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一個城市規劃建設與建筑設計的營造是否先進合理,從宏觀角度上來分析主要是看它的自然生態平衡、可持續發展理念及其實施的結果。以生態城市規劃與設計的原則以及生態城市規劃與設計的基本要求作為切入點,簡單的探討了加強生態城市規劃與設計的措施,以促進生態城市的發展,保證生態環境資源的充分利用。
關鍵詞:城市規劃 生態 設計
城市作為人口高度集中的區域,已然成為了人們的必要生存環境,而城市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規劃、不斷設計以及不斷建設,也是為了能夠更好的滿足于人們日益增長的需要。從根本上來看,城市的發展是一本具有歷史的書,每一個設計、每一次規劃,都會為城市的發展翻開新的一頁。在社會不斷進步、變化的過程中,人們的生態意識也逐漸成為了城市發展的必然方向,就我國目前的現狀來說,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朝著生態城市這個發展方向前進,其目的既是要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也是為了能夠更好的建設城市。
1、生態城市規劃與設計的原則
1.1多樣性原則
城市作為一個人口高度密集的區域,其自身的發展必然會存在著多樣性,而這些多樣性又會反作用于城市的規劃設計。簡單的來分析,城市的多樣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城市人口。城市除了自身原居的人口之外,還存在著大部分非原居人口,而這些非原居人口的流動必然會造成城市的多樣性發展。
2)城市資源。資源屬于比較穩定的因素,但是也同樣存在著變性,比如說資源的開采、資源的利用等等。
3)城市環境。一座城市要想獲得發展,就必然會涉及到各種各樣的活動,而這些活動又必然會帶動城市環境發生變化。總而言之,城市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著多樣性,而在這樣的背景條件下,生態城市的規劃、設計也必須充分的考慮這個多樣性,否則將難以適應生態城市的實際需求,甚至阻礙生態城市的發展。
1.2承載力的原則
承載力原則主要是按照生態學角度進行分析,是城市事業發展中人們長期生存的生態系統能夠承受的活動極限度。城市變革規劃里必須要涉及到以下幾個內容:
1)對于一些可以再處理利用的資源必須要慎重考慮使用,主要是針對系統中人文要素的科學規劃,以滿足資源循環運用的效果;對生態型建筑實施科學規劃的同時,要不斷改善人文要素與自然要素之間的協調性,以保證自己的承載能力得到加強。
2)理解承載力原則必須要維持良好的產業結構,對整體布局實施有效處理,從而保證生態環境資源得到充分利用,這些都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保證。
3)對本城市能夠承載的生態能力實施規劃預測,且結合技術、經濟、社會、生活等不同的方式對生態進行保護。
1.3最優化原則
生態位主要是物種在群落中,其在空間和營養等因素中所占據的作用。城市生態位在現代化城市中能夠使人們的生活更加和諧,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維持良好的生活秩序。目前,城市生態位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1)生產生態位,主要有城市的經濟實力。
2)生活生態位,是環境質量、生活水平生態位,主要有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實現城市生態位的最優化原則需要,從兩個方面進行理解,即“宏觀、微觀”。宏觀上,城市生態位是表現了整個城市的經濟、文化等事業的發展情況,以及人們物質、精神等生活水平的變化情況,主要集中表現在人們的生活活動,但必須保證和生活水平相互適應協調;微觀上,城市生態位對每個地區創造的生態環境體系都是一致的,對于每個城市居民都是互相協調的。
1.4成長性原則
城市的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而城市規劃也是隨著城市的發展而變化的,城市規劃要為城市的未來留下足夠的發展空間。成長性是生態系統的基本特征,一切自然群落和人工群落都遵循群落生長或演替的規律運行。人們在利用自然資源時,也必須遵循這一規律,否則就會導致“生態逆退”。將成長性(演替性)原則運用于城市規劃,就是將一個城市的文脈、歷史、文化、建筑、鄰里和社區的物質形式當作一種生命形式、生命體系來對待,要根據它的“生命”歷史和生存狀態來維護它、保持它、發展它和更新它。
2、生態城市規劃與設計的基本要求
生態城市規劃、設計必須嚴格遵循、滿足以下幾點基本要求:
1)積極推廣并且應用先進的生態技術去處理生活排泄物以及生活垃圾等等。
2)合理布局,節能、低耗、無污染,在規劃設計時,要力爭做到布局合理,并綜合考慮城市的地理特征和水、氣、地質等條件及長遠發展的要求。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要堅持環境保護的原則,從源頭避免由于建筑材料的原因造成的化學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等。
3)遵循大自然生態制衡、循環再生與自我調節規律,用生態觀念去研究、分析和解決問題。
4)將自然融入城市充分利用當地自然環境條件。在可能的情況下,應盡量維持原有的地理環境,以保持原有自然環境不被破壞,并得以延續。
5)以環境為本,環境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著人類生存與發展,而環境質量的優劣又是從人類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來評價的。
3、加強生態城市規劃與設計的措施
3.1加強對資源的利用與保護
城市的發展必然與資源的利用有著直接的關系,但是過度的利用就會造成對資源的浪費現象,而這一點并不利于生態城市的規劃與設計。正因為這樣,相關部門必須加強對城市的資源的利用與保護,比如說城市的水資源、動物資源、植物資源、大氣資源、礦產資源等等,只有合理的利用,才能夠真正的促進城市的發展,而也只有加強對資源的利用與保護,才能夠促進生態城市的規劃與設計,促使預期的生態城市目標得以實現。
3.2加強對城市環境污染防治
人口的密集勢必會造成對城市環境的污染,比如說人們日常生活中所造成的生產垃圾等等,而這些都會加劇城市環境污染現象,使城市難以獲得真正的發展,并且直接的阻礙生態城市的規劃與設計工作。正因這樣,相關部門必須及時加強對城市環境污染的防治,這樣不僅僅能夠美化城市的環境,還能夠促進生態城市規劃、設計工作的開展,并且逐步的達到生態規劃目標的要求。
3.3加強對生態綠地的規劃、設計
加強對生態綠色的規劃、設計,是促進生態城市規劃、設計工作中的重要構成內容,也是促進生態城市發展的先決條件。正是因為這樣,必須結合自身城市的實際條件,比如說城市的地貌、城市的環境等等,大力發展城市綠地,使城市綠地能夠滿足基本要求,這樣才能夠美化城市,滿足人們的生存要求,促進生態城市的規劃、設計工作順利實施。
4、結語
生態城市規劃、設計是城市發展中的重要內容,不僅僅只是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生存需要,更要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正是因為這樣,相關部門必須正確的認識到生態城市,進而以生態城市規劃、設計原則以及基本要求為基點,大力地促進生態城市規劃、設計工作的展開,最終實現預期的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