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我一直在農村初中任教,我校地處農村,硬件條件較差,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導致學困生較多。要轉化學困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辦到的,需要我們既要有愛心,又要有恒心,還得采取切實有效的方法,同時還需要家庭與社會的密切配合。
關鍵詞:農村初中學困生轉化激發興趣捕捉閃光點毅力
我們學校是一所農村初中,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學困生由于長期的知識負積累,不具備起碼的認知前提,學習上困難很大,在課堂上也往往不能達標,而且學困生大都缺乏意志力,紀律性不強,甚至因學習上負債太多,而對學習喪失信心,要減少以致消除他們知識上的負積累,跟上班級學習的進度絕非易事。
俗話說:“一枝花紅點綴一點,百花齊放點綴滿園。”要想大面積的提高教學質量,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只抓優等生是不行的,學困生人數雖少,影響面積卻較大,處理不好,會影響整個教學秩序的正常進行,這讓我認識到了轉化學困生的重要性。
從此,我堅持一個原則:那就是不放棄對任何一個學生的教育,特別是不能放棄對學困生的教育。經過這段時間的探索,我對學困生的轉化有了更深的認識。
農村學校的學生大多由于家長的思想覺悟、知識水平有限,又忙于做農活或掙錢,對孩子的學習漠不關心、放任自流;有的家長只給孩子物資上的關懷,忽視對孩子的教育、引導,對其學習不聞不問;認為教育孩子是老師的事,寧可玩撲克、麻將也不關心孩子學習;產生讀書無用的思想,認為識幾個字能打工掙錢就行,對孩子沒有正確的引導,也沒有一定的期望;很多父母都在外打工,將孩子丟給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帶,隔代教育的弊端造成了學困生的增多。
在學困生的轉化中,學校是主陣地。根據自己多年從事農村教育工作的經驗,我認為農村初中學困生的轉化需要做好下面幾方面工作。
一、降低門檻,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針對學困生學習困難,接受知識慢,對學習很容易失望的特點。作為教師,要注意做到降低門檻,放寬對他們的要求,讓學困生能容易地完成學習任務,輕松地掌握符合他們現實狀況的知識。這樣,就容易把學困生引入學習的殿堂,激發起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
二、主動出擊,幫扶前進
學困生由于學習成績較差,他們往往容易產生悲觀失望的自卑感,正是由于他們缺乏學習的興趣,所以一般遇到困難他們不會主動去請教。作為教師要主動關心他們,主動幫助他們,并且要發動學習好的同學也主動去幫助他們。
(一)建立學生“一幫一”學習小組。各班在優等生與“學困生”之間建立“一幫一”輔助網絡,讓學困生自己選擇喜歡的接對同學,讓優等生輔導學困生釋疑解難,溫故知新,幫助他們掃除學習中的“攔路虎”,克服消極、畏難情緒。同時,教師在備課時也要注意設計幫扶學困生的環節,設計一些符合學困生實際水平能解答的問題去讓他們回答,促使他們能積極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
(二)建立教師“一幫多”活動。教師與多個學困生結對子,建立師生幫教網絡。規定每周幫教的次數,合理地安排好指導的內容,利用課余時間幫助他們讀、背誦課文,默寫生字、新詞,陪著他們一起完成課外作業。
三、開展學習競賽活動,點燃成功火苗
教育心理學認為,成功給人以鼓舞,給人以力量,給人以興趣。根據這一心理特點,多開展學習競賽、評比活動,對于學困生,這些是最基本也是最簡單任務,在這些競賽中對學困生要及時給予獎勵,使他們在點滴進步中,通過“獎勵”這一導火線,幫助他們點燃“渴望進步、渴望成功”的強烈學習欲望,培養學習的興趣。
四、捕捉學生的“閃光點”,讓學生展示自我
學困生往往會被老師和同學們遺忘。作為一個合格的教師,要時刻把學困生放在心上,要給他們多創造機會,讓他們能展示自我。要經常設計一些淺顯的問題讓他們回答,布置淺易的作業讓他們做,學困生通過激發思維,激發靈感,一旦他們的答案接近或類似正確的答案的時候,馬上予以肯定,并引導他們向前邁進,直達正確的彼岸,讓他們獲得成功的喜悅。他們感受到老師和同學們沒有遺忘他們,并且非常重視他們,他們的學習興趣就會自然形成。
五、積極爭取家長的密切配合與協助
配合是相互的,作為教師對家長提出的要求要明確、具體,讓家長時時注意教育學生的態度和方法,注重實效。教師對待家長要注意兩條:一是不要告狀,或者少告狀。二是要多出主意。教師家訪應全面地介紹學生的情況,學生的進步表現、特長都應告訴家長,并提出具體、明確的要求。學生隨著年齡、知識的增長,自我意識增強,在精神上即在道德品質、理想、意志等方面關心學生應注意什么,教師應給家長提出具體的方法。
六、培養毅力,戰勝自我
在一個目標確定以后,人的持久力將是決定成敗的關鍵。經驗告訴我們,成大業者并非都有超群的能力,但一定要有堅強的意志,自強不息。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過程,也可以說是不斷經歷失敗與成功,不斷成長的過程。因此頑強的毅力非常重要,需要培養和反復磨練。
總之,教師的心目中要有學困生,但絕不能把他們當成是學困生,特別是不能把他們當成是永久的學困生。只要我們和家庭、社會密切配合、團結協作,多關心學困生的生活和學習,尊重學困生的人格,與學困生真誠相待,共同探討轉化學困生的規律和方法,相信就一定能使學困生踏上積極向上的人生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