的空間”;主體意識讓我們充滿自信地把握創造的源泉。
平凡的教師是敘述、稱職的教師是講解、優秀的教師是示范、偉大的教師是啟發。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常常讓三尺講臺上的“主持人”不知所措。我們需要做怎樣的準備?這樣的問題在周校長的講座中可以找到答案。新課程呼喚新理念:1、教師要有課程意識,課堂本身就是一種課程,作為教師,不僅從教師身上學,從學生身上學,而且要以教材為載體,基于教材再生教材。不僅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參與者、指導者,還是學習者、反思者、研究者。2、教師要成為學習的促進者,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對話、合作、共建的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分享教材的過程;是教材創生和開發的過程;是一個重結果同樣也重過程的過程。3、教師應幫助學生建構知識。以教師的能力帶動學生能力的開掘和展示。4、教師要學會指導研究性學習,教學中要形成靈活處理問題、適當把握知識的能力。5、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的職責不是代替,是引導;不是展示,是發現。還學生平等的參與權、思考權、想象權、反駁權、人格平等權。6、教師要學會等待和傾聽、學會分享、學會寬容、學會合作、學會選擇、學會創新。
二、注重研究,提高能力,實事求是,敢于創新
劉老師的《校本課程開發與實踐》、王老師的《學校教育科研課題的設計與論證》、高老師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趙老師的《中小學校本教研若干思考》都強調了新時期教學要注重研究,不斷總結,不斷提高;要把教學實際與新的教育教學理論相結合,善于創新,敢于創新,在工作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想到自己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就是缺少反思,不敢嘗試,沒有創新。怎樣調動學生的“思維參與”呢?專家認為,應當創設情景,巧妙地提出問題,引發學生心理上的認知沖突,使學生處于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狀態。同時,教師要放權給學生,給他們想、做、說的機會,讓他們討論、質疑、交流,圍繞某一個問題展開辯論。教師應當給學生時間和權利,讓學生充分進行思考,給學生充分表達自己思維的機會,讓學生放開說,并且讓盡可能多的學生說。條件具備了,學生自然就會興奮,參與的積極性就會高起來,參與度也會大大提高。只有積極、主動、興奮地參與學習過程,個體才能得到發展。
總之,在學校的教育改革中,作為一名新課改的實施者,我們應積極投身于新課改的發展之中,成為新課標實施的引領者,與全體教師共同致力于新課標的研究與探索中,共同尋求適應現代教學改革的心路,切實以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學,適應現代教學改革需要,切實發揮新課標在新時期教學改革中的科學性、引領性,使學生在新課改中獲得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