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計算機技術作為現代科學技術的基礎和核心,已經而且必將繼續對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計算機的應用已滲透到各個領域,且日益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方式。在高職學院中,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要學習《計算機文化基礎》這門課,關于如何上好這門課,如何通過這門課的學習去參加過級考試,很多老師都知道。但怎樣才能讓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自己的應用能力呢?如何通過本門課的學習,真正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是我們在計算機教學中需要探討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計算機 能力 教學
Abstract:The computer technology, as the base and core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made and will certainly have profound influences on social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With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society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has permeated in every fields and it is influencing and changing people's daily work, study and life styl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lmost all of the students are taking the course of Computer Cultural Basics, many teachers also know how to give an excellent class and how to let their students pass the examination through the learning of this course. However, how to make students not only learn book knowledge but also improve their own application abilities? How to really boost their operation ability and train their application ability, which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for us to discuss in computer teaching.
Key words: computer; ability; teaching
在高職院校中,計算機教學基本上現在都是在多媒體教室和計算機實驗室里進行,老師都能夠把文本、圖形、圖像、動畫和聲音等用課件做出來,并能通過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快速提供豐富多彩的集圖、文、聲于一體的教學信息,又能為學生提供生動、友好、多樣化的交互方式教學,這比傳統的“教師+粉筆+黑板”再加上實驗室的教學模式好多了。
一、合理安排班級人數
一個班的學生人數不要安排太多,并且最好不要合班上課。計算機課不比政治課或其它文字課。在上課時,有時要抽學生現場操作,有時要給同學們演示。特別是上實驗課時,如果人太多,輔導老師是忙不過來的,因為我們學生接觸計算機的時間本來就不是很多,在操作時就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如果不能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學生的學生效果是要打折扣的。
二、采用目標教學法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圍繞教學目標展開一系列教學活動,激勵學生為實現教學目標而努力學習。上課后,要即時上機,讓學生親自操作,一個一個的督促學生完成。
三、實物和內容要接合起來,做到圖和形相結合
在講計算機硬件的時候,一定要拿相應的實驗設備到教室,一樣一樣的給學生看,給學生講,做到書本知識和實物相結合。如講到內存就應把內存條給學生看,講到硬盤時,拿一個硬盤給學生看,看它的形狀,講它的作用。不要象以往的大學一樣,學了幾年計算機,還沒見過內存條的樣子,連計算機機箱就沒有開過,更談不上里面的線是怎么接的。只有做到文字和實物相結合,學生才能更清楚的認識每一個硬件的作用,才能今后的學習過程中,敢于去摸、去動、去維護計算機。
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一個人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進行活動的一種傾向,是行為的動力。如果學生對某種事物發生了興趣,才會啟動思維,苦思冥想;只有對一個問題感興趣了,才會主動去尋找解決它的辦法。
五、分層指導
由于計算機越來越普及,有的學生從小學就開始接觸計算機,為了更能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讓好的學生更進一步,后面的學生有信心往前趕,作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實行分層次教學。基礎好的學生做完后可以去探索掌握一些較深的、教學大綱上不作要求的知識,引導他們如何去獲取知識。
總之,學生要學好一門課,動手掌握一些實用技術,需要多方面條件的配合。既要學校提供一定的實驗條件,又要老師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教學計劃,讓學生主動的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來。通過老師的不斷引導,讓學生一步一步的學到知識。特別是要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來,用學到的知識來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應用知識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洪汝渝.計算機文件基礎[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4.
[2]張裔智.大學計算機基礎[M].北京:北京希望電子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