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本文主要根據工程進行的先后順序,分三個階段簡述如何完善并提高監督管理工作,為建設工程質量監督工作提供寶貴經驗。
關鍵詞:工程質量保證體系 質量管理體系 質量監督體系
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建設工程的質量直接關系整個工程項目的投資、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工程質量的優劣緊系著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直接影響到國民經濟的發展以及社會的安定。高度重視、嚴格控制工程質量,是工程建設參建各方義不容辭的責任,同時也是工程建設中政府維護國家和公眾利益質量職能的主要體現。
所以,為了保證建設工程的質量,必須建立以規范標準為主要內容的工程質量保證體系、質量管理體系和質量監督體系,圍繞工程項目和建設主體,多層次,全方位實施工程質量監管,有效維護建筑市場秩序。政府對建設工程質量階段監督管理從整體上看,是從建設工程質量形成的先后順序描述政府對其形成過程的各階段質量行為和活動結果的監督管理,是以建設工程的實體質量是否形成為界線將其分為施工前的質量監督管理、施工中的質量監督管理和竣工后的質量監督管理三個方面,是實現全面、全過程質量監督管理思想的具體體現。在具體監督過程中自始至終貫穿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監督相結合的思想,把質量投入要素、質量轉化過程和質量的過程產出、中間產出、最終產出的監督結合,以投入監督和轉化過程監督為重點,保證產出品質量,體現事前主動控制的監督思想,并且著重是對公眾和社會可能產生不利影響因素的預控監督和中間監督。
1、施工前的監督管理
對于施工前的監督管理而言,主要談到三點:一是對相關設計及勘察文件進行嚴格的審查監督做好把關作用。一經查出違反相關法律和強制性標準的設計和勘察文件,應該通過直接的經濟處罰和法律制裁,使其直接承擔起失誤、疏忽或有意所造成的質量責任。通過對設計、勘察單位的監督管理和依法處罰,并將其不良行為記錄在案,納入責任主體和責任人的信用檔案,形成信用約束力,促使建設主體改進質量管理保證體系,有效促進質量體系良性運作,規范所有主體各個層次、各個環節的質量行為,嚴格內部質量管理制度和質量檢查控制,實現設計和勘察文件的質量滿足相關法律、法規和強制性標準的要求。二是對招投標的監督管理,重點是施工招投標的監督,實現市場監督與質量監督的有效結合,通過質量監督審查促進市場競爭的規范和良性運轉,通過市場有效運作,保證質量監督的有效性;三是對書面合同的監督,主要是對施工合同的監督,把質量管理的規范化和法制化落實到合同條款中,以合同的法律效力約束各建設主體的質量行為和活動結果。
2、施工中的監督管理
當下,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工作方式,需要適應建設工程質量、政府監督管理工作的要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機構和質量監督工程師對其所監督的工程質量擔負著相應的責任。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是面對大眾而進行的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施工中的質量監督管理,應圍繞三大分部的現場監督,從而開展事前、事中和事后巡回閉環監督管理,三大分部:地基基礎質量、主體結構工程質量及環境質量。在對工程質量的關鍵環節進行監督檢查中,重點是地基基礎、主體結構等影響結構安全的主要部位。
現場實體質量的檢查方法理應采取監測儀器設備,以便于提供準確可靠、據有說服力的數據,加大政府工程質量監督檢查的科學性、權威性。另通過監督抽查,來保證強制性標準的執行,保證建筑法律、法規和規范的貫徹落實,從宏觀上把握建設工程質量和結構的安全。
另外,在加強管理的同時,也要加強技術控制。技術控制的方法采用評價標準的方法比較好。評價標準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1、對施工現場質量保證條件的檢查評價,2、對工程竣工檢測結果的檢查評價,3、對現場質量保證資料的檢查評價,4、對工程實體的尺寸偏差的實測,5、對完工后的工程實體的觀感檢查評價。監督檢查的對象還包括監理單位、建設單位在內的所有參與工程建設的各行為主體。質量監督機構應站在執法的地位,通過加強對參與工程建設各行為主體質量行為的監督機制,查處各行為責任者的違規行為,增強行為主體的自律能力,提高行業整體素質,保證工程質量。
另外,質量監督管理還應利用計算機技術作為現代化管理的重要方法。質量監督站管理的信息化、網絡化是實現工程質量檔案網絡管理、工程質量資源管理共享的基礎條件,是提高監督管理水平的管理效能的重要保證,也是管理方法科學化的重要標識。
3、竣工后的監督管理
竣工后的質量監督管理是建設工程的把關監督管理。首先要保證不符合質量標準的工程不能使用,以避免劣質工程對國家和眾多使用者造成直接的危害;其次是要把裝修、維修和維護的質量監督納入建設工程全壽命質量監督管理的范疇:一是杜絕或減少由于裝修或維護過程中的違規行為造成對已有建設工程地基基礎、主體結構和環境質量的破壞從而引發質量事故;二是避免由于維修和維護的質量達不到要求給國家和公眾用戶的生產、生活環境造成直接損失。
在此階段,監督必須要著重把好兩關:一是對其竣工驗收備案進行嚴格的審查,以確保備案的權威性和有效性。二是加強對裝修、維護過程中的質量監督管理,使建設工程全壽命期內的質量目標得到有效地實現,為用戶創造安全、舒適、健康的生產、生活環境,使建設工程質量實現可持續發展。大力提倡和推行工程質量保險,將工程質量管理納入經濟管理和范疇,以解決工程交付使用后發生質量問題住戶找不到責任方的后顧之憂。
4、監督工作中要注意的原則和監督方法的改進
工程質量監督是政府職能,而不是責任主體,在這方面不能代替、越位。工程質量監督是督促建設參建各方主體搞好工程質量及工程質量控制的政府監督行為。
監督工作中應注意原則和監督方法的改進要注意如下幾點:
(1)在日常監督工作中要注意平等的原則。
(2)監督工作要堅持公平、公開的原則。
(3)要保護正當權益者的利益。
(4)要發揮政府監督的職能以權制權。
(5)全過程、全方位綜合治理和提高工程質量。
(6)監督工作要把握執法為民、監幫結合的原則。
(7)要研究影響工程質量的主要問題,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監督管理措施。
(8)研究監督工作的有效性,始終抓住工程使用安全功能的重點。
(9)監督方法應注意要由代替主體角色轉向抽查、審查、巡查的客觀全面的高層次上的監督管理。
總而言之,建設工程作為一種特殊的產品,在其制造過程中涉及的人員眾多。這就要求在每一個生產環節中,每一個參與制造的人員要切實提高質量意識,監管人員要充分發揮管理職能,各盡所能,各負其責。本著對人民生命財產負責的態度將建設工程產品制造成合格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