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據教育部發布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到630多萬人,創歷史新高。加上往屆未實現就業的畢業生,將超過700萬。我國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大學生就業問題成為政府及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焦點。同時也大學生就業問題也引起各界的廣泛思考。如今,我國處于經濟轉型期,國家大力推進大學生的就業,發展職業教育,對此給予了較多政策支持,在這種全新的的形勢下,高校應該加大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工作,使學生明確自己的職業愿望,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從而培養出高素質人才,引導學生優質就業。這也是緩解當前就業壓力,促進大學生成功就業的有力措施,也是目前高校面臨的重大課題。
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定義及現實意義
第一,職業生涯規劃有助于大學生充分了解自己,了解職業現狀,行業發展趨勢,以準確定位自我。
職業生涯規劃要求大學生充分地探索自我,逐漸確定職業偏好,就是要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然后為自己確立一個切實可行的奮斗目標。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能有效引導大學生積極地進行自我探索,明確自己的優勢以及不足,形成對自我客觀的評價;同時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人才市場的現狀,了解人才需求的比例以及自己在競爭中所處的地位。從而有助于大學生科學制定自己的職業生涯路線,明確職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第二,職業生涯規劃促進大學生自我完善,提升綜合素質,增強就業競爭力。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幫助大學生認識自身能力的不足以及人目標與現實的差距,從而促使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更有針對性地進行自我培養,鞏固知識基礎的不足,鍛煉職業技能和處事能力。通過參加相關培訓和社會實踐,有意識地提升職業素質,鍛煉工作能力,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增強就業能力,為將來實現職業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當今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存在的問題
第一,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理念的缺失
首先從高校角度來看,目前大多數高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仍以就業指導機構為主,工作重心基本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以就業政策的宣講為主要形式的思想動員;其二是以提供就業信息、就業技能培訓和就業手續辦理為主的事務性工作。
第二,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系統建設不完善
由于就業形勢的日益嚴峻,許多高校開始認識到職業規劃教育的重要性并開始逐漸加強職業規劃教育力度。但是處在探索期的職業規劃教育系統建設不完全。其一,高校的職業規劃教育沒有采取全程化教育的形式,幾乎未能貫穿大學教育始終;其二,師資力量薄弱,目前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的執行主體多為就業指導中心、校團委以及年級輔導員。其三,課程設置不完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嚴重脫節。
第三,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的全員化與個性化分離崩析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一門必須面向所有大學生的課程,必須普及到每個年級的每個個體。同時,它具有鮮明的個性化特點,他根據每個人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素質技能的不同而有所差距,因此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要重視“因材施教”。
四、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對策
1、積極推廣普及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理念
校方與大學生都必須明白當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積極探索、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校方作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主要平臺,必須致力于推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探索新的教學方法,通過多樣化方式輔導幫助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強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樹立職業生涯規劃理念。
2、逐步完善大學生階段性職業指導教育系統
大一是適應期,學生在適應大學生活學習的時候往往對新的環境和未來的發展感到無所適從。在這個階段學生應該初步了解職業,特別是自己未來想從事的職業和自己專業對口的職業,同時也要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和當前的就業形勢。在這個階段,指導老師可以通過觀察、交流等方式逐步了解學生的性格、能力等個人特征,并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認識、自我評價和自我展望。
大二是定位期。在大學二年級階段,學生主要進行專業課程的學習,應在強化專業知識的同時加強職業技能訓練和綜合能力培養(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全程化的實踐與探索)。在這個階段指導老師應該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幫助他們思考、決定未來是選擇升學或者就業.
大三是實踐期。在這個階段,職業生涯規劃的重點應該放在獲得職業技能認證以及社會實踐上。在逐步完成專業課程的學習的同時,指導老師應協同學生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確立具體的目標。根據自己的選擇進行針對性的復習考試,獲取相關證書以增加成功就業的資本。
大四是就業期。經過三年的積淀,大學生已經有了明確的職業規劃和較強的職業技能。在這個階段,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是畢業論文和畢業實習,為了使實習與就業成功接軌,校方可以適當調整畢業答辯的時間,將答辯安排在畢業實習之前。這樣,大學生面臨的事直接進入社會,開始應聘、面試。
3、組建專業化教師團隊
高校中,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第一力量就是老師,組建一支專業化的教師團隊是提升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整體水平的關鍵。目前,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學人員來看,大多是由就業指導中心的工作人員、各教學單位的輔導員等組成。在工作中教學人員兩級分化嚴重:有的從事學生思想工作,有實踐經驗但缺乏專業知識及對形勢的了解;有的專業素質高但是缺乏與學生的密切交流,這樣的師資狀況顯然不能很好地滿足當前大學生的需求(從操作層面談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的改進)。
參考文獻:
[1]梁宏瑜.我國大學生就業指導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高等教育學專業碩士論文集
[2]尹玉斌 冷天瓊 閆卓慧. 云南省獨立學院的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研究[A].教育與職業,2011(26).
[3]高桂娟.從就業指導向職業生涯轉變——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分析與思考 [J].教育探索,2008,(1):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