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RFID技術的應用,將會徹底改變供應鏈管理的有效性、準確性和安全性,同時也會遇到很多挑戰和阻礙,諸如成本、技術、標準、隱私和安全性等問題 。本文探討了RFID技術在供應鏈管理實際應用中遇到的關鍵問題,對其分析研究,為RFID技術未來的普及與完善奠定基礎。
關鍵詞:RFID 供應鏈管理 問題
引言
RFID(射頻識別)技術是一種無線自動識別技術,又稱為電子標簽技術,其基本工作原理主要是將存儲信息的電子標簽附著在被識別物的表面或內部,利用無線射頻技術和電磁或電感空間耦合的傳導特性,實現非接觸式甚至遠距離自動識別,完成追蹤監管工作。
目前,RFID技術的應用雖然還沒有形成規模,但是其在物流、零售、制造業、醫療、交通、航空、軍事、身份識別、動物識別等領域的供應鏈管理應用已取得驕人的成績,但也暴露出RFID技術的問題,如成本、技術、標準、隱私和安全性等,嚴重阻礙了其普及與發展。
1.成本
成本問題一直是制約新技術開發應用最大的阻礙,RFID技術尤為如此。RFID系統涉及到的成本主要包括標簽的成本、閱讀器、網絡基礎設施、打印標簽的硬件設備、數據處理設備、RFID融入到供應鏈管理的各個環節(包括職員的培訓與管理改革)等成本。這些硬軟件的價格本身就比較昂貴,再加上流程改造等直接和間接的費用,單個企業和公司基本不可能建立并實施;而對于供應鏈而言,也會遇到成本的分擔、利益的分配等問題,因為大部分成本都投入到供應鏈的各個環節中,牽扯數以百計的交易與管理,由于不是直接的效益,許多供應商都認為對RFID技術的投資是資源浪費,再加上供應鏈的其他成員不愿意分擔RFID技術的風險,導致RFID系統在供應鏈中的應用并沒有形成公平和互惠的機制,嚴重阻礙了RFID的研發與應用。
面對成本的種種問題,需要依靠政府或大型企業建立RFID系統,并加以實施應用;但也要認識到,不能因RFID系統的成本,忽視了其應用的價值,比如將RFID技術引入到汽車生產線中,相關的流程效率會大大提高,即使RFID的標簽和閱讀器的成本偏高,但收益也越大,還是值得應用這項新技術。
2.技術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RFID技術已獲得不少的重大成就,但其在供應鏈管理中的應用仍存在一些主要的技術問題。首先是信號失真,由于閱讀器和標簽的技術限制,導致信號的傳輸和閱讀發生故障,影響了閱讀器的準確性,也限制了閱讀器的應用范圍,嚴重影響了RFID技術在供應鏈的物品追蹤監管方面的精確性,體現不出RFID技術的價值;再有是信號頻率的干擾,主要是對RFID技術應用頻率的選擇,分為低中頻、超高頻,低中頻適用于范圍較近的磁場技術的應用,超高頻則是遠范圍的電磁場技術的應用,其讀取距離更遠、識別速度更快、保密性更強、智能化水平更高,所以市場需求也很大,相對的成本也更高,但是超高頻的無線電波比低頻的更容易受液體和五金物品的影響。
所以,根據供應鏈活動的環境特點,選擇合適的技術特性,不斷研發新的技術、不斷推廣RFID技術的應用(包括低中頻及超高頻),逐漸完善RFID的技術要求。
3.標準化
在RFID技術的應用中,標準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應當是公開的、全球的、無私的,以健全的科學/工程原則為基礎,可循環利用的規則,一旦發展成熟,將會實現供應鏈合作伙伴數據流的無縫銜接。然而,創建一套開放實用的全球RFID技術標準化是目前面臨的難題之一,包括標簽規格、頻率分配、通訊設備、中間設備、后期信息處理、業務流程的集成規范標準等。而全球的五大標準組織在RFID技術標簽的數據內容編碼標準上存在利益競爭的問題,難以統一,包括由北美UCC 產品統一編碼組織和歐洲EAN產品標準組織聯合成立的EPC 標準,得到了零售巨頭沃爾瑪,制造業巨頭強生、寶潔等跨國公司的支持,實力相對占上風,而代表歐美國家和日本的AIM全球自動識別組織、ISO、UID、,代表非洲、大洋洲、亞洲等國家的IP- X 標準組織則占據各自的市場,也形成了多個數據交換的協議標準,這些現狀對RFID對的應用水平和普及并不利,也減緩了新產品和系統的開發。
所以,針對RFID技術的實用性,可以先統一制定應用的標準,隨后不斷完善、逐步建立健全完善的RFID標準體系。我國在建立此標準的時,一方面要向國際標準借鑒、與國際標準兼容,另一方面要擁有中國的知識產權,即在實際的標準制定中,硬軟件領域與國際標準要一致和兼容。
4.隱私和安全性
RFID 技術的隱私性和安全性也是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如果沒有完善的安全防衛,RFID技術將會讓用戶的隱私和安全受到威脅。首先,標簽的信息可能會涉及到用戶身份的特性,會引發信息的濫用和監控等安全性問題,比如公司可以通過一段時間的信息收集和處理,掌握顧客的消費習慣,而這些信息擁有巨大的商業價值,可能會被監控或交易,嚴重威脅用戶的隱私和安全。再有,由于標簽和閱讀器之間通過電磁波的方式交換信息,其過程沒有任何可視化接觸,容易讓非法者通過RFID技術提供不能辨認的虛假信息欺騙系統或發送大量的錯誤信息,致使RFID技術不能辨認或拒絕服務;或非法者截取并記錄標簽返回到閱讀器的部分數據信息,再重新發送閱讀器,導致閱讀器與其之間建立聯系;RFID技術標簽的功耗,也將極大地限制系統處理運算的能力,進一步增加了安全隱患。
所以,需要提高RFID的芯片和封裝工藝的設計質量,完善其在供應鏈管理上的應用,并注重對安全算法的應用和研究。
5.總結
在RFID大肆宣傳發展的情況下,從RFID技術在供應鏈應用中出現的問題角度出發,找到利用RFID技術提高供應鏈效率的關鍵在于如何系統地實施RFID技術。要認真分析成本、技術、標準化、隱私和安全性等關鍵難題,評估可行性、風險、潛在利益、對供應鏈管理的影響等問題,緊密聯系供應鏈的成員、監控流程,使RFID技術在供應鏈管理中健康、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斌,平銳,孟德良.RFID的潛在問題初探[J].資源管理,2006(01):39-40.
[2]周文豪.淺談中國RFID的現實問題和發展策略[J].中國防偽報道,2007(04).
[3]周寧武.RFID技術應用中的瓶頸及應對策略[J].商業科技,2008(1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