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怎樣提高體育教學效果,使學生在課堂上即得到體育教育又培養能力,并通過課堂教學的積極鍛煉來增進體質的不斷健康發展,掌握體育鍛煉的基本技能技巧,對體育教學實現最佳方案,這正是當前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一個主要環節,其特點是充分體現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體育教學中,其目的是鍛煉學生的身體,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小學體育 課堂教學 身心健康發展
怎樣提高體育教學效果,使學生在課堂上即得到體育教育又培養能力,并通過課堂教學的積極鍛煉來增進體質的不斷健康發展,掌握體育鍛煉的基本技能技巧,對體育教學實現最佳方案,這正是當前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一個主要環節,其特點是充分體現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體育教學中,其目的是鍛煉學生的身體,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總之,體育教學的根本所在就是教師要教正確和講明白。
怎樣教正確、講明白呢?就一節課而言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傳授的技術動作要正確、規范,講解的內容既要簡明扼要,又要適合學生的實際水平,使之聽得懂、易理解。教育界有“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需要有一桶水”的說法。從這個意義上說要實現教正確、講明白的教學目標,并非輕而易舉。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專業理論素質和技術素質。具體地說就是要懂得教育學心理學基本原理、技術動作的結構機理,能完成規范準確的示范動作,善于運用自己的教學技巧向學生傳授體育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科學地鍛煉身體的方法。
一、教師要準確抓住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
教師不但要對自己所教年級的教材內容了如指掌,還需要了解和掌握相鄰年級同類教材之間的內在聯系和整個學段同類教材的演化和要求,也就是說要把握教材的縱橫關系。這樣才有利于教者安排教學進度,吃透教材的精神實質,準確地抓住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實行宏觀控制。在這個基礎上安排一切課的教學內容,就容易做到重點突出難度度適當,講授內容也容易貼切得體。例如,二年級一節跳遠新授課的教學內容是這樣安排的;(1)復習跳單、雙圈練習;(2)教學跳遠的落地方法;(3)教學全程技術(三至五步助跑);(4)在一區域內踏跳。從教學內容的安排來看,說明教師熟悉二年級跳遠教材內容和要求,同時明確二年級的跳遠教材是由一年級立定跳遠(落地技術)和跳單、雙圈(單跳雙落技術)演而成的。教師的教學意圖也很明確,通過二年級跳遠教學,形成急行跳遠技術的基本雛型,為順利地過渡到七至九步助跑區內踏跳(三年級教學內容),鋪平了道路,同時為小學階段學習和提高跳遠技術奠定了基礎。
二、教師要全面的了解學生
體育教學與其他學科教學一樣都是教師和學生雙邊活動的過程。因此,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對象要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學生的素質不僅和運動能力有關,而且隨著年齡的不同而變化,隨著性別和發育水平的不同也各不相同,所以身體素質的發展也有早晚,快慢之分,有憶速增長階段,緩慢增長階段、穩定階段、下降階段。而快速增長階段又叫做敏感期,敏感期只說明在一定年齡或年齡階段,身體素質增長較快或者成績提高較快,上升幅度較大。通過調查,在13歲以前可以多做一些動作頻率快和反應速度較快的運動項目,如乒乓球、羽毛球、田徑、游泳、技巧、游戲等等,以發展兒童的平衡能力、反應能力、協調能力、速度靈敏、柔韌等身體素質和與其相關的運動能力。了解這一年齡階段兒童共同的特征,還要掌握這班學生的某些特殊情況,這樣才能根據教學對象的身心性和實際水平,采取最佳教學方案,有效地提高單位時間內的教學效益。
三、 教師要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教學有法卻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語言說明動作名稱、方法、過程、要領、要求,以及總結、評價等諸多內容,要簡明扼要,抓住重點,語言要通俗易懂,生動形象,富有趣味性。確定了一節課的教學內容之后,鉆研教材教法便是上好課的關鍵一環。老師要善于根據不同教材,課型、教學對象等具體情況,科學地靈活安排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根據學生掌握技術動作的程度、生理反應、情緒變化,及時捕捉反饋信息,采取措施隨時調節課堂教學,讓學生愉快地接受教育,使他們的身心得到和諧的發展。
1.根據不同內容選擇不同教學方法
例如教學耐久跑這一內容,使學生不覺得枯燥乏味,每次課都應注重在練習場地、時間、方法上的改變,跑時的隊形盡量做到花樣多樣并且新穎有趣。如可以采取不同形式的全程追逐跑,重復接力跑,分組對抗比賽等等。這樣使學生寓耐久跑與興趣中,使學生感到耐久跑其樂無窮,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意志品質和頑強拼搏的精神,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時學生所學內容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根據學生實際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要立足于“教學之本”,如同一年級的不同班級由于學生基礎不在同一水平線上,教學方法也不能一樣:自學能力強的班級可以采用自學法、嘗試法;基礎相對較低的班級則可以采用實際操作、設疑法等。并且同一個班級中針對不同個性的學生也要運用不同方法。如好動、愛說的學生適宜用討論法;不善于表達,喜靜的學生就適宜用發現法、自學法。只有關注學生,“備”學生,才能找到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效率。
四、教師要技術規范、講解正確
技術動作的示范,并不在于跑得快、跳得遠,能完成驚險動作,而是要從各個不同的側面完成有利于學生建立清晰視覺表象的規范動作。同樣,講解不是照本宣科,也不需要過細的剖析技術機理,更不能夸夸其談,而要依據學生的實際知識經驗,將講解內容預先加工成學生聽得懂好理解的制成品。小學階段是直覺思維向抽象思維逐步過渡的時期,因此,講解示范要成為相輔相成密切聯系的統一體。一般地說低年級要多示范,多模仿,講解內容要簡潔要直觀。隨著知識經驗的不斷豐富,抽象思維能力的不斷發展,講解的內容要逐漸遞增,知識面也要相應地拓寬。講解示范都力求準確地把握最佳時機和最佳位置,這樣才能產生最佳效應。
課堂教學必須是一種有目的的、講求效益的活動。有效性才是教學的生命。我們教師要踏踏實實立足于平日的教學,去除華而不實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遠離一些形式的浮躁,多作一些務實的探究。在學習后實踐,在實踐后反思,在反思后改進,在改進后再學習。這樣的話,我們的課堂教學一定能真正達成教學目標,學生會真正得到發展,課程改革也一定能朝著穩健有序的方向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