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企業的資本結構是企業各種資本的構成及比例關系的一種表述。資本結構的不同會給企業帶來利益和風險。在現代市場經濟社會中,企業有多種籌資方式,他們的籌資成本各不相同,企業籌集資金應使各種資金來源保持合理的比例,以促進資本結構的優化。在這眾多的籌資方式中,每一種籌資方式都有著其對于公司的不同作用。分析研究企業資本結構, 對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具有深刻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資本結構 資本成本 治理效應
一、引言
企業的資本結構是因企業采取不同的籌資方式形成的,表現為企業長期資本的構成及其比例關系即企業資產負債表右方的長期負債、優先股、普通股權益的結構。各種籌資方式及其不同組合類型決定著企業的資本結構及其變化。 企業資本結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企業償債和再融資能力,決定著企業未來的盈利能力,成為影響企業財務形象的重要指標。合理的資本結構可以降低融資成本充分發揮財務杠桿的作用,使企業獲得更大的自有資金收益率;否則,會使企業背上沉重的財務負擔,面臨較大的財務風險。 因此企業資本結構的優化決策已成為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一個重要領域。
二、資本結構分析
一般而言,企業最佳資本結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衡量:第一,有利于增加企業價值,順利實現最大限度的增加投資者的財富;第二,資本成本,風險水平相對于收益應當最低;第三,保持合理的資產流動性和資本結構彈性。企業價值是企業收益和風險的綜合體現。下面著重從后兩個方面分析。
(一)資本成本、風險水平與收益
企業籌資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使企業的綜合資本成本即各種籌資方式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最低。同時以最小的風險實現最大的收益。即以一定的風險實現最大的收益或在收益一定時有最小的風險。
(二)、資產流動性和資本結構彈性
企業在選擇資本結構是必然要考慮到資產的流動性即長期資產和短期資產的比例。短期資產的變現能力強,能夠及時變現以應對企業的資金需求,企業資金短缺風險相對較小,但是短期資產的收益性較弱,較多的短期資產使企業的收益率降低;反之,長期資產變現能力差而具有較高的收益性,長期資產比例過高會使企業的風險增加。資本結構彈性是指隨著企業經營的變化能夠隨時調整和改變資本結構的可能性。企業確定資本結構時必須考慮這一點,這是資本結構優化的前提和基礎,也是資本結構優化的目標之一。由于負債可以清償、轉換、轉讓,它更多的成為調增、條件的對象,而企業權益資本則彈性較小。
三、如何實現企業最優資本結構
確定企業的最佳負債比率進而確定企業的最優資本結構應處理好以下幾方面的關系:
1、企業收益能力和負債比率的關系。首先,只有當企業盈利的情況下,負債才能發揮減稅作用;另外,負債融資引起的財務杠桿效應是一把雙刃劍,只有當企業的資金收益率高于負債利率,負債融資產生的收益大于負債的利息支出時,股東的實際收益率才會高于企業的資金收益率。因此,確定最佳資本結構時應分析企業的收益能力。當企業的預計資金收益率高于負債利率時,資本結構中的負債比率就可以大一些。
2、經營風險與財務風險的關系。企業的經營風險實質就是企業的資產風險,因為經營風險是資產經營過程中產生的風險,企業的資產性質和資產結構的不同,導致企業的經營風險不同。企業的總風險包括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要將企業的總風險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假如經營風險增加,必須通過降低負債比率來減少財務風險。因此,資本結構中負債比率是否最優,還必須視經營風險大小而定。
3、企業補償固定成本的現金流量能力。確定資本結構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分析企業補償固定成本的現金流量能力。企業負債金額越大,到期越短,固定成本就越高。這類固定成本包括負債的本息、租賃支出和優先股股息。在企業確定其負債比率時,必須認真考慮和分析未來的現金流量,尤其是企業經營活動所能產生的凈現金流量。當企業未來的現金凈流量充分、穩定時,其償債能力較強,資本結構中的負債比率也就可以大一些。
4、資本結構與資產結構的關系。資本結構與資產結構密切相關。資產結構指資產負債表資產部分各個項目之間的關系。企業資產可以分為流動資產和長期資產、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當企業面臨償債壓力時,可以通過資產變現來償還負債。流動資產相對于長期資產變現時價值損失較小,即破產成本低;而無形資產和有形資產相比,在企業破產后的價值損失很大,不少無形資產變得一文不值,其破產成本高。因此,長期資產、無形資產比率高的企業,可以通過保持較低的資產負債比率來降低破產的風險。
5、企業財務的靈活性。由于債務約束硬化,對企業的限制性較強,而企業面臨的經營環境又是不確定的,假如企業將財務杠桿用足,達到最佳負債水平,一旦碰到不利的經營環境,就有可能使企業財務惡化。而碰到新的投資機會需要再融資時,企業融資的選擇又將受現有資本結構的制約。因此,企業資本結構在實際上并不需要達到理論上的最佳資本結構而要保持適度、略低的負債水平,在財力上留有余地,這種情況可以視為財務儲備。
綜上所述,企業負債融資應處理好一個“度”的問題,也就是找到一個阿基米德用杠桿蹺起整個地球的“支點”問題。成功的決策者會根據企業內在發展需要、匹配地、科學地去籌集資金,充分發揮財務杠桿作用,去實現股東財富最大化,而不是為籌集資金而籌集資金。
參考文獻:
[1]喬世震.財務治理[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2]葉全良.負債經營論[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趙炳賢.資本運營論[M].北京:企業治理出版社,1997年版
[4]方曉霞.中國企業融資:制度變遷與行為分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